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拯救元朝的最后尝试”入手,浅析至正更化的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引言

元朝统治中国97年,留给后人的印象并不太好。这并不是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来自蒙古,而是因为元朝在大多数时间里统治较为腐败,也正是由于从上到下的腐化,导致曾经十分强大的元朝不到一百年便宣告灭亡。

当然,元朝的统治者并非眼睁睁地看着元朝衰亡而什么都不做,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和统治,元朝的统治者曾经做出过许多尝试,但最终因为改革措施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元朝腐化的程度太深,这些尝试最终都宣告失败,本文所要介绍的至正更化也是这样。

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士

至正更化主要是指从1340年-1349年由元顺帝以及宰相脱脱共同主持的一场变革。这一场变革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元王朝发展的措施,但其中的一些并未切中时弊,而另外的一些则由于元王朝积弊太深而未能起到预料中的作用。

总之,这场改革并没能拯救元王朝,在至正更化之后,元王朝也再少见到这样改革尝试,最终在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之中灭亡。本文的目的,便是向大家介绍这一场几乎可以被称为是拯救元朝的最后一次尝试的至正更化,以及分析这次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蒙古宰相脱脱

王朝的腐朽——至正更化的背景

在至正更化之前,元朝统治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危机。首先,当时的官吏贪污腐败十分严重,大多数的官吏脑中所想的都是怎样多捞钱,而不是怎样治理好国家。

根据《吴文正公文集》的记载,当时“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己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

在一千个人里面只能找到一两个不贪污腐败的官员,足以看出当时贪腐之普遍了。当时的官员不仅贪污腐败,而且还以各种名目民间搜刮钱财。

《草木子》中记载了当时官员向百姓所要钱财的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贲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多钱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也。”

《草木子》史料

这种风气还向军队蔓延,导致军队之中士兵无心作战,军官则克扣军粮、奴役士兵,可以说是毫无战斗力。除了贪污腐败普遍之外,当时帝国的实际统治权落入了伯颜手中。这个伯颜所实施的政策可以说是完全违反历史规律。

根据《元史》的记载,伯颜“擅爵人,赦死罪,任邪淫,杀无辜,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钱帛听其出纳。”

不仅如此,伯颜还大搞民族歧视的政策,不仅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而且还禁止汉人担任重要官员,汉人的地位在全国所有民族中成为最低,导致民怨迭起,各地农民起义日益增加。因此,元顺帝在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后,一举驱赶了伯颜,将权力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开始了史称“至正更化”的革新。

元兵

着力改革——至正更化的措施

至正三年,元顺帝下诏“作新风宪”,正式开始了他的至正更化。根据《至正集》的记载,元顺帝与脱脱在当时曾经说过:“风者,天地之使也,王者之声教也,故上行下效谓之风;宪者,法则也。风主于教,宪主于法。”由此可以看出,至正更化所着力改革的两个方面,第一是教育,第二则是确立法制。

首先,从教育方面来说,元顺帝和脱脱一改此前脱脱废除科举制度的措施,全面恢复了科举取士制度,以儒家思想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在北京分别设立了针对蒙古人、回族以及汉人的学校,从全国各地吸纳人才进京学习。元顺帝本人和太子也在当时的大儒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儒家经典,以示其对于儒家学说的重视。

元朝疆域图

除了重新大兴儒家学说之外,元顺帝还命脱脱主持修订辽史、金史与宋史,以示自己借鉴前人经验,用心治国。根据《元史》的记载,当时元顺帝对主持修订辽、金、宋三史的脱脱说:“史书所系甚重,非儒士泛作文字也。

彼一国之君行善则国兴,朕为君者宜取以为法;彼一朝行恶则国废,朕当取以为戒。然岂止儆劝人君,其间亦有为宰相事,善则卿等宜仿效,恶则宜监戒。朕与卿等皆当取前代善恶为勉。朕或思有未至,卿等其言之。”在元顺帝“以史为鉴”的期望和要求下,脱脱等人所修的辽、金、宋三史质量也是相当的高,其水平可以说是位居二十四史前列的。

历史上的监察官

其次,在完善法制与建立制度方面,元顺帝与脱脱做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完善法律。元顺帝与脱脱对《大元通制》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且新修了《至正条格》以及《六条政类》等法律书籍,使得元朝的法律更为完善。第二,完善了监察制度。

