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42


苏渊雷和叔子诗韵相简又写示寓园花事绝句

即答仍用叔子韵渊雷好谈禅

只为分明得却迟,道腴禅藻负相知。指名百体惭扪象,顺向诸根好学狸。别院木樨无隐閟,当窗茂草不芟夷。灌园凭剪吴淞水,万紫千红无了期。

【笺说】

1953年,苏渊雷寄书与钱锺书先生,其中有他和冒效鲁的诗以及写自己寓园花事的绝句,钱先生写此诗作答。由于苏渊雷好谈禅,因此钱先生的此诗也是多用禅语。

苏渊雷,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园。浙江省平阳县人。早年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12”事变,首批被捕,被判19年刑。1933年被保释出狱。解放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58年“反右补课”时被划为“右派”,调往哈尔滨师范学院,直至1962年方“摘帽”。1971年,被迫退休返籍。至1979年恢复名誉,重返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其著作横跨文史哲,善诗而精于佛学,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钵水斋文史丛稿》等十多部,并点校《五灯会元》。

钱先生与苏渊雷相识,始于冒效鲁介绍,大约在抗战胜利之后。1951年钱先生曾为苏渊雷诗题词,称其诗“发而为言外者,欲兼珠光与剑气;其蕴而为意内者,欲兼情韵与理趣。”

此诗原录于《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四百一则,题作《苏渊雷和孝鲁寄怀诗韵相简,又写示<寓园花事>绝句十六首,即答,仍用孝鲁韵。渊雷好谈禅,比闻尽弃所学,改名曰翻,以示“从前种种”之意,故诗语云然》。诗的第四句“好”,原作“看”,第六句“不”作“莫”,第八句的“无”原作“没”,并无大改动。

只为分明得却迟,道腴禅藻负相知。

首联写道,只因为小处看得精细,禅学的大处却得到的很晚,禅学的内蕴、禅诗的造艺,都辜负了你的期待。

首句,钱先生有自注:“《五灯会元》卷二十:大慧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按此乃裴说《鹭鸶诗》颈联,'只’原作'却’。”

按钱先生此注有误,此语本为开善道谦禅师之语:“(开善道谦)上堂:'诸人从僧堂里恁么上来,少间,从法堂头恁么下去,并不曾差了一步,因甚么却不会?’良久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唐代裴说的那首《鹭鸶诗》为:“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却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会共鹓同侣,翱翔应可期。”

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三册903页谈到《文子》时,曾引此禅语说明见小而不见大之理:

《文子》所谓:“事烦难治,法苛难行,多求难瞻。”……《文子》本意,可通诸谈艺,举隅也可。诗品文心,铢称寸量而见小而忘大。其事甚多。皇甫湜《题浯溪石》论元结“可惋只在碎”,不如韩愈之“全在神”;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讥黄庭坚“方其拾玑羽,往往失鹏鲸”;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恨李贺“有山节藻梲而无梁栋”;杨慎《升庵全集》卷五七嘲刘辰翁“如开剪裁罗缎铺客人,元不曾到苏、杭、南京机坊”;皆斯意也。约翰生尝谓观诗文有恃显微镜者,精细而不覩结构行布之全,有藉望远镜者,目穷千里而失之眉睫之前。诺伐利斯评莱辛曰:“目光过于锐利,遂无见篇终之接混茫、物间之互掩映”;又即禅宗话头所示:“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五灯会元》卷二〇教忠弥光又开善道谦章次;句出裴说《鹭鸶》诗,“只”字作“却”)。或言诗文如景物然,谈艺有乘飞机下眺者,有踏实地逼视者,而叹两事之难兼。“铢铢而称,寸寸而度”,即持显微镜而槃姗勃窣,步步为行,察察为明是也。魏际端《魏伯子文集》卷二《示子》:“凡事不得大意,如随灯行路,只步尺寸之光,所过阡陌坊衢,瞢然不识,虽身历之,如未到也”,亦喻此。

可见,此句是钱先生是自谦自己对禅学只是识其小,而未得其大。

首联下句的“道腴”,指学说、主张的精髓。《文选·班固<答宾戏>》:“慎修所志,守尔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李善注:“项岱曰:'腴,道之美者也。’”此处指禅学的精美之处。

