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僧传白话】唐处州法华寺智威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 生平历史纪实
唐处州法华寺智威(附慧威)

泽文
释智威,俗姓蒋,处州缙云(今浙江省永康县北)人。少年时就离俗出家,心游物外。起初拜师于轩辕氏炼丹山,听说天台教学很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拜谒灌顶法师,蒙灌顶指示心要,遂了定慧双开、寂照相半之理。

他博学广闻,多才多艺,文辞隽永、秀丽,著〈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等,气度非凡。后传法予慧威。当时曾传智威是徐陵后身,其利智雄才,可见一斑。
又,释慧威,俗姓留,东阳(今浙江金华)人。幼年就厌恶尘俗,斩断爱网,毅然出家。进入空门后,不滞一方,四处游学。闻缙云智威法师励弘禅法,遂前往参学。他修习刻苦,尽得智威之法要,很有成就,颇受时人之推崇,当时之佛教界称之为小威。他为人好居山静坐,很少与世人交往,传法授徒,门下有不少对佛学颇有造诣的高足,其中左溪玄朗则是其中之一。慧威平时常修习止观,夜以继曰,坚持不懈,讲说与修行并重,坐禅与观照兼举,颇得天台止观并重学说之真传。

原典
释智威,姓蒋氏,缙云①人也。颖脱尘蒙,心游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炼丹山。闻天台宗教盛,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亲灌项禅师求请心要。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定慧方均,寂照相半,虽云自了,急在利他。天与多能,富有辞藻,著〈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气度相表。后以法眼付授慧威焉。时传威是徐陵后身,其利智雄才, 断可知矣。
又释慧威,姓留氏,东阳人也。(上髟中匆下心)角之年②,露其旧习,抉开爱网,径入空门,不滞一方,仍参三益。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裹足造焉。刻志忘劳,覩威墙奥。一日千里,罔不推称,至有成业,时谓小威。然其乐静居山,罕交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溪玄朗矣。威常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并驰,语将嘿而齐贯,落落然汪汪然,人无得名焉。
注释
①缙云:今浙省永康县北。
②(上髟中匆下心)角之年:指童年、少年。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
译文
释湛然,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省宜兴县南)人。自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十三世,至龙树才开始用文字弘扬第一义谛,承继弘扬此系学说的称为法性宗。北魏、北齐年间有慧文禅师,深得其旨,随后传授给南岳慧思,由此而有三观之学。自从智者大师建立起天台宗后,其道进一步得到弘扬,从这一点看,湛然乃龙树之嫡孙、智者之五世孙,左溪朗公之法子也。
其家本崇尚儒墨之学,而他却独有迈俗之志,童年时就超出羣伦,二十多岁时,受学于左溪。左溪与之谈话后,对他之才学极表赞赏,过后问湛然说:「你可曾做过什么梦?」湛然曰:「过去我曾梦见自己身披僧服,胁掖二轮,游于大河之中。」左溪道:「这预示着你日后当以止观二法济度羣生。」乃授以其师传授给他的止观学说。湛然风神俊拔,深思好学,自从左溪受学后,就以在家居士传扬佛法,四方学者从之如流。
天宝初年才在宜兴净乐寺出家(有说湛然于天宝七年出家,即公元七四二年)。后遂往越州(即浙江绍兴),师事昙一律师,广究律部。后又至吴郡开元寺修习止观。不久,左溪朗公入灭,湛然遂到东南一带盛弘天台教法。他曾对门人说:「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代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大方。现在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遂使道法
不振,将欲取正,舍我其谁也?」于是祖述所传,撰「天台三大部」的注疏等凡数十万一言,显扬宗义,对抗他家。天台止观学之中兴再显,湛然之力也。
天宝末年、大历初年(公元七四二至七七九年),玄宗、肃宗、代宗等帝前后下诏征召他,他称疾固辞。先在江苏武进县一带弘法,后迁居天台国清寺,弘法不辍,诲人不倦。在天下动乱、大兵大饥之际,前来从之受学者更多。一生慈悲为怀,清淡寡欲,平常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弘扬佛法、中兴天台为己任。
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二月五日,示疾于天台山佛陇道场,曾对学徒们说:「道无方,性无体,生之与死,其旨一贯。我归骨此山,要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艺炷则前后同相,涉海则深浅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你们应当切记之。」说完之后,奄然而化,世寿七十二,法腊三十四。门人悲号,奉全身起塔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面。嘱累弟子为吴门元浩。
湛然一生弘法不辍,著述宏富,撰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一卷。此外,还有《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著作,也都盛行于世。湛然其人,自天宝至建中年间,数十年内,以自证之心,说未闻之法,真有如经上所说的「于少时大作佛事」也。
他的门徒其多,其中较著名的弟子有道邃、行满、元浩等,而朝廷显贵中真得其道者,只有梁肃学士,故梁肃对他之评论最为中肯、确切。梁肃曰:「尝试论之,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从智者大师以天台教法传灌顶,灌顶再传至左溪,这一段时间,天台学不甚景气,至荆溪湛然,天台学才得到中兴。从湛然受业而有所成就者有三十九人,许多朝廷显贵、世俗学者对他也极表尊崇,从之受学者也有数十人。一时间,天台之教学又成为显学,四方学者,纷纷归依,若非命世之人,何能至此!」读梁肃学士之评,诚至论也。……宋开宝年间,吴越王钱氏又追谥湛然以「圆通尊者」之号。
原典
释湛然,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①,则常州人也。昔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高齐闲有释慧文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三观之学。洎智者大师蔚然兴于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法子也。
家本儒墨,我独有迈俗之志,童□邈焉异于常伦。年二十余,受经于左溪,与之言,大骇。异日谓然曰:「汝何梦乎?」然曰:「畴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溪曰:「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羣生于生死渊乎? 」乃授以本师所传止观。然德宇凝精,神锋爽拔,其密识深行,冲气慧用,方寸之闲,合于天倪。至是始以处士传道,学者悦随,如羣流之趣于大川也。
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无何,朗师捐代,挈密藏独运于东南,谓门人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闲。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踰矩,三学俱炽,羣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见罔象之功行。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
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辞疾不就。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接之,谨以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艾②不息。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
垫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如而化,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四。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祔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其人近其室矣。
然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开发后滞,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咯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 十五卷、《金錍论》一卷,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盛行于世。详其然师,始天宝,终建中,以自证之心,说未闻之法,经不云乎,「云何于少时大作佛事」,然师有焉。
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故摛鸿笔成绝妙之辞。彼题目云:「尝试论之,圣人不兴,其闲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传灌顶,顶再世至于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盖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绅③先生高位崇名,屈体承教者又数十人。师严道尊,遐迩归仁,向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观夫梁学士之论,儗议偕齐。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此笔何以铭哲匠?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富,故以是研论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然之道!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有会稽法华山神邕作真赞,至大宋开宝中吴越国王钱氏追重而诔之,号圆通尊者焉,可不是欤!

注释
①荆溪:在江苏宜兴县南,以近荆南山得名。
②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称五十岁为「艾」,指老年。
③捂绅:又作「缙绅」,原指官宦之装束,后多以作官宦之代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大厨精湛刀 法
十国春秋卷八十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南岳判官-上
冯时行(1100~1163)爱国名臣、北宋状元
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行为定性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