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userphoto

2022.10.11 山东

关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设计 许晨

一头齐肩的卷发、一双有神的眼睛、一件黑色的裙装,烟台市作协主席王秀梅在专访中侃侃而谈。温婉中透着干练,是这位笔耕不辍20多年的女作家给记者留下的初印象。

春节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启动,山东16市作协主席联袂推荐,烟台市作协主席王秀梅就是其中一位。据统计,散文奖自1月14日启动以来,写作者们踊跃参与,积极投稿,2个多月来,已经收到了近5000篇作品。

青未了副刊见证了无数作家的成长  

说起“青未了”,王秀梅说,“青未了,情未了。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见证了无数作家的成长。作为山东的本土作家,刚开始写作时,我对青未了很是敬畏。我认为,在山东省所有报纸的文学副刊中,青未了是最顶尖的,我甚至一度不敢投稿。”

“青未了副刊是作家们很看重的一个版面,经历30多年长盛不衰,跟齐鲁晚报一代代编辑的付出是分不开的。”王秀梅说,这次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启动是个大手笔,特别是吸收了山东省16市作协参与,有助于加强基层作协间的互动,为山东文学和全国文学发展作出贡献。王秀梅也相信,它会一次比一次办得好,亮点也会不断涌现。

作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作家,王秀梅从2001年开始发表作品。她是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主席团委员、烟台市作协主席,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大雪》《一九三八年的铁》等11部,中短篇小说集《父亲的桥》《去槐花洲》《见识冰块的下午》等6部,长篇儿童文学作品《航海家归来》《请叫我莫大》《魔术师的荣耀》等11部;其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家文摘》等转载,多次入选各种年度小说选本;曾获第二届齐鲁文学奖、第二届和第三届泰山文艺奖、《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奖等奖。部分作品翻译为英文、希腊文等。

一个神奇的契机走上文学路

“我写第一篇小说完全是一时兴起,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小说。后来,这篇小说发表得很顺利,就写了下去。再到后来,发现一写就是几年,十几年,二十年。看来这辈子是跟写作耗上了。”说起创作第一篇小说时,王秀梅笑着说。

王秀梅毕业后进入烟台的铁路部门工作。但学工程专业的她一直有一个文学梦,她一直没有放弃。在铁路部门上班时,自从尝试写了第一篇小说并顺利发表后,她一直坚持业余创作,那几年发表量达到井喷状态。2009年,她因为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而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烟台市文学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王秀梅跟小说之间发生的神奇的契机,也就是第一篇小说的创作,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王秀梅去北京参加一个笔会,恰好主办方举办了一个征文大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秀梅在笔会结束后,回家创作了第一篇小说。“虽然征文大赛没获奖,但是小说投稿之后顺利发表了。如果没参加那个笔会,可能第一篇小说的写作时间还要往后推;如果再没有合适的契机出现,还可能这一生就不写小说呢。所以,任何作家创作第一篇小说都有一个神秘的契机。”王秀梅说。

处女作《踏雪无痕》的发表,给了王秀梅极大的自信,她意识到自己有“编织故事的能力”。20多年来,王秀梅的所有时间几乎全部献给了文学,每年只有腊月三十和大年初一是她给自己规定的纯粹的休息时间。其余时间当然也不可能每天都写,总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但给自己规定的纯休息日,和状态不好没有写的日子,毕竟从心理上来讲是不一样的。她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自己人生的中年。

“曾经有段时期,我对年龄比较敏感。”王秀梅说,发表第一篇小说时,她29岁,之后的几年,主要写中短篇小说。2004年,她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零度火焰》,但不是很满意。写作十年后,在三十八九岁的年纪,她萌生了认真写一部让自己满意的长篇小说的念头,以此向自己的40岁献礼,于是《大雪》应约出炉。

《大雪》的时间背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讲述了母女两代人的人生际遇。王秀梅把写作十年的感触融入到《大雪》之中,里面有她的影子,也有她的故事。她把初中时期特别美好的一段友情也写了进去。现在,小说中的一个主人公原型生活在上海,她们经常通电话,聊聊各自的生活。

