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人VS艺术家,只有一字之差

一直以来,艺术家似乎都是一种神秘的生物。这种生物习性相当特别,放置到茫茫人海里绝对堪称稀有。其实呢,艺术家也并不是非常神秘。有的时候,你和他们之间只差了一个字的距离。

明骚VS闷骚

代表艺术家:张大千、达利

大多数小伙伴们喜欢在阳光底下开玩笑。然而逼格高冷的艺术家却似乎总是闷声不响,仿佛自带隔离屏障,不屑于和世俗中人多费口舌。其实,艺术家并不是真正的沉默是金,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和富有灵性的智慧决定了他们的情感特别丰富,幽默感也往往很强。只不过他们大多数时候习惯了用高冷把自己伪装起来,像一只躲在壳里的小螃蟹。一旦你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立刻就会显示出闷骚的一面,时不时来个灰色幽默的冷笑话,偶尔还会用暧昧的口气勾搭一下自己喜欢的妹子和男生。

自恋VS自由

代表艺术家:曾梵志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恋情结。适度的自恋对心理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安妮宝贝说过,不自恋的人不可爱。艺术家当然也是一样。然而,艺术家的自恋不是普通版的自恋,而是升级版的自由。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普通人的自恋是没来由的自我感觉良好,而艺术家的自恋往往是建立在懂得如何驾驭灵感、将自恋的心态自由地投射到千变万化的艺术形象上去。因此,艺术家的自恋能够催生出风格化的作品。而普通人的自恋只是一种封闭于自我心灵之内的良好感觉。

号召力VS感召力

代表艺术家:贝多芬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似乎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理性占据主导地位而诗性智慧较弱的。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想要说服别人与自己共同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必须通过缜密的推理和严谨的论证才有可能使自身具有号召力,并且游说别人与自己共同达到某一目标。然而,艺术家却不同。艺术家往往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热爱生命、情感丰富、心灵纯洁、气质脱俗、品位独特……他们一切的品质都来源于真实的灵魂深处,他们并不热衷于戴面具生活,而是习惯于用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爱,来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人们能从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当中受到感召,于是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他们的好感和信赖感,愿意凝聚在他们的身边。这就是艺术家们神奇的感召力。

问题者VS提问者

像学者专家一样,艺术家和大众同样有着显著的区别。其中一个方面就在于,艺术家往往是优秀的提问者而普通大众却充当着问题的体验者和经历者。艺术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家能够敏锐地发现存在于大众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用感性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他们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提问和发声的过程。虽然这种提问式的发声对于重大问题的解决而言通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由此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艺术家对于一个社会的意义。

色情VS情色

代表艺术家:安格尔、荒木经惟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色情,是人的性欲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极端化的变态的审美需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爱好色情电影的人,大多数人一定对他们印象不佳。然而在艺术中,艺术家们却看似毫无禁忌地运用色情主题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色情在艺术家的世界里已经不再带有极端变态的膨胀的欲望,而是成为了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它们往往作为艺术形象被呈现出来,借以抒发某个主题。而艺术家看待情色的态度往往是坦诚真挚而又天真无邪的,比如日本摄影大师荒木经惟时常拍摄的情色主题的摄影大片,这些作品表达的与其说是情色的诱惑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和富有文化内涵的思考。这就是普通人和艺术家的区别。艺术家,这群浪荡不羁的生物,看起来个个都像毕加索那样是把妹高手但其实他们的心灵永远无邪。若非如此,还有什么理由能够让安格尔的少女裸体显现出如此圣洁的气息?又有什么理由能够让莫迪里阿尼的侧卧裸女显现出如此脱俗而又宁静的甜美呢?艺术家审视情色的目光,恰如外科医生审视赤裸的身体。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与众相同VS与众不同

代表艺术家:毕加索、草间弥生

对于大多数普通亚洲人来说,成为集体中的合适的一份子是他们终其一生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成为集体中的合适的一份子意味着适当的牺牲和放弃个性化的元素,适应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一个合群的人往往会获得较高的评价和认可。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艺术家们终其一生所要达到的目的,往往是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虽然当今时代许多艺术家对人类文明带来的诸多负面现象有着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但就其本身而言,艺术家的真正成就和价值并不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而是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和表达了自我。普通人由于受到社会规范、习俗等约束因此个性被打磨成扁平,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彰显个性、与众不同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就注定要承担的使命。艺术家的与众不同对于世界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他们身先士卒地解放自我、冲破世俗的桎梏,引领人们获得灵魂的升华和心灵的超越,成为一个独立完善而又风格鲜明的独立个体,从而更好地将内在的激情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偏见VS偏执

代表艺术家:梵高

在普通人之中常常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看待事物总是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这偏见常常和自以为是的傲慢相结合。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偏见是创作最大的敌人,因为任何一种主观的意识形态都会阻挡我们去真正认识一个事物,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事物就更不可能栩栩如生地创造它。比如有些人对抽象艺术存有偏见认为那不符合传统架上艺术的习俗,因此是离经叛道的。存有这种偏见的人自然无法欣赏到抽象艺术那谜一样的美。然而,古今中外伟大的天才艺术家身上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偏见,且他们对于这种偏见非常执着。这就形成了艺术家特有的偏执。然而,艺术家的偏执通常并不反映在生活中,而是反映在审美上又或者信仰上,一个偏执狂的艺术家很可能在某一种艺术形态下的某一种艺术风格上造诣极高,因为他/她狂热地倾向于这种形态下的这种风格,并且倾注生命去努力实践创作。因此艺术家的偏执狂并不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相反是他们天生拥有的巨大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别色情与情色
情色,男人的“基因”
就谈朱新建两点
艺术家邓箭今访谈录:肉欲荒诞剧里的人性秘密
六味地黄没丸,十香软筋不散。
荒木经惟全球最大规模“花”主题摄影展|赠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