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百家》2021.09“人生风景线”精品荐读丨若 荷:海滨人生

形神有规矩  笔随时代律动

聚散无定法  文咏人间真情




文丨若 荷

  经常央求家人:“咱们去海边吧,带我去,找个小渔村长住。”就像阿微家一样,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其实,没有人知道,阿微曾经晕河,我也是晕海的。

  阿微村里有一个亲戚,战争年代在日照工作、生活过,后来举家搬迁,落户在了某一个村中。正是这个亲戚的女儿,多年后回阿微的老家探亲,然后积极地给她们村里的一个男孩做媒。男孩阳光、帅气,照片被亲戚们捎过来,阿微偷偷地看过。

  第一次去赶海,正是六月,休渔期刚刚开始,脚下是一片平展的沙滩,海水从远方翻滚而来,吞吐着岸边淤积的泡沫。海天苍茫,极易让人产生幻觉。望着空茫的海面,我喃喃地说:“阿微的家就在这里。”

  众人看我,或者不看,依旧兴致勃勃地埋头于脚下的寻索,全身心地关注旁边的礁石缝,直到海水渐渐浸漫上来,将沙滩淹没,让礁石上的生物重现生机。

  一艘渔船摇橹而来,我幻想自己站在那艘小船的甲板上,迎风伸展双臂。恍惚中,看到狭窄的船舱里,有阿微的背影端坐,她织网、哼歌。空气里,一股咸腥的气息掠过。它们应该来自附近的岛屿,来自遥远的海洋,或者,来自阿微的村庄。

  阿微嫁人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嫁的那个城市叫日照,具体到哪个村庄,却没有人知道。阿微不说,她的爹娘也不说,媒人更不说,这是阿微的嘱咐。她想让一个人寻找她的念想永远不灭,所以布下了这样一个迷局。不过这个局,阿微最终告诉了我。

  日照很远吧?我经常在心里想,默默地向远方眺望。

  随着一季一季的花开,那年,夏日的蜀葵刚刚现蕾,阿微便嫁了,一去便失去音讯。后来我才发现,我竟没问阿微具体的去向。我不知道阿微娘家的村子,也不知道阿微婆家的地址,这就等于断了与阿微的联系,从此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我去日照的次数不多,每次去,都会想起阿微,想着她在某一个村里蜗居在岛上的家里,想着她被阳光染成高粱色的脸膛。那是一个陈旧古老的渔村吧?周围有小舢舨似的渔船围绕,每年春天不光是绿瓦新柳、阳光盛开,还有到处晾晒的鱼虾。或许,她家就在舢舨之上,她和她的家人一起每日在海上飘荡,一头披着清冷的星月,一头顶着温暖的太阳。


  十六七岁时,我曾在一家工厂学习,和阿微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我们分配在同一间宿舍。阿微简直就是我的跟屁虫。那时候,我学习画画,阿微也要学画画,只不过她把画画在了鞋垫上,纳鞋底,绣枕巾,绣床围子。阿微常常说:“你画你的,我画我的。你的画在纸上,我的画在绣花绷子上。”

  转眼,我去读书了,阿微仍留在工厂,不过她常来看我。阿微说,有一个人看上了她,写纸条给她呢!阿微把纸条拿出来,原来是一个空烟盒,封面印着一对色彩鲜艳的翠鸟,旁边写着几行字,我拿过来一看,上面的字迹早已摩挲得看不清楚了。

  用烟盒写的情书,也算情书么?我笑阿微痴,其实阿微也真喜欢他。然而不久,阿微眼中的火苗便熄灭了。那一年,阿微刚中学毕业,两个弟弟妹妹正在读书,家里正是用人的时候。

  阿微说,那个男孩的家人嫌她家里穷,父母多病,兄弟姊妹多,更为关键的是,阿微是农村户口。

  阿微的父母虽然身子弱,但却不想让孩子们没文化,于是,高中毕业的阿微到工厂干临时工,哥哥考上外地的一所大学。

  阿微眼中的火苗虽然熄灭了,可眼神依旧明亮,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很是漂亮。

  花开时自然会开,花落时自然会落。很快,就有人给阿微说媒了。刚开始,阿微每天都把那个珍藏的烟盒拿出来,捧在手心,发一阵呆,过了不久,阿微便答应了:嫁!

