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优化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阶段总结
太仓高级中学 陆红力
课题《优化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立项至今,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近一学期的时间。期间,我确定了研究计划,安排了研究的相关事宜,不间断地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与实践。目前,我已经较为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新的作业批改方式发挥了作业的应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显著。为了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现将一学期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较好地解决了研究的问题,研究出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调查、分析师生现状;
1.教师现状
(1)负担过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数学作业天天
交,天天改。据我统计,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方法多采用“全收全改”。 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就难以保证,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作业中的个性问题处理不够好
教师一般只是就作业中共性问题来讲评。除了个
(3)作业批改不及时
现在的情况通常是:完成“收交作业——批改作业——发还作业”这一周期,其间至少要隔一次新课,这将使新课的进行受到一些影响。
2.学生现状
在我所在的四星级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觉性相对都比较高,但据我平时的教学观察,老师认真批改后的作业发还到学生手中,大多数学生都没能自觉去订正,效果不佳。我发现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有不少学生作业本上的红笔字只有“√”或者“×”。学生看到“×”也不知到底什么地方错,以及出错的原因。二是大多数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只看对错,并不关心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内容;三是学生做作业时,对错误的做法已形成第一印象,看改正内容形成第二印象,但是第二印象往往不如第一印象深刻,时间一长就只剩下第一印象了。
二、调查学生对批改作业方式的看法
我对我任教的高二(6)(7)随机发放问卷80份,问卷就作业的批改设计了8个问题。其中包括:
3、你希望你的作业是谁批改的(可以多选)
A老师 B家长 C同学 D自己
4、你希望作业是怎样批改的(可以多选)
A打分数 B等级 C短语
6、你对现在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7、你希望老师改变现有的作业批改方式吗?
A非常希望 B 希望 C不希望
8、你希望老师以何种方式进行批改作业?(可以多选)
A老师批,其他无所谓 B 老师面批 C小组长批 D 同学互批
调查结果:问题3,98%的学生选A和C,2%的学生选D;问题4,5%的学生选A,63%的学生选B, 32%的学生选C,问题6,68%的学生选A,32%的学生选B;问题7,26%的学生选A,38%的学生选B,36%的学生选C;问题8,31%的学生选A,18%的学生选B,51%的学生选C、D,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尝试新的作业批改方式。
三、尝试“合作、互动式”的批改作业方式。
实验方法:
1、高二(6)班为“合作、互动式”的批改作业方式的实验班,人数为49人。高二(7)班为传统批改作业方式的对照班,人数为50人。
2、将高二(6)班学生平均分成10组,每组学生是由成绩相对优秀、成绩中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搭配组成,组员一般为6人左右。每小组选一名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余组员轮值作为副组长。组长与副组长用专门的作业纸把作业及时完成、上交到教师处,其余组员的作业做在作业本上并及时交到组长处。
3、教师对组长与副组长进行认真批改:指出正误、提出多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点拨突破难题的关键所在、题目的正确结果等。
4、每组组员由组长、副组长负责督促,其余组员参照组长、副组长的反馈作业对照批阅、分析错误原因、得出正确的解答,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这些都要写在作业本上,最后组长、副组长将他们的各种情况汇总,与同学交流。
5、组长、副组长将本组学生交流后的汇总作业交任课教师,供教师反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出改进的措施。
6、培养学习骨干,对于作业中技巧性较强的问题,教师组长、副组长进行“面批”,使他们对这些问题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去辅导其他的组员。
7、组织抽查学生的自评活动。每周末组长将自做自改的作业本全部收齐供教师检查,督促偷懒的学生完成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对作业的反思。
四、实验效果
为了比较“合作、互动式”的批改作业方式与传统批改作业方式的差异,我选在高二(6)实施新的批改作业方式批阅,高二(7)班为对比班,这两个班为我一个人授课,使用同样的授课方法,只是作业批改方式不一样,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期末考试成绩对比下来,高二(6)班的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相对于高二(7)班的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几项指标都不断在上升,从原先的稍占优势,逐步拉开距离。实验表明初见成效。另外,对高二(6)班的调查中也显示:74.6%的学生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有76.3%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有79.7%的学生能够非常认真地完成数学作业。
五、存在问题
采用“合作、互动式”的批改作业方式毕竟是我第一次尝试,有些问题可能未预料到,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许学生一下子不能完全适应。如我开始没有在周末全部收齐学生作业来检查,学生反映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不做或不改作业,有的学生则是胡乱完成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有的同学还是只看一下正确答案,不认真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不认真去总结。
六、下阶段工作计划
鉴于一个学期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符合学生的方案,力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随时或定时采用谈话、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的要求等一些重要信息,根据有关信息作出改进与完善。
2、加大了周末和平时的检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批改中有所获益。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书写读书笔记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