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个泻心汤与五个心下痞的辨证论治(期刊论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8-1226-02

    泻心汤见于《伤寒论》,五个泻心汤都是针对五个心下痞而设的。即半夏泻心汤治疗“痰气痞”(呕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火热痞”(热痰);生姜泻心汤治疗“饮气痞”(水痞);附子泻心汤治疗“寒热痞”(寒痞)。我们从《伤寒论》看,这五个泻心汤并不排在一起,而是错落于结胸、悬饮、水气等证之间,以资对此鉴别,宾主假借。从而加强了辨证论治的效果。

    1 概述

    “泻心汤”和“心下痞”都见于《伤寒论》而“心下痞”又可见于杂病 [1] 。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成因,可来自于伤寒的误下,又可发生于饮食不节和脾胃不和,故它应属于脾胃病的范畴之内。但是“心下痞”的病位,却赋予了一定的辨证意义。因为“心下”处于胸之下,腹之上的夹隙。而为阴阳之交,所以脾气之升,胃气之降无不从“心下”的交界为必由之路。为此,“心下痞”的出现,多反映人的阴阳上下不和,升降不利,以及脾胃失调的问题。

    “心下痞”和“胁下痞”,在病机上有些相似,都属于阴阳各半的部位,只不过一在身侧,一在身中罢了。

    痞者塞也。“心下痞”指心下(相当于胃之上脘)发生痞塞,这是气机不利的病变,并无实邪凝结,故有“但气痞耳”之说 [2] 。所以,用手按之漂软无物而为辨。也有个别患者,亦可见到心下突起一包,形如鸡卵大小。用手按之则消,抬手则随之而起,这种病情也同属于“气痞”的范围,而不必为之惊慌。另外《伤寒论》记载的“心下痞”是没有疼痛的,但临床观察,不痛与痛两种情况皆有,为此不要一刀切,庶免于片面。

    2 泻心汤与痞证

    2.1 痰气痞 症状:心下痞塞不适,呕吐、恶心,大便作泻,每日两三行,不成形。脉来弦滑,按之无力,苔白腻。治法:和胃涤痰,调中消痞。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2.2 饮气痞 症状:心下痞硬,时时嗳气、带有“食臭”味,而大便作泻(比半夏泻心证利下为重),腹中不时发现肠鸣音。可见胁下疼痛,或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弦无力,苔多呈现水滑。治法:补脾和胃、温散水饮。方药:生姜泻心汤(生姜、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2.3 客气上逆痞 症状:心下有痞、胀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 。腹泻日数十行,腹中肠鸣、水谷不化,脉来濡缓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治法:温补中虚、平拟客气。方药:甘草泻心汤(炙甘草、大枣、干姜、半夏、黄连、黄芩)。

    2.4 火热痞 症状:心下痞,按之濡软不硬,心烦、尿黄、或兼鼻衄,脉关上浮、或见数滑、舌质红绛、苔薄黄。治法:清热消痞。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2.5 寒热痞 症状:心下热痞、兼见恶寒汗出,脉寸关浮而尺反沉 [4] 。治法:湿寒固本,清热治标,标本兼顾。方药:附子泻心汤(附子、黄连、黄芩、大黄)。

    3 泻心汤的区别

    半夏泻心汤,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半夏泻心汤又是治心下痞的代表方,因为半夏有治“伤寒寒热心下坚”的特长,而成为治心下痞不可缺少的药物。半夏泻心汤为开结泻痞剂,痞偏于呕者。是呕而发热之少阳证误下而成痞—呕痞(呕而肠鸣)。

    生姜泻心汤,为和胃散痞之剂,适用胃虚而有水气之痞(也可用于外感风寒后胃不和及急慢性肠胃炎)—水痞(干噫食臭)。

    甘草泻心汤,为补胃除痞剂,乃太少两证误下,胃气重虚,客气上逆之虚痞———虚痞(腹中雷鸣)。

    大黄泻心汤,适于“火热痞”为心火不下交于肾,反气痞于心下。乃是火上水下,水火不交的一种病变,是胃家局部实热、心下痞热、胃热迫血妄行,以致呕血、衄血—热痞(胃家实热、迫血妄行) [5]

    附子泻心汤,是扶阳泻痞之剂,除心下痞兼有汗出,恶寒表阳不固者———寒痞(心下痞寒,汗出恶寒)。

    4 讨论

    五个泻心汤与五个心下痞,应分为两大类: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属于脾胃不和,升降失调的一类;大黄、附子泻心汤属于火上水下,阴阳不交,水火不济的一类。两类心下痞,病变虽有脾胃、心肾之分,但都以上下升降,阴阳失调为成因,故可以综合在一起临床上去体验。

    参考文献

    1 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54.

    2 中国中医研究院.伤寒论语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99.

    3 中国中医研究院.金匮要略语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39.

    4 陈怡恒.伤寒论.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4,98.

    5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63.

    作者单位:671600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医院中医科

    (编辑 元红)(周敏 张洪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学说在现代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宏新
中焦不通:火往上走,寒往下降,《伤寒论》...
『每天学伤寒』甘草泻心汤方
小柴胡汤也是脾胃病的能手
泻心汤
五个《伤寒论》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