  阿微不知从哪儿买来一件粉红的毛衣,配一条乳白的裤子,新烫的长发波浪似的从那陡削的肩上披卷而下。阿微出门,又转回身和我拉勾说,永远不要告诉他我去哪里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去哪里了。那时候,我对生活还十分懵懂呢。

  多少年后的一个秋天,去日照,我走进一个叫岳家村的地方。

  这是一个被誉为“走出泥潭”的村庄。

  远远地,看见村前那头老黄牛,在那名曰奋进的雕塑旁,一座凝聚乡村文化的“公心亭”矗立在荷塘的中央。此亭是由当地村民自发捐资修建的,在这里,村里年年都要举办一次“公心节”。望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鲜花摇曳的公园、幽静的小巷,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在村委明亮的展厅里,我看到了老年公寓里温馨的画面,看到了村民幸福的笑颜。其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还是土坯房、老街道,走在这样的村子里,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脚泥,贫穷落后的村庄,环境脏乱。村里没有经济作物,粮食短缺,穷苦的家庭,小伙找不到媳妇,大凡俊俏点的女孩都想往村外嫁。

  改革开放后,适逢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村党支部书记许传江走马上任,带领村民办工厂,发展乡村经济,挖掘近乎失传的传统加工手艺,带头发展庭院经济。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与奋斗后,岳家村人终于摘掉了穷帽子,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展成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等荣誉称号于一身的小康村。

“公心亭”,无疑是根据好书记许传江的事迹而建的,而“公心”却是岳家村上至书记下至村委每一位乡村干部的写照,更是社区里每一位村民的愿望。

  我常想,阿微就应该在这样的村子里居住。阿微有理想、有文化、有遇到困难不妥协的劲头,为何不能成为岳家村这样的村庄里的一员呢?

  住在这样的村子里,阿微应该是满足的、幸福的。

  阿微勤快,人生观树立得正确,无论是义务出工还是拥有报酬,阿微都不会在乎。当年从家乡嫁到异乡,阿微连问都没有问对方的家庭情况,认准是个好青年就嫁了——不怕遥远,不怕贫穷。想当年,如果是点名出工的话,阿微肯定是第一个达到指定目标的。

  浅秋,凉风习习,白鹭湾小镇的荷花还努力地开着,一边开花,一边萎败,绿意幽深的叶底下,钻出莲蓬。

  白鹭湾小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向南依偎着潮白河。河内蒲草芦苇丛生,鸢尾绽放出别样的韵味。更有成群的白鹭翩翩起舞,鱼儿在水下潜游,浮萍平铺于水上,野鸭在河面弄着清波。山环水绕的白鹭湾,塘渠相连,与百亩荷花相映,好一幅清丽如诗的图画。

  漫步在通往白鹭湾小镇的路上,随时可以和白鹭亲密接触,与白鹭来一次近距离合影,用手中的草茎逗一逗水中的鱼儿,用掉落的花瓣当小船,盛放风儿和叶片摇动送来的花香。

  虽然白鹭湾小镇的主题是休闲,却极富文化韵味。尤其是那花丛中的书店,橘黄的色调温馨浪漫,室内优雅、安静、明亮,面朝荷塘,充满书香。

  我在书店入口处的电子屏幕上看到一行“到大自然中阅读·字里行间书店”的字样。高高的木梯,装饰成竖琴形状的隔断,纵横交错的书架上,一个个独立的空间,整齐排列着国内外文学书籍。捧一本书在一旁独坐,静静地阅读,所有的喧嚣都倏然远去。

  我在荷花丛中的书店里拍了张窗外的风景,走出门外,又对那个书店深深地不舍。留连中,看到荷花池里掉落的花瓣,不禁疼惜。有老人家在清理池塘中的杂草,忙让他帮忙把花瓣捞出来,小心擦拭上面的水渍。旁边的文友说,这个可以当作标本留存,纪念一次海岛小镇的采风之行。

  遂将它们夹进一本书里。心想,如果阿微知道的话,她一定又要笑我。

  一度,我把阿微的名字写成“阿薇”。

  她说:“你写得不对。”

  我说:“怎么不对?”