元代的监察制度本身已是历朝历代之中较为完备的,在这一次的完善中,顺帝与脱脱主要是增加了对官吏考核的内容,并且恢复了忽必烈时期派中央官员到地方进行巡视的制度,对全国各地方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这一改革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全国各地那些不好好干本职工作,只知道盘剥百姓、贪污腐败的官员。

蒙古骑兵图

最后,元顺帝和脱脱还对农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恢复了古代的籍田制度,并且设立了大量新的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的机构。顺帝和脱脱的农业改革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成效,后来的确获得了大丰收。

以上便是至正更化的主要内容,乍看起来这些措施确实都是积极的改革措施,并且也看到了元王朝之前所存在的问题,其中的一些措施也确实起到了成效。但这种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最终却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最关键的原因仍然是元王朝积弊太深,已经积重难返。

《庚申外史》部分古迹

积重难返——至正更化的失败

至正更化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元王朝积弊太深。当时虽然中央政府颁布了大量的改革措施,但许多官员根本就不予以执行,也就使得这些改革措施全部成为了写在纸上的空文,而完全不能落到实处。就拿前文我们讲过的在北京设立国子监的措施来说,这一措施当然是好的,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很有帮助,但是当时在国子监中担任官员以及老师的人根本就无心教学。

根据《庚申外史》的记载,国子监的“祭酒、司业、博士,多非其人,惟粉饰章句、补笡时务,以应故事而已。凡在诸生,日啖笼炊粉羹,一人之食,为钞五两。君子以监学,乃作养人材之地,而千百为群,姿纵恬嬉,玩喝岁月,以嫚侮嘲谑为贤,行加屏风,以障市人,入茶酒肆不偿直,掉臂而出,无敢谁何,是坏天下人材,何作养之有焉。”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教出有为的人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对于纠正地方乱象最为重要的监察制度也没能得到执行,之所以没能得到执行,便是因为监察官员与地方官员一样,同样都是贪污腐化之辈。这些监察官员要不就是找各种借口不去工作,要不就是专门举报那些与自己有矛盾的人,根本就不按照自己的职务要求来工作。如此这般,地方的乱象又怎么可能得到根治呢?

元朝礼仪图

再次,元顺帝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太过于重视对于地方的治理,而忽略了对于中央机构的整顿和改革。元朝的乱象并非起于地方,而是起于中央,大量中央腐败官员的存在才是整个政治体制腐败的最根本原因。但是,至正更化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对中央官员的整顿,不仅如此,还有大量腐化的中央官员在至正更化中担任重要职务。以腐败的官员来治理腐败,这样的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最后,主持改革的顺帝与脱脱二人也并不坚定。特别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元顺帝,虽然在至正更化开始前确实希望励精图治,干出一番事业,但是一旦改革事业受到一点挫折,他便不再考虑如何改进,而是逐渐产生了畏缩和享乐的想法,把国家大事彻底丢到了一边,甚至还批准了得力干将脱脱的辞职请求。这样一来,至正更化便彻底地宣告失败了。

元王朝地图

结语

至正更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场改革来说,最关键的实际上不是改革者的意图,也不是实行一些积极的措施,而是要精准地切中时弊。至正更化的改革者当然是希望励精图治的,他们所实施的许多措施也是积极的,有些也是确实看到了问题所在的,但所有的这些措施仍然还是浮于表面,没有进入到国家和社会的最深处。

大家实际上可以通过史料看到,虽然当时改革的声势颇大,但实际上官员们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这就说明这些措施对于腐败分子仍然是没有作用的。因此,至正更化的改革措施,仍然是力度不够的,仍然是浮于表面的,对于真正困扰元王朝的问题,它并没有能够真正地予以解决,因而也就自然难逃失败的命运了。

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至正更化的失败也许不失为一种好事,但对于元王朝来说,这一场改革的失败,则意味着元王朝彻底地往深渊坠去,最终陷于灭亡的命运。如果当时的诸王公大臣们能够知道未来的结果,不知道是否会更加拥护这场改革呢?

参考资料:《元史》、《庚申外史》、《吴文正公文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唐为何衰亡?这个毛病,比藩镇割据还要命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统御百官的工具,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唐朝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弊病
中国无法长治久安的历史循环—中国为什么跳不出周期论?
范仲淹与北宋仁宗庆历新政(二)
元朝的灭亡因素有很多,比如不同民族统治下,朝廷对汉族百姓的欺压——就连科举制度,都要安上民族不同的帽子;再比如皇帝的昏庸和大臣掌权,朝廷内部乌烟瘴气,地方官员也随波逐流。这样腐败的政治下,元朝自己将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