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险识别|七种武器

来源网络|作者:陈义怀

风险识别|七种武器

1.「作业分析与流程图」(The Operations Analysis and Flow Diagram)

     作业分析(OA)要求编写一份逐项的事件序列或是一个图表(如流程图),来描述一项工作的主要事件。这种方法要求将一项工作按时间顺序分解成具有较强相关性的N个片断,每个片断应是一个最小的相对独立的事件单位,此处称之为“事件元”。作业分析可以是一份按时间序列排列的表格,更常用的是我们所熟悉的流程图。  作业分析是一种也比较容易掌握的基础性工具,可用于所有的风险识别。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和要点在于:要尽可能详细地罗列一项工作的所有重要细节。


2.「危险因素分析」(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危险因素分析,简称PHA。它以作业分析或流程图为基础,运用直觉、经验、参考数据或标准等,对每一个事件元进行风险分析,并进行对应的记录。PHA有助于克服在传统直觉式风险管理中,立即集中焦点于作业的某一方面风险的强烈倾向,而这通常导致忽略隐藏在作业其它方面某些更严重的问题。当风险水平较低或为例行性的作业时,PHA通常可以担负全部危险因素确认的工作。在风险较高的作业中,PHA藉由呈现全面的风险问题,为后续的危险因素分析找出重点以及排出优先级。 

     PHA容易使用,并且花费时间较少,但它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具有实际经验的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可供参考的法令、标准、技术文件等数据群。通常它一般只能进行广泛但并不深入的风险识别,在风险较高且较复杂的作业中,还需要后续的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工具进行专门的分析。 


3.「假设状况」法(The“What If”Tool)

     假设状况法就是依据作业分析的结果,直观形象地假设事件元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后果。它是风险确认工具中最有效力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掌握有关失败模式的危险因素数据特别有效。假设状况法的典型使用情况,是在作业分析与PHA之后作为第一项使用工具。例如,PHA揭露某一方面的危险因素,而它需要进一步地探讨,深入探讨该方面因素的最佳单一工具可能就是假设状况法。使用者可集中于某个关切的危险点,然后使用假设状况法去实际地挖掘出危险因素。       

     运用「假设状况」法分析,可以辅以情境思考加以扩展,以便进一步探讨作业中的危险因素。为使用情境思考,可发展一些简短的情境,而它们可反应作业中多重危险因素复合影响下的最坏可能结果。在撰写情景时,一般以遵循以下原则: 

——简洁清楚,不拘泥于词句及文法 

——包括人员、机器、环境条件、管理等要素 

——鼓励想象力与直觉 

——将情境延伸至最坏可能结果 


4.「因果法」(THE Cause and Effect Tool) 

     因果法又称鱼骨图(The fishbone tool),是一种较严谨、详细的风险识别工具。因果法的特别优势在于它起源于质量管理,很多员工曾受过训练。因为广泛使用,因此只需很少或不需训练就可以将它运用在侦测风险的问题上。 

     使用者可依据所欲分析的作业或任务的特殊性质,而加以剪裁基本骨架。可将一个正面或负面结果的方块,放置在图形的右方。然后利用图形架构,加入各种引发因素而完成本图形。然后利用基本主线的旁系分支,可将其它危险因素加入到图形中。因果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团队型危险因素确认工具,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在团队方式下使用。 


5.工作危险因素分析(The Job Hazard Analysis) 

    工作危险因素分析(JHA)的目的,在于详细检视某单项工作的各种安全风险。

    JHA的最佳完成方式是使用一份如图所示的表格,将某项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步骤。某些工具诸如情境法以及假设状况法,有助于确认工作人员或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工作危险因素分析表可由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完成,也可由经过培训的其它人员完成,但关键是实际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参与,以保证分析的可靠性。 

    JHA与前述的PHA有相似之处,但它增加了识别出危险因素后推荐采取的运行或程序,基本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完整过程,在理想状况下就等于是风险管理。对于涉及显著风险的所有工作,完成深度危险因素评估并有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参与,这种观念就是实现作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理想模式。 


6.「界面分析(THE Interface Analysis) 

    界面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作业或系统中不同的活动要素间的潜在危险连接点或接触界面。界面分析的设计,是藉由集中焦点于作业中不同要素的界面上,从而揭露潜在的危险因素,而这是其它任何方法所难以发现的。 

    在任何一个作业或系统中,一般都包含人、机、料、法、环五个要素,即便五个要素本身都没有问题,但是风险可能出现五个要素的接触界面上。以人与机器为例,人员的资质符合要求,机器设备状态良好,但是人在操作使用机器时,却可能发生机器伤害人或人损伤机器的风险,这个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机界面的双向吻合上存在问题。比如,人员不按规程操作,机器本身的设计在安全性上可能有某些缺陷等等,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如果一个系统或一项作业各界面的自洽性(self-consistent)良好,那么出现风险的概率就很低,但这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大量的风险恰恰就在各界面之间产生。因此界面分析是风险识别中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一种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常规风险之外的隐藏较深的潜在风险。

    界面分析主要应该考虑界面之间的潜在互动及信息传递。要确保系统或作业周期所有阶段的互动都纳入考虑,必须建立一份良好的作业分析。 


7.故障树分析(The Fault Tree Analysis) 

    故障树分析(FTA) 是一种专业水平的危险因素确认工具,该技术由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的电话实验室于1962年开发。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该方法采用图形演绎,从顶事件(TOP Event)开始,由上而下逐步分析,直到基本事件(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FTA是少数几种只要拥有必要的数据资源,即可支持量化分析的危险因素确认工具之一,用此方法计算事故发生概率,一般先理清故障树的结构,再求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最后由容斥法公式近似求得。所谓割集,也叫做截集或截止集,它是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故障树中一组基本事件的发生,能够造成顶事件的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叫割集,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最低限度的集合叫最小割集。由于此方法涉及到集合与概率分析等专业的数学工具,具体分析请参阅相关的专业著作,此不详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危险源辨识-孤独九剑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SCL、PHA、LEC、JHA-2016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PPT】221页《PHA(杜邦培训课程)》
OHSMS管理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