“是阿微,不是阿薇!”阿微怀抱一大簇花束,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阿微吗?因为生得卑微,所以就叫了这样一个名字。”

  阿微喜欢郊游,可以几十里山路行走下来,不觉累。阿微喜欢鲜花,每年春天都要到山野里采摘好多,送给左邻右舍的工友。

  在我的旧书里,有三十多年前的植物标本,夹在厚厚的书页里,记录着收集的时间、地点和植物的名字。阿微也喜欢收藏,她收藏的是各种鞋垫用以刺绣的花样。

  我们相互学习,却总是背道而驰。但又十分温暖。

  可我知道,阿微并不卑微,她有一个当教师的父亲,有一位隐忍善良的母亲,有当年考进名牌大学的哥哥,还有两个必定不会被时代抛弃的弟弟妹妹。

  在白鹭湾小镇,虽然听不到阿微当年银铃般的笑声,但是我知道,阿微的人生是开朗的,她的道路是平坦的。她不是今天脸谱化的网红式花瓶,也不是凡俗女孩那样的陪衬,而是拥有精神力量和精神世界的当代女性,拥有这两样高贵的品质,她一定会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把自己的一腔热忱,转化为建设家乡、改变命运的行动。


  梅也是从这里去往日照的,屈指一算,她已到日照生活三十多年了。

  梅曾经失恋过,下岗过,生活窘困的时候,跟着丈夫去了日照一个企业打工,并在那里扎下了根。只是,她在我面前从不提海,仿佛海与她从来无关,在她的身上,我嗅不到一缕海水咸腥的味道。

  许久不联系了,有一年,梅的女儿考学,找到我这里来,让我帮她女儿指导作文,在她女儿的作文中,我第一次看见那片蔚蓝的大海,日照的海。应该说,那是她女儿的海,笔下的海和心里的海。

  无意中,梅的女儿用手中的笔,透露了梅在海岛创业的情况。在那洁白的纸张上、稚嫩的笔墨中,梅从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到成为拥有自己企业的职业女性,全都依赖于海。海,让梅拥有了博大的胸怀,学会了处变不惊。梅那逆光而行的背后,不仅有海水苍茫,还有人生旅途中的不屈与倔强。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百川入海,势不可挡。日照让古朴的内敛之美与现代的开放气息巧妙结合,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特色的海滨城市。

  日照有高山一般的体魄,大海一样的胸怀,能以坦诚无私的胸怀纳百川而不拒细流,成就无数奔赴者的人生与事业。只有这样,大海才有了它的碧波浩渺,万世不竭;只有这样,城市才能与大海凝结在一起,同甘共苦,从春到秋。

  奋发有为的弄潮儿,勇立时代潮头,初心不改,为了一个瑰丽的梦想,携手并肩,奋勇向前。

  采风结束的那天,家人专门驱车前来接我。久等不到,便打他的电话,说被同学邀去喝酒。一行三人,在一个不大的酒店。酒店虽小,各种海鲜都有,上满了席面。

  他的同学,到日照创业也有二十几年,先是搞了一个装饰公司,又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所有的努力,毕竟是有了回报,他有了相当厚实的积蓄。

  人到中年,各种疾病不招自来,同学们之间,也偶有不祥的消息,于是决定,把所有的生意推掉,门店转让,赋闲养生起来。

  他每天结网、垂钓,妻子则带领一群妇女在健身房里发挥余热。她们习瑜伽、跳广场舞、表演艺术体操,随时迎接市、区各项活动和赛事,为“水上运动之都”增光添彩。

  每日里行色匆匆,美丽着也快乐着,魅力不减当年。如今,已经是日照市健美与时尚界的领军人物了。

  想起阿微,我说,如果尚能积极好学,掌心也有一部智能手机的话,那她一定也会看到我们这次的文学采风,看到生活在身边的那些美丽女人们一展风采。人到中年,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她们的存在与独特的美。在她们面前,总能感染一些青春的气息。

(责任编辑:赵韵方)

若荷,本名宋尚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满族文学》等国内外报刊,作品多次被《散文选刊》《读者》《散文·海外版》等杂志转载。著有《悠悠茶香》《像一片叶子一样成长》《善良如嘉木》《月色中的栀子花香》等多部散文集。曾获“沂蒙文艺奖”“齐鲁散文奖”“中国金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虹彩/走进岳家村(散文)
《好客山东》特色小镇宣传月:日照有个白鹭湾艺游小镇,听说很美
散文《日照白鹭湾》(2)
日照旅游吃喝玩乐,还没有具体旅行计划的朋友看这里,美食美景着重介绍
实力榜!2017诗典宋维运卷/《创新有为中国诗人2017诗典》诗人诗作展
【一辈子至少要去一次的八个小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