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部落联盟到奴隶制帝国,浅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创业"之路

前言

耶律阿保机出生之前,其家族就在各部落中有着较高的地位。而他本人也没有令家族失望,在继承家族留下来的地位后逐渐坐上了可汗之位。在得到兵权后,耶律阿保机不断地将周边部落纳入麾下,划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使契丹族在北方的地位日益提高。

耶律阿保机是一个心怀巨大野心的人,他不满足于只做契丹人的首领,而是要做北方之主、甚至是做天下之主。为了自己毕生的梦想,耶律阿保机戎马倥偬二十二年,逐年扩大帝国的领土,成为北方最大的帝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虽然其后人并没有在耶律阿保机的功绩上更进一步,但依然将这个庞大的帝国维持了二百余年。直到金国的崛起,辽国才覆灭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辽国鼎盛时期版图

积累声望,受举为汗

《辽史》中曾经记载:

"初,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

封建时代每一位开国君主都会极力美化自己出生时的景象,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辽史》中对于耶律阿保机的记载实在是有点夸大,与刘邦"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的"身世"描述如出一辙。

但耶律阿保机在长大后确实展现出优于常人的天赋。小时候就开始逐渐接触政事,对政治有着独特的理解。而且身体素质出色,长大后武功也优于常人。

少年时期的耶律阿保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耶律阿保机也逐渐有了野心。先是挑选精兵猛将组成自己的亲身护卫,再对周边的其他部落发起征服活动,成为地位仅次于可汗的重要人物。

在他三十岁那年率四十万大军攻入河北等地,掠夺当地近十万牲畜回归。次年再次发兵女真,掠夺三百余户。几场战役下来,耶律阿保机在部落内的声望大幅提升,很快就荣升为于越,成为部落的实际控制人。

公元904年,耶律阿保机又在进攻室韦族时大败唐军。此时唐朝的国力和军力已经不复当年,距离亡国也并不遥远。这场战斗使唐帝国不得不开始重视北方,但却有心无力,只能尽量与其保持友好关系。

耶律阿保机

次年耶律阿保机破坏与唐朝已经构建起来的友好关系,再次发兵南征,攻下唐属数州土地。此时他并没有建立起帝国的野心,仅仅是想发展壮大自己的部落,所以才只将人口和财物掠走。

公元906年,契丹最后的部落联盟首领去世,耶律阿保机得到各部落的联合推举继汗位。此时的契丹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但依然处于落后的部落联盟体制当中。可汗虽为各部落之共主,但实际上并无太大实权。况且契丹内部规定每三年需要重新推举可汗,于是耶律阿保机决意将契丹从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以此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契丹人

平定诸弟之乱,转向封建体制发展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更进一步,登上皇帝大位,随后扩大对外征服战争的规模,意在将周边所有的小部落和女真统一起来。

如上文所述,虽然耶律阿保机已经完成了向封建体制转化的第一步,即继位称帝,但本身的权力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而且此"皇帝"也并非彼"皇帝"。也就是说,耶律阿保机部落联盟首领的身份没有随着他称帝而转变。

契丹人

三年后,按照契丹内部习惯应当重新选举,但耶律阿保机迟迟不肯交权,于是引发了诸弟之乱。《辽史》中对此曾有相关记载:

"五月,皇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谋反。安端妻粘睦姑知之,以告,得实。上不忍加诛,乃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出剌葛为迭剌部夷离,封粘睦姑为晋国夫人。"

然而耶律阿保机的兄弟们并不领情,不久再次掀起叛乱,而且叛乱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与第一次一样,耶律阿保机宽恕了他的兄弟们。

公元913年,契丹贵族第三次掀起叛乱,这一次规模相较于前两次更大,对契丹造成的破坏也更大。

诸弟之乱

契丹亲贵们在拉拢耶律阿保机的亲弟弟耶律剌葛参与叛乱后,共同推举他为新任可汗。为了能够增加叛乱成功的可能性,亲贵们还拉拢了乙室部落参与其中。耶律阿保机得知此事后先下手为强,将亲贵们的军队一一击破,最后再将其团团围住,逼迫叛军投降。自此,契丹内部再无反对势力的存在,契丹完成了统一。

契丹在经过三次诸弟之乱后,经济基础被严重摧毁。契丹本为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最不缺少的便是牛羊与马匹。然而在三次战乱后百姓都只能通过步行出门,马匹的数量因战争大量减少,可见当时契丹的经济已经出现了倒退的状况。

