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为描写出轨的小说,两本世界名著有何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与《包法利夫人》同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比如,两者的主人公都为女性,且都在婚内出轨,并且最后的命运也都是以悲剧收场。

尽管有着如此众多的相似之处,但两本书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试分析之。

1.两个主人公的个人性格和家庭背景完全不同。

首先,爱玛(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的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她虽然受过贵族式的教育,但却终究没能嫁给贵族——反而嫁给了一个不解风情、老实木讷的乡镇医生。由于喜欢读《保尔与维尔吉妮》之类的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深受其影响,终日沉湎于不切实际的罗曼蒂克式的幻想之中。此外,爱玛还非常渴望拥有贵族生活,并对在渥毕萨尔之行中遇到的一个英俊潇洒的子爵一度念念不忘。正是应了叔本华的那句话: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痛苦的爱玛开始讨厌起自己的丈夫,并逐渐变得懒散、乖戾和任性。

而安娜则是标准的贵族妇女,其丈夫在俄国的政府机构中担任要职。​两人育有一对儿女,看上去婚姻生活几近完美。在性格方面,安娜也表现得尽善尽美:有着良好的贵族修养,高贵典雅,聪慧善良,自然真诚,光彩照人。此外,还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实乃美貌与内涵兼具。

2.二女出轨的情况不同,目的也不同。

爱玛的出轨从客观因素上来看是必然的。她不喜欢平凡庸俗的查理·包法利,并对贵族生活和小说中的浪漫爱情始终抱有幻想。爱玛所向往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虚无的“激情”。这种激情依托于新鲜感与浪漫式的遐想,它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也就是为什么爱玛最终先后在三个男人身上留情,成为名副其实的“荡妇”的原因。

安娜的出轨是被动的,肇始于沃伦斯基猛烈的追求,唤醒了她对正常爱情的渴望。这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感情。因为安娜爱的是具体的某个人,其出轨的原因也并非来自于罗曼蒂克式幻想。

3.从小说作者的角度出发。

爱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这是福楼拜在写《包法利夫人》时想要极力表达的中心思想。作者也一直在努力地通过爱玛这个人物的遭遇找寻着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而《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背景是在俄国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速转变的过渡时期。来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托尔斯泰。安娜的出轨和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行为正是托尔斯泰对“人文启蒙、个性解放”的具体表达。

​综上,《安娜·卡列尼娜》与《包法利夫人》虽然类似,但两者所要表达的具体思想却迥然不同,通过对安娜和爱玛两个人物的认识也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对这两部小说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法利夫人:她追求的其实并非爱情
女人与天才 以勇敢迈向意志
王彩玲,立春了。
如何评价《包法利夫人》这本名著?
《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对比研究
包法利夫人两度偷情被抛弃,欠下巨款后自杀,是什么导致悲剧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