“禅藻”,僧人写的诗。《四库全书》题明僧正勉等编《古今禅藻集》卷首《提要》云:“所录皆释子之作,而不必其有关于佛理,曰'禅藻者’,犹曰僧诗云尔。”此处指以禅入诗的诗艺。

“负相知”,辜负知己的期望。此是钱先生自谦对“道腴”研究不够、“禅藻”的诗句亦不好,辜负了苏渊雷对自己的期待。可见,苏渊雷之前的诗文,或有对钱先生此类的称誉,因而钱先生有此诗句。

首联二句,是钱先生自谦自己禅学有负知己期待。

指名百体惭扪象,顺向诸根好学狸。

颔联接着写道,只能认识事物各个部分,惭愧自己还是有如盲人摸象;只能像狸猫学习,集中身心全力,去努力领悟。

上句,钱先生有自注:“《庄子·则阳》'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即《长阿含经》第三十《世纪经·龙鸟品》第五生盲人摸象之旨。”

“指名”,指出人或事物的名称。宋楼鈅《巾山》:“广轩俯瞰万瓦平,佳处历历堪指名。”

“百体”,本义是人体的各个部分。白居易《隐几》诗:“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此处的“指名百体”,意谓认识事物的各个部分,不止是专指人体而言。

“扪象”,即钱先生自注中的“盲人摸象”。钱先生在《管锥编》第四册1486页说“盲人摸象”之喻:

三国译《佛说义足经》及《六度集经》第八九、西晋译《大楼炭经》、后秦译《长阿含经》之三〇《世纪经·龙鸟品》第五、隋译《起世经》等皆载之。兹引《大涅盘经·狮子吼菩萨品》第一一巵六:“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曰:'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次引《全梁文》卷七四释僧顺《释<三破论>》:“或有三盲摸象,得象耳者,争云:’象如簸箕’;得象鼻者,争云:'象如舂杵。’虽获象一方,终不得全象之实。”

钱先生云:“意实肖《庄子·则阳》,……而敷说详实,遂饶趣味。”

这上句是说,自己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均都明了,惭愧的是如瞎子摸象,还是未能完全认识事物的全部。钱先生还是自谦对禅学,只得局部,未能识其大体,这仍然是接续诗的首联的意思。

下句,钱先生亦有自注:“《礼记·射义》:'狸首为节。’皇侃疏引旧解,即《续传灯录》卷二十二黄龙论求道如'猫儿捕鼠,诸根顺向’之旨。”按这注里的“以(钱先生注脱此字)狸首为节”。钱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八八则也谈到此喻,并联系到治学:

    其求学之先,不著成见,则破我矣;治学之际,摄心专揖,则忘我矣。《关尹子·一字》谓:“道无人无我。如鱼见食,即而就之,鱼钓毙焉,不知我无我。逐道者亦然。”《五灯会元》卷十七泐潭善清章次记黄龙祖心曰:“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一失矣。”按《礼记·射义》:'以狸首为节’,皇侃谓旧解云:“狸之取物,则伏下其头,然后必得。言射亦必中,如狸之取物矣。”黄龙语是其的解。皆喻此境。

“诸根顺向”,就是全身以赴,专心致志,做同一件事。诸根,佛教语,各种感官,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即五种感官;“顺向”,原意为归附,此处为“诸根”相互为用,互相支持。《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百六十五则谈到《礼记》此论与上引黄龙此说时说:

余谓猫儿弄皱纸团,七擒七纵,再接再厉,或腹向天抱,或背拱山跃以扑,俨若纸团亦秉气含灵一喷一醒者。观之可以启发文机,用权设假,课虚凿空,无复枯窘之题矣。志明《野狐放屁诗》第二十七首云:“矮凳阶前晒日头,又无瞌睡又无愁。自寻一个消闲法,唤小猫儿戏纸毬。”尚未尽其理也。

