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世纪欧洲的教会靠什么养活自己?难道靠国王和领主每月打钱?

天主教教会是欧洲中世纪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对欧洲历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教会还会为所有民众提供精神服务,以及其它的各种服务,承担起了社会的许多基层事务,那么教会靠什么养活自己呢?难道是靠国王和贵族领主们每月打钱吗?

中世纪欧洲教会靠什么养活自己?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有很多养活自己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收税,大名鼎鼎的“什一税”就是欧洲人交给教会的一项重要税收。什一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实物税,主要为农产品,其供养了许多教会人员,支持了许多教会服务。

按照规定,信徒们必须要将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教会,这被称之为什一税,但其实什一税并不总是缴纳收入的十分之一,有时候信徒们只会缴纳收入的十五或是二十分之一,甚至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信徒缴纳给教会的什一税,其实是自己收入的四十分之一,有时候信徒还会拖欠或是根本不交什一税。

除了什一税外,教会还会从香油钱、婚丧嫁娶等项目上赚钱,至于治病驱魔、陪审、开设法庭等服务,他们也会收取劳务费。

售卖赎罪券也是教会的传统捞钱手段,用于坑骗善男信女的金钱。其原理是这样的:天主教认为人生而有罪,身上都背负着原罪,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救赎世人,功德无量,圣母以及很多其他的天主教圣徒也积累有许多“善功”,其除了补赎自己罪过外,尚有多余功劳,成为教会的“资产”,而教会就有权允许世人在所作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时,花钱从教会获得一些圣人的功德以抵偿罪罚之债,所谓金钱一响,灵魂就升入天堂,说的就是如此。

售卖赎罪券虽然捞钱快,但这种行为对教会的口碑打击很严重,毕竟傻子真不多,早期还行,但到了后期就玩不转了,马丁·路德就是为了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而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直接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最后导致天主教大分裂。

接纳贵族子弟为神职人员也是教会的赚钱手段之一,中世纪时,或许是因为虔诚,或许是不想付女儿出嫁时的高额嫁妆,或许是不想分家产,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份前程,很多贵族就会将自己的子女送入教会。

当时欧洲的贵族家庭通常会有3到9个孩子,而家中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继承权,这无疑增加了负担,按照传统,嫁女儿时,做父母的还必须要为自己的女儿置办一些丰厚的嫁妆,女儿多的贵族家庭甚至会掏不起,或是伤筋动骨,因此一些贵族就选择将自己的一个或几个女儿送进修道院当修女,当时百分之七十六的修女都来自有5个或5个以上孩子的家庭。而要想当神职人员也得花钱,必须要交给修道院许多钱财和供奉才行。

教会还会靠收取虔诚信徒的奉献赚钱,中世纪的很多欧洲贵族都很虔诚,或是为了酬谢教会对自己的帮助,会赠送给上帝的仆人——教会许多土地和金钱,著名的“丕平献土”直接让教皇国出现在历史舞台,而其他欧洲贵族和平民对教会的贡献也有很多,当时的欧洲人也很喜欢在死后,将自己的一部分或是全部遗产贡献给教会,以换取灵魂的救赎和安宁。

在动荡的年代,自由人为了保护人身以及财产安全,也会带着土地找到教会,变更土地的所有权给教会,自己则成为教会的农奴或是雇农,这样教会等于是平白得到了资产和劳动力。

除了捐赠以外,教会也会自行购买或是开垦土地(世俗统治者有时会把未开垦或是产权不明的偏远土地承包给教会),这就导致教会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占有大量的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源,甚至还占据着城镇、村庄和城市的所有权,是和贵族一样的封建领主,这些产业为他们提供了大量财富。

到中世纪后期,乃至到了近代,教会有时候会占据所处国家五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土地,而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国里,教会更是一度占据了整个国家百分之六十五的土地!

