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法分享---- 陈日新教授热敏灸 (干货分享 收藏)


热敏灸介绍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特点

灸感不同

灸位不同

灸量不同

灸效不同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以“通”为主要特征 

采用艾灸“热敏点”的方法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治疗目的。

疾病反应点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

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

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腧穴的内涵

生理状态下,人们并不能明显的感觉到穴位的存在。

病理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就会出现能感觉到的变化。

 “五藏有疾也,应出于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灵枢·九针十二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那么腧穴是什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就是说,腧穴不是指一般的皮肉筋骨等静止不变的具体形态结构,而是有神气游行出入的动态的功能变化部位。 

穴位具有反映病候的功能

穴位具有治疗病症的功能

同时也说明了穴位的敏化态特征及穴位的动态特征

因此可以认为,穴位就是动态、敏化态的疾病信息在体表的反映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针灸刺激部位

对于敏化态、动态的穴位不能视为固定不变的部位去定位,而应“欲得而验之”

双向调节:同一腧穴可因机体的不同状态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

双面调节:同一腧穴在不同的刺激参数下可以对不同靶区产生不同的效应

良性调节:不会因为刺激过度而产生毒副作用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生理病理改变以经脉——脏腑间的联系为依据,腧穴就是脏腑病证在体表的反应点和治疗点。 

“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宝”-----《黄帝针经》

得穴——知选穴之道;开穴——明开穴之术

“人体组装起来是很复杂的,其中某些地方就是鞍点和敏感点,只要轻轻一动,就能够调节全身,经络与穴位应该从人体这一复杂系统内的鞍点或敏感点上来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

腧穴所主

与药物的作用针对疾病不同,针灸腧穴针对的是特定的部位和症状,这是针灸所以能以少胜多,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所在。

西药针对病,中药针对证,针灸针对部位。

西药治病,病同则药同,中药治病,病同证不同,治亦不同

针灸治病,凡在特定穴所作用的特定部位内,无论什么病,什么症状,还是什么证型,皆取该穴治疗

针灸通过治症而治病,是针灸异病同治的奥秘所在,是一种整体治疗,直接治疗。------   著名针灸专家周楣声

热敏穴的特点

热敏点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背俞穴、募穴、原穴等特定穴及个别经外反应点,与患病脏腑、经络之间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体表出现热敏点的位置与其病位关系密切,与病变脏腑相关的特定穴附近出现的机率较高,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与病位关系密切的经络循行部位或神经节段分布的范围内也会出现热敏点,在患病脏器和发生病理反应的穴位之间确有较严格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健康状态——静息态,皮肤表面和局部温热感

      疾病状态——敏化态,热敏六感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

动态性

     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呈现时变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热敏穴位的动态性与经穴的固定性具有不一致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头项背痛,随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十九》

“孔穴去病有近远也。头病即灸头穴,四肢病即灸四肢穴,心腹背胁亦然。是以病其处即灸其穴,此为近道法也;头病皆灸手臂穴;心腹病皆灸胫足穴,此为远道灸法”

                  三国时期《曹氏灸经》

病症相关性

      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病症高度相关。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眼穴等。

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经气感传具有高效性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

  热敏穴位能高效发动经气感传,实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经络学说实际上就是古人对其所发现的人体特定部位间特定联系现象的一种直观的理论解释

如果没有肘膝一下腧穴对于头面躯干部远隔位主治作用的发现,就不可能产生经络学说;如果没有经络学说,也就无所谓经穴和经外奇穴之分,也就不会造成二者在主治病症上的明显差异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出现了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

热敏穴的六态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即为热敏穴位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肩痛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腰部困重紧痛感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盆腔积液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肠功能明显改善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热敏灸的操作要诀

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保证施灸部位的关键

量因人异(个体化灸量)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保证灸量的关键

艾灸剂量的三要素

艾灸强度

艾灸面积

艾灸时间

   艾灸时间是变量,艾灸强度与面积是定量,目的在于达到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由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非热敏状态)。

   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穴位的消敏或脱敏量。

热敏灸选穴的三原则

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

出现热感经过或直达病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出现非热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

出现较强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热敏穴探查二步法

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指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疾病相关性

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指在粗定位的狭小区域内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热敏穴位细定法

回旋灸

  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循经往返灸

  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雀啄灸

  加强敏化,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感传奠定基础。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温和灸

   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热敏穴位的探查手法

  回旋、往返、雀啄灸按次序施灸,每种手法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2—3遍,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患者细心、凝神感受灸感,一旦出现及时告知告,标记热敏穴位。

十一

调定灸态

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

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

静: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感传。

松: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

守:即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

十二

“治神”贯穿全程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治神”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它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

热敏探穴和消敏治疗两大部分都是以患者的自我感觉为主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

医者之神,强调医者之神的主导地位。

  “粗守形,上守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

患者之神,充分地发挥其在灸疗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病者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疑,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功倍也”。 

                            《金针梅花诗抄》

施灸前,了解患者对热敏灸的认知程度,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疏导。

热敏探穴,患者在施灸过程中务必情绪安定,意守灸火部位。医者应“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全神贯注于艾火和病者的反应。 

消敏之时,患者来说则应保持沉静,意守施灸部位,注意热敏化腧穴的变化。医者“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灸后调摄精神,节制饮食,谨慎起居以利于维持疗效。

通过“治神”,调动医患双方的最大潜能,做到“两神合一”,才能“气至而有效”,达到灸在体表的腧穴,热在体内病所的理想疗效。

十三

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技术关键。 

热敏化穴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作用部位。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热敏灸需要将“按”的压力刺激转化为“艾热”刺激,将按之“快然”的感觉反应转化为热之“快然”的感觉反应,这样就出现了准确选取热激活(热敏化)的腧穴的探感定位新技术。

十四

选择灸法

先回旋打基础

继往返通经络

再雀啄激经气

后温灸导感传

十五

热敏灸施灸方法

三角灸

  适合部位为颈项部、腰背部、胸腹部如风池与大椎、肾腧与腰阳关、天枢与关元。

接力温和灸

  可以延长感传距离

循经往返灸

  既是探穴方法,又是治疗手法,适用于正气不足,感传较弱者,如中风偏瘫一侧。

距离皮肤3cm,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十六

热敏灸施足灸量

 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

   最佳剂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热敏灸感消失所需的时间,就是一次艾灸所需的剂量。

十七

热气街理论与热敏灸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于承山踝上以下”。

                        《灵枢·卫气》

《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

所谓“街”,《说文解字》中释“四通道也”,即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径”路其意有三:

第一,“短”,气街是经气运行的较短的通路。 

第二,“直接”,气街是经气运行的直接通路。 

最后,“主干”,此时的意思通“经”。

十七

热敏灸与传统灸法的异同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腧穴热敏化
热敏灸基本要点汇集
经之堂热导扶阳灸
灸法 | 央视《中华医药》陈日新讲解热敏灸治大病
艾灸大家:陈日新 热敏灸比普通悬灸更有效
灸之要 气至而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