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挖土坑发现6千年前陶缸,被列为永久禁止出国64件国宝文物首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彩绘陶缸,外表呈红色,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彩绘画面左侧一只站立的白鹳,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画面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

这件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现汝州市)的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被列为首批永久禁止出国64件国宝文物之首。然而这件文物发现,却非常偶然。

1979年春节初八,临汝县纸坊乡文化干事李建安过年走亲戚,听说河边挖苹果树坑时掘出了两个红陶罐。李建安几个月前随洛阳地区文物处参加纸坊中山寨村大墓群考古发掘,对文物工作有一定经验。

在阎村黄涧河西岸,李建安看见苹果树坑旁边散碎地放着一堆红陶片。他用锄头发掘,前后共挖出了13个大小不一的红陶缸和尖底瓶,大都填满了厚实的黄土,每个都有六七十斤,其中第12个缸身上有图案,显得很独特。

李建安用一辆架子车把这13个缸运回了家,家人得知这些缸是古代死人葬具,强烈要求他扔掉。他只好把这些缸运到了纸坊乡自己的办公室,1980年春节,临汝县文化馆接收了这批文物,奖励李建安5副手套。

几天后,郑州市文联主席张绍文回临汝县老家过年,在文化馆大院看见这件彩色图案古陶缸。返回郑州后,张绍文撰写了一篇《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鹳鱼石斧图〉》的论文。这件历史文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河南省博物院马上征调了这件古陶缸,后来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用夹砂红陶土盘拉成型,彩绘烧成,总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一侧有一副高37厘米的、宽44厘米的《鹳鱼石斧》彩陶饰图。

经碳十四考古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仰韶文明时期,洛阳龙门山以南,伏牛山以北,熊耳山以东,嵩山、平顶山西侧,分布着一支原始部落,目前已经发现古代村落近百处,这里被命名为仰韶文化阎村分支。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代表了仰韶文化彩陶图案艺术最高水平。

鹳鱼石斧图被发现的30余年时间里,专家学者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这件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彩陶画”、“中国最早的国画”、“中国画的开山鼻祖”,是中国史前彩陶画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件文物证明6000年前中国先民能够利用黏土,经水湿润,塑成一形状,彩绘加工,干燥烧成,整个工艺流程掌握得既熟练又恰到好处,展示了先民开发大自然,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发明的科技水平。

据考古学家范毓周先生论证,临汝一带可能是古代以鹳鸟为图腾的氏族长期活动的区域,这种以鹳鸟为图腾的氏族称为“讙头国”“驩头之国”,该氏族是夏部族鲧(大禹的父亲)和炎融的后代。

释读鹳鱼石斧图,有人认为鸟形是鹭不是鹳,也有人认为斧是表现权力的石钺。鹳衔着大鱼,虔诚地面对石斧,意味着向石斧奉献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这幅彩陶画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崇拜礼仪场面。

考古学家严文明提出了图腾说观点。他认为画有《鹤鱼石斧图》的陶缸是部落的酋长的瓮棺,白鹤是死者部落的图腾,鱼是敌对部落的图腾。 这位酋长生前英武善战,他高举那作为权力标志的大石斧,率领白鹤部落同鱼部落进行殊死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有学者认为这幅画反映了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战的史实,而石斧则是黄帝部落联盟中所有部落共有的族徽和统一的标志。

还有学者认为这是史前艺术家描写现实的创作。河中的鱼类是远古时期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鹳鱼石斧图”反映了原始人们祈求渔猎收获的愿望,画面的主体思想就是“老鹳捉鱼”。

《国宝大观》一书中,认为“鹳鱼石斧彩陶缸”堪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媲美。2003年,国务院确定鹳鱼石斧彩陶缸为首批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文物的偶然发掘却让世界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底蕴不止5000年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一)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汝州市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发现始末(图)
阎庄出土国内最古老国宝,绝对不能出国展出,一生只能移动六次!
大叔发现6000年国宝,骑车2小时赶去捐献,获赠5双线手套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一件国宝,上面有三件东西,究竟哪个才是重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