“《大雪》是我心目中第一个合乎我标准的长篇小说,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王秀梅说,现在的她和将近40岁的时候想法又有不同,没有那时候勇敢。那时候想写什么立马着手,现在却越写越敬畏,轻易不敢再写长篇,除非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才会动笔。

会编织故事的人

熟悉王秀梅的朋友都说,她是个擅长编织故事的人。

说到这一点,王秀梅笑着说:“我的想象力很丰富,会编织故事,这好像是天生的。我觉得在作家的创作能力中,想象力最为重要。没有想象力,创作力就不会持续。而儿童文学题材的创作,正好契合我这个特点,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尝试偶尔写写儿童文学,算下来,已经出版了十本书了。”

成人文学作家涉足儿童文学创作,其实并非偶然。除天赋外,前辈的引领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秀梅口中的前辈就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著名儿童文学出版人、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刘海栖。“两位前辈引领我走向儿童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他们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儿童文学之美。在他们善意的半逼迫之下,我开始创作,后来发现儿童文学魅力无穷,对成人文学写作帮助也很大。”

身为烟台人,王秀梅的作品中自然少不了烟台人和烟台的海。这两年,她创作了两个类型的作品,一是海洋题材小说,二是“不一样的人”系列小说。

关于海洋题材的小说,王秀梅已经完成了多篇,发表了短篇小说《第三个航海人》,中篇小说《第四个航海人》。还有两部中篇尚未发表。这几篇小说,为长篇少年成长小说《航海家归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王秀梅介绍说,实际上,他是因为《航海家归来》不知如何下笔,才转而去写那几篇中短篇,是为了找感觉的。事实证明,那几篇中短篇在文学界反响很不错,之后的《航海家归来》也因此写得很顺利。所以,王秀梅说,遇到写作困境的时候,就要经受撞墙——掉头——再撞墙的过程,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跃过墙头去。

《航海家归来》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的烟台,主人公是个12岁的少年,还有4个同龄人朋友。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他眼里的100多年前的烟台,那个充满意义和隐喻的夏天,他的叔叔远航归来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这部长篇小说已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航海家归来》从题材上来说是我最满意的。为此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因为写它要了解很多海洋知识、鱼类知识,胶东民俗知识。从这些方面来讲,它对我很重要,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对我从事创作帮助特别大。”王秀梅说。

何为“不一样的人”?对此,王秀梅说,创作20年,走到了某个阶段,特别想去关注城市的角角落落,一些更细微的、褶皱里的东西,展示命运的残酷,也展示人间温情。这些“不一样的人”,他们或是思想上、行为上、精神上、肢体上与大部分人不同,比如有的像隐居者一样,有的是孤独症儿童,还有因车祸患上认知障碍的人……《屋顶上的爱默生》《沉睡的人》《蚂蚁王国》等都是“不一样的人”题材,《沉睡的人》写的是因车祸患上认知障碍的一对夫妻相扶相伴的故事。

灵感的迸发源于对生活的敏感  

当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个细节触及曾经积淀在心中的某种东西,就会涌现灵感。王秀梅说,这些灵感的迸发,源于对生活的敏感。

“我符合典型的白羊座特点,爱冒险,比较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用在现实生活中,白羊座的这些特点很不招人喜欢,经常碰壁和受伤害。但是,喜欢不合常规的东西,追求不同于别人的东西,这种性格对创作来说却是太珍贵了,是珍宝。”王秀梅说。

年轻时期的王秀梅特别喜欢外出,喜欢坐着绿皮火车出游。她最喜欢乘坐卧铺的中铺。她说,上铺比较逼仄,下铺少了一定的视野,趴在中铺上看窗外的风景是最好的。那时候,车真得慢,时光也慢,到达目的地之前的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都是自己的。她享受这样的时光,从容地感受旅行风光,旅行生活。

所有过去的生活,她所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成了创作的源泉,都在王秀梅脑海中留下印记。这些印记,就像积累在一个大仓库中的许多货品,等着某一天被调用。

