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有衣象征天,下有裳代表地”,漫谈宋朝服饰中的美学艺术

引言

众所皆知,唐宋两代可谓是中国历史的高光时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国力、经济还是文化,皆取得了显著成就。而相对于国强民盛的唐朝,宋朝在后世评论中大多褒贬参半,两代明明成就伯仲之间,为何宋朝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却传闻一词?除开国力对比,提到唐朝,人们的直观印象便是雍容华贵,反观宋朝,则是拘谨呆板。

直观印象来自于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气质最盛的朝代,盛到哪种程度呢?皆知王安石变法失败,却略晓他才华横溢,创作出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欧阳修笑谈《醉翁亭记》,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谁又知道这欧阳修堪称一代名臣,位居宰相二把手?苏轼被贬至黄州前,任职礼部尚书,甚至连“过街老鼠”奸臣蔡京,都是书坛大家,再加上宋明理学的出现等,宋朝文学繁荣可见一斑。

《清平乐》中宋朝服饰表现

像这种官职高位,同时兼任文坛领袖的现象,在宋代是层出不穷。而正是因为文学繁盛,人们印象中的文人大多迂腐陈旧,于是造成对宋朝的错误认识。实际上,宋朝文人的审美趋向简洁明快,向往自然,这一点于服饰方面大有体现。最近一部《清平乐》刷爆各种社交媒体,除开剧情,影片中服化道的高度还原也引起观众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原来宋代人比我们以为的更加开放和时髦。的确,如同《清平乐》三字,宋朝的气质就是这般的典雅清丽。故本文的目的,便是从宋朝的文学形象之于服饰的影响,分别讨论宋朝服饰审美产生的相关因素,宋朝服饰的风格,以及宋朝服饰的纹样,浅析宋朝服饰中的艺术成就,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去了解与我们印象中“天壤之别”的宋朝。

一、 宋朝服饰审美产生的相关因素——追求真理,崇尚自然

因观念、思想差异,于各个时期都会产生顺应时代的审美趋向和标准,宋朝的服饰审美产生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但穷极根本,宋朝服饰审美离不开宋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大环境因素。

《清平乐》中高度还原的服化道

北宋立国,结束了接近两百多年南北对峙的分裂割据局面。无论是宋太祖曾严令下诏“永远不得杀文人”还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都使得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在文学方面,相对于唐朝的富丽华贵,宋代曾以政治手段呼吁文人返璞归真,拒绝过于浮华夸张的文风,提倡文风以通顺流畅,简洁大气为主,这让宋人的审美观趋于文风。再加上佛教传入,禅宗思想结合文化表现在文学和书画领域等,催化了文人们偏向理性的审美观念,理想方面,文人们普遍追求自然真理,淡泊名利;生活方面,习惯清雅的服饰,朴实的艺术风格。

《策问》中记载:“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社会也衍生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尚,可见宋朝文学繁荣。在崇尚文人雅士风骨的环境下,文人的举止穿戴成为了人人效仿的典范,所以因文人发起的着装潮流得以实现。

唐末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局势动荡不安,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文明的衰败,传承千年的文化蒙上了一层黑暗。这段黑暗时期的混乱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不知何为伦理道德,更别提君君臣臣,子子民民。宋太祖深感“礼仪”之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宋太祖立国后恢复了儒学思想政治,意图重振礼纲。逐渐产生了新的儒学流派——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将善赋予人使之成为本性,而这种本性于社会而言便是“礼”,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主导理念。程朱理学一方面抑制了军权,另一方面让中国政治走向了平民化,使平民也能参政议政。作为儒学思想的承接,它不再以儒学为教条,而是结合现实,将大道理转向能在民生们的实际改善,带动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朝着务实简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影响渗透于宋人生活的各种方面,其中以服饰最为明显。

宋朝服饰“以简味美”

百姓们的服装贴近自然淳朴,就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帝们都曾颁发过诏令,要求皇宫服饰不能过于奢华,例如南宋的宋孝宗。宋孝宗即位之初,就不肯用乐,不大兴土木,经常告诉身边的士大夫:“士大夫是风俗的表率,应该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教化风俗。”,使南宋出现了“乾淳之治”的繁荣景象。举国上下皆俭以养德,因而逐渐形成的审美观念,甚至成为了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评价。

二、 宋朝服饰风格——天圆地方,万物皆循理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服饰最大的特点都是修身适体,上至权贵,下至平民,服饰流行对襟直领,颜色以清雅为主。虽风格迥异,宋朝服饰也继承了唐朝服饰的元素,揉合了宋朝当代的风格,衣着配色上区别于唐朝红紫、绿、青色彩运用习惯,多采用各类浅色,如黑紫、白、银灰等素淡的颜色。

《礼记集说》中记载:“今朝有方心曲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圆领之上,以系于颈后结之也。”白色的圆领袖口,朱红的朝服帽冠,加以白罗修饰,宋人的服饰将精致在细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宋人追求俭以养德,却并非以陋代之。

宋朝朝服中的“方心曲领”

除开大体上的风格特点,方心曲领是宋代朝服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宋代遵循唐代服饰特点的结果,体现了天圆地方这一中国古代最核心的世界观宇宙观,具有“象法天地”的寓意。而方心曲领并不是唐宋初始的设计风格,早在汉代时期,官员为了使朝服更加熨贴,在外衣领内衬上一个圆形护领,名为“曲领”,也称“拘领”,宋朝的方心曲领是以白罗做成上圆下方的饰件系于颈部。

