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厂大街的八九十年代回忆(1/4)

最近一直在做天津古地理精准还原底图,想到从小生长的于厂大街、老官汛一片的胡同,见于鲜有文章提及,决定草率写写,望能抛砖引玉。文中恐多有谬误,欢迎指正。

于厂大街,得名于早年聚落名“于家厂”,位于早年的“河东”(村片)。这个河东不是今天的河东区,而是海河以东的聚落地带,小则指于家厂(马集一带)、老官汛(兴隆街附近)、小盐店(狮子林大街南侧一带)、牛家台(十字街附近)、陈家沟、杨家台(福安街一带)、棋盘街(意租界一带)、韩家台(建国道一带)等诸地,此一带庙宇众多;大则可指泛泛河东,乃至郭家庄、王家庄、沈家庄、季家楼(老地道附近)、辛庄、旺道庄、古李公楼(南站货场附近)、古唐家口(朝宗门附近)等,无不纳入。

1 图中黄线为于厂大街(1913年)

据地名志述“(于厂大街)清光绪初年成路,以于家柴厂得名。”悉知于家厂聚落名亦得于柴厂。至于此柴厂具体位于何处,还有待探究。只知道,于厂大街南起兴隆街,北抵吉家胡同(即陈家沟子大街西段),宽阔通畅,在当年可是出入平房区的“大道儿”,两侧主要为清末时期民间平房。

2 胡同里巷复原地图之于厂大街沿线部分(来源:笔者自绘)

最近正探制天津胡同里巷精准复原地图,期望真实地还原旧城风貌,上图的一些进展,就覆盖了于厂大街沿线,上北下南,极力详实。怎奈又逊色文笔,所以今天,殊不如来个“流水账”,从南到北,捋一捋沿线的一点旧情事。

于厂大街,在当地居民的嘴里,叫“于厂街”,在二简字的时代,三个字写出来只有区区8划,但小时候出入信笺,可少不了这横平竖直的八笔。这条胡同,宽则5米,长过一里,偶尔开进一辆车来,蹭蹭停停,勉强通过。要是对脸儿开进俩车来,完了,非得退缩至某个宽绰地儿,再听路人“指挥调度”。倒是没有太多躺椅马扎儿岌岌避让之景,毕竟这是大胡同儿,自行车儿来行人往,躺边儿上也不舒服,接土。就这么着,附近的其它胡同与之相比,都还嫌窄了。

一、 胡同口的坡儿·大佛寺

从兴隆街,这条热闹非凡的自发菜市场,一路往货场方向走,一到于厂街交口,突然豁然开朗。虽不是最宽的胡同口(最宽的是老官汛胡同口),但保准一眼就认出来、走不错。拐进于厂街,胡同口甚宽,估计能有5.5-6米,是个微微的上坡——于厂街高、兴隆街低,高差恍惚间能有0.5米。这一说到上坡,就要怀疑,这兴隆街过去保不齐是水坑或者河沟吧?只是尚未发现证据。

胡同口的左手,是一个水泥台子,对于小时候的笔者那是很高,不脏了衣服可爬不上去,但现在二十多年过去,想想又似乎不高,不过及腰,叫人直怨光阴。水泥台子上面,是大茅房和二中心小学的后门,生了锈的大铁门,不开。这二中心小学,正是明朝崇祯二年建成的大佛寺旧舍。

3 二中心小学(大佛寺)的后门在于厂大街上

二、 清真寺

进了胡同,继续往里(北)走,过了大佛寺胡同、于粮胡同、九九胡同,再没几步就到了大清真寺。这清真寺了不得,明朝盖的,从外面看去,就非常气派。正门开在于厂街左侧,进去后是一笔直院廊,约有百步多长,依稀记得淡色侧墙,蓝绿翡翠饰之。我是汉人,没曾进过其中,但儿时的几个回族小伙伴偶尔提起它,叫“大寺”,凡逢穆节,必聚寺中。

清真寺附近,住了不少户回族人家,包括笔者的小伙伴。周围有三条以寺命名的胡同:清真寺胡同、寺前胡同、寺后胡同。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回忆——童年在万德庄(之一)
精彩绝伦的铅笔画
京城胡同943-永光东街
东花市斜街,终于“改斜归正”
探访前门街区——独家漫步指南
北京扫街之5——2017年4月30日漫步芦草园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