20多年来,王秀梅一直保持着创作的激情,这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十年前,一天不写就会焦虑。现在不焦虑了,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王秀梅说,四五年前,她痴迷上中国传统文学,比如《聊斋志异》《山海经》等。对《山海经》的研读,为她以后创作海洋题材做了铺垫。

两年前,王秀梅又读了梅尔维尔的《白鲸》,“这是近三年来对我帮助最大、最有效的一次阅读,也是对文学认知打开思路最广阔的一次。”王秀梅说,《白鲸》她读了三个月,在脑海中编织了一张绵密的网,仅笔记就记了5万多字,且还购买了相关的20多种书籍。其中有很多书是绝版书,只能花高价从旧书网上购买,这些书让她如获至宝。

写作是感性的,有张有弛,时紧时松。王秀梅说,很多人会把每一天的时间规划得很分明,比如上午什么时间段喝茶,什么时间段写作,下午什么时间段阅读。她不是这样给自己定下“硬杠杠”的人,往往要写一个中篇时,她会一鼓作气写完,可能这段期间她会中断阅读。具体到每天的状态,如果状态不好,她可能一整天都不会动笔。状态好的话,可能写整整一天,其它的事什么也不干。

作家要有使命感

谈到参加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王秀梅说,烟台曾经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阵地,在这片土地上出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作家,比如峻青、张炜、矫健等,可以说烟台有着深厚的文学土壤。

“前辈走出的路值得我们用一生追随。”王秀梅说,目前来看,烟台文坛出现文学断代的问题:从体裁来说,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这几个门类保持了相当的水准,但报告文学和诗歌比较弱,虽然最近一两年,烟台出现了一两位不错的诗人,但因为起步较晚,想在全国有影响还需时间历练。

小说在所有体裁中是最大的一个门类,也是最厚重的一个;看一个城市的文学,如果小说站得住,那么这个城市的文学就站得住。王秀梅说,从小说体裁来说,前辈为我们打下了厚重的江山,烟台“60后”“70后”作家紧紧追随前辈的脚步,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涌现出活跃在全国一线的小说家。但“80后”“90后”就比较匮乏。作为作协主席来说,这也是她比较忧虑的问题。

文学断代的现象,也不仅仅是烟台才有。这种现象是全国性普遍性、各地都存在的。王秀梅说。

“参加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烟台还是有优势的。”王秀梅说,烟台市作协现有市级会员1000多名,省级会员300多名,国家级会员30多名。烟台散文作家相当多,作家资源丰富,因此很有信心。

一个作家要持续地写下去,是不是需要某种自觉性?对此,王秀梅说,每一代作家都要有自己的使命感。创新是作家一直追求的方向,不论是题材、体裁还是技术。题材和体裁创新最重要,作家要跟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自己的创作既个体又具有时代性。比如《航海家归来》,就是在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经略海洋大背景下的一次创作。

提到未来的打算,她说,作为小说家来说,中短篇是永远不能丢下的,它的体量比较合适,是作家长期进行自我训练的有效手段,必须坚持写。至于长篇,有两个写作计划,但目前几年尚不想动笔。要等时间、精力及各种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再写。这两年可能会再次自我挑战一下,在体裁上涉足以前从未涉足过的体裁。

“对我来说,写作虽然很辛苦,但心理上并不觉得累。只要我想写,就很少有写不下去的时候。我有一些朋友,我们聊天时他们会说,'我写不动了’。可能未来的某一天,我也写不动了,毕竟年龄、身体、精力都在衰退,'写不动’的可怕状态随时会来临。所以,我很珍惜想写就能写的状态,所以我会在'写不动了’之前,一直写下去。”王秀梅笑着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桌张炜 | 李世惠
儿童文学家们告诉你孩子的作文该怎么写
一切为了繁荣创作——忆50年代的创委会(1)
《埙娃传奇》阅读分享会举行 贾平凹发来贺信
城市书房:肖米新书分享会
怀念作家杨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