《释名·释衣服》中记载,“曲领在内,所以禁中衣领上横壅颈,其状曲也。”

在古代,服饰的设计者们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思想内涵作为设计主念。上有衣,下有裳,前者是天的象征,后者则代表了地。方心曲领,上圆下方,上寓天下寓地,指代“天圆地方”。方心曲领是宋朝服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装饰之一,有着重要的思想内涵,更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我们能看见《清平乐》中大多臣民的服化道都运用了方心曲领这一设计元素。“天圆地方”是我国古代最典型、最核心的宇宙观。

《庄子·天运》中记载,“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这是先民们对天与地的认识和理解,有着自发的探索精神。

宋代绘画中女眷的服饰

《吕氏春秋·圆道》中记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

可见,先民们试图理解天和地到底是怎样的,但“天圆地方”并非一种客观观察得来的,而是以自然规律学说支撑而来。作为程朱理学的出现以及文化盛行的宋朝,在服饰运用自然离不开象法天地的造物原则,不论从形态还是内在意涵上都有意无意的体现了天圆地方之说:事在人为,但也要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存天理,灭人欲”, 宋人将抽象的理性最终落实到道德文化的效用上,以用来规范人的情感、念欲和意志。因此,宋朝服饰设计者在运用方心曲领的设计元素时,一来是表现出宋人对自然天人的探索,二来也是体现了统治者巩固之意。上圆谓天命,下方谓皇权,人命夹于两者之间,时刻提醒官员们恪守君臣之礼,遵循自然规律。

《清平乐》中的“方心曲领”

三、 宋朝服饰的纹样——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时期

宋代服饰纹样的题材较之唐朝更为广泛丰富,如八搭晕、六搭晕,盘球等。纹样丰富离不开宋朝手工刺绣的发达,特别是在开创的画绣方面,堪称一绝。绣画受宋朝绘画艺术的影响,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绣画构图简洁大气,形象生动,是绣画及绣法的发展成熟阶段。

《筠清轩秘录》中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清平乐》中曹皇后服饰上的花鸟刺绣

宋代刺绣之所以发达,除了经济于手工业的影响,还有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宋宫之中,有专设的文绣院,徽宗年间,甚至设置了有关于绣花的专科,使绣花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四大类,从事绣花的绣工从此多了起来。而作为四大名绣中的蜀绣,更是在宋朝得到高度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绣花类。

宋朝的绣品从针法上分为平绣和钉线绣,从原料上又被划分为“蹙金绣”和“彩丝绣”,前者采用钉线绣法,后者采用平绣法。宋代改良了绣花的工具和材料,使得绣花更加精致,据统计,针法至南宋时期已达十五种左右。除了针法上改进,宋朝绣花的发达离不开宋代绘画方面的成就。宋朝绣花与绘画作品揉合,致绣花手工技艺超群,乃至后无来者,形成独立的观赏性刺绣作品,在中华刺绣史上留下了瑰丽多姿的一笔。与唐代可以无图绣花不同,宋朝绣工在刺绣前就开始构图,运针入色如用笔绘之,尽最大可能去还原绘画作品的一笔一画。绣工精湛的手法并不等同于如出一辙的复制品,每一副绣图有每一副的神采气韵。

《考盘余事·宋绣画》中记载,“宋之间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知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可见宋朝刺绣的高超工艺。

经典蜀绣作品

总结

服饰诞生于原始社会,最根本的用途是遮羞保暖。随着时代发展,国人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涵义,服饰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此。中国传统服饰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时代审美的表现。宋朝的程朱理学发展于服饰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认定其就是拘谨呆板,要知道简单不等于简陋,贴近生活并不等于不精美。宋朝审美大观下的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国的独特之美。

宋朝上接盛唐,下启明清,它的文化甚至比唐朝更加绚丽。宋朝的文风昌盛,并不能等同于迂腐陈旧,国力孱弱,反之,繁荣文化更反映了宋朝的国富民强。宋代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顶尖文化,确立了中式之美的基调,尽显中国独一且极具魅力的韵味。诸如《清平乐》一类的高质量影视作品,它的爆火原因不仅仅是剧情节奏和故事情节的优秀,一定程度上,它高度还原了历史上真正的宋朝,让观众领略到宋朝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可以说,宋朝服饰审美观念与近代最为贴近。宋以前的美则美矣,但会有一种疏离遥远之感,我们看唐朝美人,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现在的审美观念,反观宋朝,则会惊呼中国之美。严复曾说过:“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宋代真实的服饰与物质美学,值得近代国人去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醉翁亭记》

《策问》

《礼记集说》

《释名·释衣服》

《庄子·天运》

《吕氏春秋·圆道》

《筠清轩秘录》

《考盘余事·宋绣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平乐》中的宋代服饰之美
《清平乐》热播,宋朝官服一条腰带值好几万?
大宋市井生活-宋代帝王服饰
《清平乐》:江疏影“珍珠妆”绝了,唯独缺了宋代的“倒晕眉”
宋朝的文化空前繁荣,为何宋女的服饰如此保守?
清代服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