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终期考核报告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为抓手,注重改善环境质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综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全面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2010年,全国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了14.2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了12.45%,均超额完成削减10%的规划目标。全国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59.9%,超过规划目标(43%)16.9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26.1%下降到20.8%,比规划目标(22%)减少了1.2个百分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天数超过292天的城市比例为95.6%,比2005年提高了26.2个百分点,超过规划目标(75%)20.6个百分点。
(二)各项重点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
1.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淘汰造纸、酒精、味精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分别为1130万吨、190万吨和68万吨;取缔关闭造纸、化工、印染、酒精、味精、柠檬酸等企业5000多家。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83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10年的77%。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到2010年底,好于Ⅲ类水质的国控断面比例由2005年的24.4%上升到44.2%,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比例由2005年的36.4%下降到25.8%。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未发生明显变化,为轻度污染,但部分海域污染程度依然较高。
2.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运行5.78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4%提高到86%。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7682.5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关闭5000万千瓦的任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0.72亿吨、水泥3.7亿吨、焦炭1.07亿吨、平板玻璃4500万重量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初步构建“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机制,圆满完成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3.严格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大力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到2010年底,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2.4%,建成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37个,形成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96.41万吨,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1365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完成18项铬渣污染治理工程。
4.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到2010年底,累计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588处。
5.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设立了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0亿元支持6600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入约80亿元,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妥善处置重金属污染事件。
6.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国务院批复实施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划》和《部分重点单位中长期退役治理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许可程序,稳妥推进核电发展。31个省级放射性废物库基本建成。有效开展了汶川地震期间相关核设施应急处置。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
7.环境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实施《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累积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初步建成了覆盖各环境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地方环境监测网。对15559家重点污染源实施了自动监控,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
8.环保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不断完善。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刑法修正案》和其他有关法律中针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作了新的规定。国务院发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7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燃煤电厂脱硫电价等经济政策。国家新增502项国家环保标准,发布了9项环保技术政策、6项环保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和30项环保工程技术规范。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远远超过全国环境容量。“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能源资源消耗还将增加,治污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危险废物、化学品、灰霾等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全国酸雨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防范环境风险任务艰巨。突发环境事件呈增多趋势,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将集中显现,饮用水安全保障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村环境管理基础薄弱。农业源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大多数行政村还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五是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环境监管、环境基础设施等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十二五”对策建议
一要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坚持源头预防、综合推进,强化结构减排,落实工程减排,完善监管减排,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二要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要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环境安全。将核与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环境安全保障问题。
四要完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均衡发展。要健全政府为主、统一标准与分级分区相结合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莘县环保局内部科室和工作职责
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动摇
信宜市环境保护局机构设置
天祝县2007年污染减排工作总结
重庆人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