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己亥杂诗》第五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笺说】

第五首诗,和第三首诗联系更紧密,组成了两首的“落花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首句可见此诗是写在离京首途的日暮,或者是在第一天也不无可能。这句诗说:日暮时分,夕阳西斜,不禁离愁浩荡。

用“浩荡”来写愁,诗人们是受屈原的启发。屈原在《离骚》中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是用“浩荡”来形容无形的“怨”的广阔深远。后来的诗人,就用来形容“愁”,如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郑谷《右省张补阙茂枢同在谏垣连居光德新春赋咏聊以寄怀》:“小梅零落雪欺残,浩荡穷愁岂易宽”。

此句写的也是典型的“日暮生愁”情境。钱锺书对此有阐述:

许瑶光《雪门诗钞》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第十四首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大是解人。白居易《闺妇》云:‘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鬓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开日又西’;此胡应麟推为‘中唐后第一篇’者(《少室山房类稿》卷一〇五《题白乐天集》),亦即言日夕足添闺思。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吕温《药师如来绣像赞》:‘蠲虑成端,沿情多绪。黄昏望绝,见偶语而生疑;清旭意新,闻疾行而误喜’(《全唐文》卷六二九);又可释日暮增愁之故。丁尼生诗写懊侬怀想欢子,不舍昼夜,而最憎薄暮日落之际。诗人体会,同心一理。潘岳《寡妇赋》:‘时暧嗳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飞而赴楹兮,鸡登栖而敛翼。归空馆而自怜兮,抚衾绸以叹息。’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韩偓《夕阳》:‘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赵德麟《清平乐》:‘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遗意。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云:‘愁因薄暮起’,皇甫冉《归渡洛水》云:‘暝色起春愁’,有以也夫!(《管锥编》第一册100页)

可供我们理解此境。

吟鞭东指即天涯。

次句写道,挥着马鞭,吟着诗句,向着天边走去。

这一句与袁枚《寄香亭》之一的“归鞭东指日斜曛”,意境和语言颇为相近,或受其影响。

“吟鞭”,诗人骑马乘车的马鞭。龚自珍一路作诗,故也自称吟鞭。为什么“吟鞭东指”,不是南渡吗?原来龚自珍此此处京,是东出广渠门,经通州,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线而一路南下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

第三句感慨遥深:我如像是落花,但也不是无情之物。

前二句,都是直接说的龚自珍自己,后两句忽然说到了“落红”,好似转折得过快,两不相干。其实,细思这“落红”是龚自珍自比,是说不要认为落花是没有感情之物,她是有情有义的。这就赋予了落花人格特征。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末句接着第三句写道:化作了春日的泥土,更要保护着春花。

花落成泥,前人写过,如宋代的陆游在《卜算子》此种说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没有人写过“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花便具有了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无畏献身的志士品格。从而此诗的后二句,在自古以来的落花诗的是诗群中,孤格高标,迥出侪辈!

这是龚自珍落花诗的历来的品格,绝无凄艳之色,毫无衰飒之感。且看他的《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真是奇花奇思,妙想万端!相比明代唐伯虎的“风雨葬西施”的“恻恻凄凄”,《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的“红消香断”的哀怨,是何等的不同!

“落花”意象,绝非龚自珍偶然兴起,而是有意自比的。早在此诗二十多年前的嘉庆戊寅(1818),龚自珍就以落花自比为词,词调寄《减兰》,前有一小序,写得凄婉:“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词曰: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至今至道光己亥(1839)年,二十多年了,龚自珍自比落花的意绪仍是不改!

末句历来为人传诵。刘衍文轮此句的意象之妙云:“落花在地,原可与湿泥粘合,转化为肥料,物象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从而隐喻自己的落魄身世和今后的抱负,外象内意,完全融洽无间,这就两全其美,无懈可击了。”

刘衍文并以之与龚自珍的《夜坐》之一中的名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相比较:“尽管这名句曾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康有为还有意进行了模拟,但上联(按‘联’应为句,下同)不能说没有疵病。我们且看下联,夜已深沉,静悄悄的,说是‘万籁无言’,当然确切。‘帝坐灵’,有出典,即有来历,当然妥帖;且帝坐又是星座之名,这正是‘放眼入青冥’之所见,感触之所及,内外之意是切合无间的。但在上联,我们不禁要问:丘陵之妒意究竟何在?出处又在哪里?还不只是诗人自己的主观设想!这就不大切合实际了。这与修辞学上的‘拟人格’或‘拟人化’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这种比较的基础上,他说:“由此可见,虽同是创意之作,纵同属一人,可却也有得失高下之别。”由此可见“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像的内外相合,是龚自珍极有创意的诗句中的上品而毫无瑕疵。这对于欣赏诗人的诗句也提供了依据。

不过,对于“更护花”的“花”的寄托为何指?历来有两种解读,一为美好事物,新生力量。这对于今日的读者,似乎都不深究地如此认为。另一种解读,把“花”视为是清朝的代称,认为龚自珍还是要改革变法,以挽救清朝的末世。如果仅从此诗,抽象地理解,前解也能说得通;但如从龚自珍的完整思想体系,后者倒是难以推翻的。他时时流露出对清廷的眷念,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在第三首的“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以及第六首的“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也会读到同一种情绪。这和孔尚任在罢官辞京所写《出彰义门》一绝的后二句:“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情感相通。今人朱则杰指出:“龚自珍此诗的警句,正是从孔尚任诗歌化来”(《清诗选评》)。

所以,今人季惟斋在《诗门血脉轮·内编》卷甲,就是从后一观点对此诗评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素为人所艳称,实则落红如此,不如无情,化作春泥,亦可谓阴魂不散。予观时至今日,其犹未散也。”他是说,落红即受清廷专制摧残,何必对之有情,正该无情,化作春泥,只会使这种专制阴魂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高考必背64篇之龚自珍《己亥杂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