土地产业是教会最赚钱的手段,中世纪的很多教区都有城镇和城市,其属于教会保护,或是根本就是在教会的地产上建立的,作为代价,城镇和城市必须向教会缴纳租金。就连法国国王都会租用教会的产业或是地皮,然后也得缴纳租金给教会(象征性)。

在农村地区,教会会将土地分为自留地和租赁地,自留地由教会人员管理,租赁地则交由农奴来经营,作为代价,农奴们必须无偿耕种教会的土地,每周必须要在教会的自留地上劳动三天或三天以上,要为教会在农田、草坪和树林干很多工作,服各种劳役,如种地、安装篱笆、砍柴、修剪果树、修缮房屋、伐木、采摘、酿酒、搬运等等。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其有的时候是谷物,有的时候是几头猪,还有可能是红酒、蜜蜂、蜡、香皂、油脂或是等价值的货币,通常农奴家庭收成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都要缴纳给教会。

在现存的一份中世纪年贡清单上,这样记录了一户农奴家庭每年需要缴纳给领主的东西:“两先令的军费,并需要送两桶酒给主人,以求在树林中养猪,每三年他应上交100块木板及50米篱笆。每年冬天,他应耕地,应上交3只小鸡和15个鸡蛋,有需要时应参加劳动,此外,他应上交两先令,以得到一半磨坊(使用权)。

在所属土地上,教会还掌握有很多特权,农民们如果想要使用磨坊、砍柴、狩猎、畜牧,都必须要向教会支付代价,比如一些农民为了可以去森林里砍柴,就必须付给教会一车木头,他要是想在森林里养猪,那么他需要贡献几桶酒给教会,为了获得在草地上放羊的权利,农民们必须每三年交给教会上一只羊,如此种种。

如果农奴还会些手艺,那他就必须要上交一些手工艺品,如铁器、木器、陶器、纺织品等等,农奴家中的女性也会被组织起来,进行纺织、染布和缝衣服等工作,用亚麻、羊毛等原材料不断地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劳动成果交给教会。

属于教会的农奴们要是不想再当农奴,想要成为自由人,那么就需要向教会进行赎买,以此获得自由身份,土地、货币等都可以作为“赎金”。

所有的这些在生产生活中获取的物资,是教会赚钱和维持运营的重要来源,然后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一般也都有自己的产业,比如酿酒坊,事实上修道士们酿的酒在欧洲是很出名的,有很多种类,如葡萄酒、啤酒和蜂蜜酒等,很多时候销量还不错,这为修道院带来了大量的金钱,甚至直至今日,很多修道院啤酒都很出名,有着专门的商标和工艺,被视为精酿啤酒界的头把交椅。

很多教会之中的神职人员还是养蜂的一把好手,而蜂蜜在缺少蔗糖的中世纪,是欧洲人不可多得的甜味来源,价格不低,因此教会也会靠着养蜂产出的蜂蜜、蜂蜡赚钱。

而很有意思的是,教会内部的一些修道院、教堂也会出现破产或是养不活自己的尴尬,这很常见。这主要和教会管理人员的经营水平有关,经营水平高的修道院,会非常红火,经营水平差的修道院则会陷入危机。比如中世纪的一些修道院就会因为院长本人缺少经济头脑,而昏招频出,产出日少,为了维持修道院的运行,就只能不断的卖出财产,将土地产业卖给或是抵押给商人,换取金钱来维持修道院,一位中世纪修女,这样吐槽自己修道院的院长:

“(院长)她是一个差劲的商人,让修道院陷入债务危机,修道院麻烦不断,就要衰落了,我们也吃不饱,连续两年她都没给我们新衣服穿了。还有,未经您允许,她竟然擅自卖掉了森林和农田,还典当了一套我们这里最好的勺子,这也难怪,毕竟她从来都未尽分内之事,也没和我们协商过任何事……不修缮房屋,让我们唱圣歌的时候都是淋着雨滴。”

还有更惨的修道院,甚至不得不向商人借贷,才能生存下去:

“院里欠下了20英镑(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款子),这主要是由于院长的高额开销,因为她经常骑行出国,假装是在处理修道院的事务,但事实并非如此,她总是带着一大班子仆人,在国外待很久,而且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常举办奢华的宴会,对穿衣也讲究的很,所以他披肩的毛皮饰面都价值100先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世纪社会的三等级:僧侣、骑士和农民
欧洲为什么没有农民起义?揭开欧洲中世纪的丑陋真相
上帝与凯撒: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郭学明:欧洲中世纪之二:封建制度与城堡
中世纪欧洲的习俗都有哪些?分别有什么意义?
谈谈中世纪的历史(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