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文/田樱(辽宁)

  秋日,到东北边陲小城呼兰,踏访萧红故居。

  车到呼兰,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城边上的呼兰河,这条河在萧红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它有时欢快的涌动,有时沉痛的呜咽。

萧红的故居坐落在离河不远的东二道街,充满着浓浓的北方乡土气息,街门不大,里面是两层宽敞的院落,整齐的住房,一字形马蹄瓦的5间青砖青瓦房,周围是严实的灰色院墙,显得庄严、肃穆。入屋,火坑,雕花窗棂;入院,瓜棚,柴禾垛……这一切都散发着浓浓的东北民居气息。

  纯朴的农家大院的院前花草丛中,有一尊萧红身着旗袍,围着毛巾,右手拿书,左书托着下巴,眼睛凝视前方,端坐在一块巨石上的全身雕像。

走进故居,正房门上悬挂着“萧红故居”门匾。在第一间房子里,挂着萧红的彩色肖像,以及名人的题词和题诗。东屋外间一铺火坑的上方表明: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在此。炕上还有那张萧红使用过的炕桌。后院是重新恢复的原貌,种植着杨树、柳树、樱桃树、榆树,还有花草,这使人想起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的描述:“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呵!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当年故居的后院和储藏室,是萧红童年时的两个乐园。站在院中,眼前仿佛又闪现着当年萧红与祖父欢快的情景:那一片用秫秸搭成屋顶的三角架,萧红喜欢藏在黄瓜架下。在充满阳光的后院,一老一少,栽花,种小白菜,拔草,摘黄瓜吃,这是她和祖父的一个欢乐天地。她跟祖父学习,“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萧红从祖父那里受到了启蒙教育。萧红少年时代,就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思想启蒙的影响。他在一出以反封建为主题的话剧《傲霜枝》中饰演一个小姑娘,争取独立是她少年时代的主要人生目标。到了哈尔滨,她接触了新文学,读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的文学作品,吟冰心、徐志摩的诗,看莎士比亚、歌德、普希金、雪莱的作品,以及苏联小说《复仇》、《猎人日记》,还有中国古典名著,思想解放,导致了与家庭决裂出走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萧红的诗描述了她当时的坎坷之路的心境。1930年她初中毕业,为反抗封建家庭包办婚姻,逃离家庭随友人去北平,萧红叛逆的精神如奋飞鸟儿冲出牢笼,潜在的文学才能,找到了最佳表现形式,一颗闪亮的文学新星升起在昏暗的东北地平线上。后来她逐渐结识了一大批文学界著名人士,特别是与鲁迅结下的友谊。

故居内通过图片、照片、实物,展示了萧红的坎坷人生和创作历程。萧红的创作思想是深刻而丰富的,她的目光穿透了漫长的世纪。《生死场》是三十年最早出现的抗日小说之一,它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故居展馆内,我看到萧红为《生命场》封面所作的画,画面是一幅中华民族的版图,在东三省部分被一条直线粗暴地截开,宛如一支利斧劈断了一样,象征着东三省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与摧残。鲁迅亲自为《生死场》写了序言,称赞她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是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还称她为“文学洛神”,她是茅盾口中“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郭沫若在萧红逝世4周年的纪念会上,曾高度评价她是“对旧社会不妥协的萧红女士是人民的作家”。

  走出萧红故居,站在花丛中萧红雕像前,我的思绪在升腾:当年这位东北姑娘就是从这里一步跨出,一直到客死他乡。她的这一步,尽管她经历了崎岖而又不幸的道路,以至于贫病交加,颠沛流离,但她终于用这一步和封建势力宣告决裂,维护了自己做人的权利和尊严。也正是这坚实的一步,使她结识了鲁迅等著名文学界人士,她受到鲁迅先生的爱护扶持,在新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创造了业绩。正是这坚实的一步,使她实现了人生价值,有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商市街》、《马伯乐》,有了她的10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和诗歌、散文等,约有100多万字……

落红萧萧,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纸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她虽在滚滚红尘中,仅仅走过了31个春夏秋冬,可她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一道彩红的霞光,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念。

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 笔名:田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开就像刚醒来 :《黄金时代》
【卷】吴凤久:三月,雨中的萧红故居
萧红到底埋在了哪?
抵达她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浙江】詹乐旸《呼兰河畔的老人》 指导老师: 林敏
一代才女,只活了31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