契丹前期形势

缓解民族矛盾,创立具有契丹特色的政治体制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起契丹帝国,并再次称帝。与先前不同,这一次称帝意味着耶律阿保机摆脱了部落联盟首领的身份,是契丹帝国的君主。

为了更好的向封建体制发展并强化皇权,耶律阿保机在称帝之时就开始着手修建京都,将京都的地址选在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郊一带,即上京。同时在帝国境内修建大量的孔庙、佛寺等。

上京遗址

为了约束契丹贵族和宗亲,避免其再向过去一半胡作非为,于是开始制定契丹律。法律制度的完善意味着契丹的社会秩序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

与此同时,由于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统治下的民族人口也逐渐多了起来。帝国境内不但居住着契丹人,还有大量的汉族人和女真人。不同民族之间时常爆发矛盾冲突,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而且契丹帝国内的契丹人多保留着以往的行为习惯,与汉族人的行为习惯不和。

契丹军服

为了改善并解决这一局面,耶律阿保机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即创立了"南北面官制"。以耶律阿保机所居住的行宫为标准,行宫南面设立治理汉族人的行政机构,由汉人担任官员;行宫北面设立治理契丹人的行政机构,由契丹人担任官员。南面官仿照唐朝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制;北面官采取契丹旧制。如此,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处于契丹统治下的汉族人也逐渐出现了仍然生活于唐朝时期的错觉。

随后,耶律阿保机又创立了四时捺钵制,即一年四季皇帝都要在外巡视。这就意味着契丹帝国的国都上京成为一种摆设,因为皇帝基本不会居住在京都,处理政事都在行宫之中。

四时捺钵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及时对帝国内部的情况保持着清晰的了解。在巡视过程中,皇帝一边处理政务,一边监察各地的官员是否存在玩忽职守或贪赃枉法的情况。该制度也促进了皇权的加强。四时捺钵制并不是因为考虑到皇帝的安全才施行,而是继承了契丹旧俗而产生的。皇帝在巡行各地的途中依然接受来自藩属国或友国的朝贡和交流,并没有对外隐藏皇帝的行踪。

皇帝行营

南下幽州、东征渤海,扩大帝国疆域

唐帝国灭亡后,诸多政权如雨后春笋般突然涌出,中原再次陷入混战之中。耶律阿保机看到了机会,在观察天下形势的同时积极备战,准备南下逐鹿中原。

耶律阿保机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要夺下幽州重镇。幽州地理位置险要,是中原面向北方的屏障。一旦幽州被契丹攻破,耶律阿保机可以率军长驱直下,进而夺取天下。但事与愿违,两次南下幽州都失败了。《辽史》中曾有相关记载:

"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合战於新州东,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杀李嗣恩之子武八。······夏四月壬午,围幽州,不克。······秋八月,李存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鲁等以兵少而还。"

两次战败都对契丹的军事实力带来了较大的打击,无奈之下耶律阿保机只能暂时搁置夺取幽州的计划并选择与邻国修好,为契丹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燕云十六州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将目光投向了东边的渤海国。渤海国比契丹国建立的更加早,因一直与唐帝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所以帝国境内十分繁荣,甚至领先于契丹帝国。但此时渤海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幅下降,没有了宗主国的保护只能勉强维持统治。耶律阿保机抓住良机,率契丹主力亲征渤海国。

在契丹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兵锋直指渤海国首都忽汗城。渤海国国王为了避免生灵涂炭,选择开门乞降。曾经的"海东盛国"自此灭亡。

此时契丹帝国的疆域已经十分庞大,西至阿尔泰山、东至渤海、北至乌孤山,雄踞北方虎视中原,寻找战机再度南下夺取幽州。

契丹版图

结语

在将帝国领土成倍扩大后,契丹帝国的综合实力开始逐渐上升,不但粮草充盈,士卒也日益增多。然而耶律阿保机并没有满足于此,依然准备侵占幽州,统一天下才是他最终的目标。但他在东征渤海国班师的过程中却突然病逝,夺取幽州的梦想再也没有机会实现。

从耶律阿保机的文治武功来看,可以算得上是一代英主。帝国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综合国力也大大增加。使国家在后来的时日里一直保持着对周边其他的割据政权明显的优势。同时他所创立的南北面官制更是巧妙,成功缓解了当时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强化了帝国的凝聚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辽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辽战争(一):契丹的国际视眼
智勇双全,阿保机定北疆(2)
读书随笔:疾驰的草原征服者(中)
【连载】西夏往事(21):中原王朝的讨伐军终于来了
耶律阿保机
辽朝的建国和奴隶起义(三)(17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