由此可见,下句是说,自己要集中精神,专心学习禅学,像狸猫搏物,全身以赴。

别院木樨无隐閟,当窗茂草不芟夷。

颈联说,你的别院的木樨花香,一点也不要隐藏;当窗的茂密杂草,也不要铲除。

颈联上句,语出《五灯会元》卷十七《太史黄庭坚居士》章次:“一日侍堂(晦堂禅师)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曰:'闻木樨华香么?’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拜之。曰:'和尚恁么老婆心切。’堂笑曰:'祇要公到家耳。’”

“别院”,正宅之外的宅院。明高启《咏苑中秦吉了》诗:“驾来别院未知迎,先听遥呼万岁声。”此处的“别院”,即指苏渊雷的“寓园”。

“木樨”,木樨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七:“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此处,钱先生是以语出《五灯会元》的“别院木樨”,比喻苏渊雷的禅学造诣。

“无隐閟”,即没有隐藏;“隐閟”,即隐藏。钱先生这是说,苏渊雷对禅学的领悟不要隐藏,要倾囊说法。

颈联下句,“当窗茂草”,就是窗下长的茂盛杂草;“芟夷”,铲锄;此句即指不铲除“当窗茂草”。这就奇怪了,草长了,为什么不除?

原来这里有个典故,《二程遗书》卷三载明道先生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所谓“与自家意思一般”,就是那窗前的野草体现的物理,和自己的思想是一样的,岂能铲除!所以这“窗前草”,就是指代自己的思想、学问。钱锺书《谈艺录》六九则【附说十九】引:

司马温公《传家集》卷二《邵兴宗南园草盛不剪》诗云:“于间置取舍,岂得见天真。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恩。”张横溥云:“明道书窗前有茂草覆砌,或劝之芟。曰:'不可。欲常见造物生意。’又置盆池,蓄小鱼数尾,时时观之。或问其故,曰:'观万物自得意。’”

钱先生为什么写出这样的诗句,这是有微意的。钱先生原来的诗题中,有这么几句话:“渊雷好谈禅,比闻尽弃所学,改名曰翻,以示'从前种种’之意,故诗语云然。”原来,苏渊雷本好禅学,但在高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说要“尽弃所学”,并要把名字改作“翻”,用来表示要改变自我。所谓“从前种种”,即《了凡四训》中的“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钱先生这第六句,则是劝诫苏渊雷不要如此,而要“当窗茂草不芟夷”——坚持自己的所学,不要随风倒。原题中的“故诗语云然”,主要就是指的这第六句。

灌园凭剪吴淞水,万紫千红无了期。

尾联写道,那吴淞江水任你随心所欲地汲取来浇灌园圃,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没有结束之时。

尾联上句,语出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松江半江水。”

“灌园”,浇灌园圃,亦比喻不问政事或隐居,如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钱先生此处的“灌园”二字,当亦有此含义在。

“凭剪淞江水”,仿杜甫句意,意谓汲取淞江之水来灌园。杜甫是题画,故称“剪取松江”,此袭用其语。可注意者“凭”字,有由着、听任等随己意之义,这汲水“灌园”之事,是任由自己做主的,何乐而不为?言外,何必做那些听人呼五喝六之事。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的鲜艳春色。语出朱熹《春日》:“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里指苏渊雷园中春季的多种鲜花。细思,这“万紫千红”,也不仅指花而言,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此尾联赞赏苏渊雷浇灌鲜花,呼应诗题中的苏渊雷“寓园花事绝句”的诗篇。还在1950年,苏渊雷的寓园海棠花开,就邀请许多诗友共赏,吟诗酬唱。1953年,寓园海棠花开,花红柳绿,苏渊雷约请冒鹤亭、江翊云、黄霭思、汪旭初、唐云、钱瘦铁、周练霞、吴青霞等知交赏花作画赋诗。他们合作了《钵水斋看花图》,苏渊雷题《寓园海棠花时得三绝句》,这可能就是诗题中所说的“寓园花事绝句”吧。

此诗因为是奉答苏渊雷,而苏好谈禅,所以大量运用了禅宗典故,也是诗家之间的比拼。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不是炫耀,而是暗寓了对苏渊雷的关心与提醒,不失朋友之谊,而又措辞得当,甚是难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后散文14
钱杜:《河阳灌园》
永遇乐 灌园乐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灌园陈定 为圃苏卿
【《雷音》序】◎清·张葆光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六:逆转倒向法(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