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

感谢历史迷的好问题。夏,一开始就是指黄河中下游一代的人。因为“华夏”两次字从一开始就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我这里对“华”和“夏”一起来解释。华夏民族中“夏”的含义,是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的。而且用“华夏”来指代汉族是有明确的精神内涵的。夏天,仅仅是季节的交替,作为季节的的“夏”和华夏的“夏”,只有字形是相同的,涵义完全不一样。

华夏,意思与中华相近,最初是指史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分布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体所组成华夏人群,被后世视为汉文化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夏”字有历史,本意很明确

(“夏”的字形演变历程)

夏,汉语一级字,读作xià或ji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两处的“中国”都特指“中原一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

“中国之人也”,

后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注意,这里是“假借”,而不是引申。古代特别是先秦,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载体都很有限,所以汉字的数量是相对很少,而要表征的对象包罗万象,以有限的字来表达无限量的客观对象,一个字表达多种含义,甚至是跨越不同的范畴和领域是很常见的。而专用“夏”指第二个季节,更多的是使用习惯,约定俗成了。

上古时代,“夏”专指夏朝移民

夏朝在上古为中央大国,但“夏人”一般是指夏朝遗民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汉族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是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夏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为华人的第一个君主之世袭王朝(家天下之始),也就是夏朝。

(橙色部分为文献记载的夏部落活动区域。)

先秦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裔”作为四方,是相对而言的。与四夷对称,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如《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

先秦时代,“华夏”具有明确的文明内涵

目前已知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华夏二字并称的,是《尚书·武成》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怎样么解读呢?《伪孔传》将其解释为

“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五服示意图(清·《钦定书经图说》)

明显这里的解释,“华”,是指衣冠之美,而“夏”是指夏朝的后裔。同样的语意,在出现先秦的其他文献中。如《左传·定公十年》: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可是后来开始发生了变化,典型如《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意即因周朝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周朝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礼仪制度和衣冠,华夏,具有明确的文明内涵和文化属性。)

我们能够看得出,到了此时,“夏”得含义从夏朝后裔,改为高雅之意,有了文明的内涵和文化的属性。在先秦时代,华夏仅为周朝的代称,同时凡遵周礼、守义之诸侯国人,也称为华人、夏人,通称为诸华、诸夏,不遵守周礼、不尊重周天子、非周天子“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则被视为“蛮夷戎狄”,纵使是周王族的吴国,不守周礼及称王的举动,一样被视为“蛮夷戎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字文详解【墨】
【国,國、或】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书法课堂| 说文写字 · 国
狄人到底是不是炎黄子孙?
4.3《明夷卦》(坤上离下)的注解
2.7《萃卦》(兑上坤下)的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