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冠肺炎的挽救性治疗:实施俯卧位通气刻不容缓,居家治疗生命垂危可自救
userphoto

2022.12.25 四川

关注

地坛医院蒋荣猛院长提醒:不管阳性还是已经转阴,只要有呼吸急促、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特别是70岁以上老人,每天要评估指氧饱和度,尤其是活动后,如果活动后低于93%,必须卧床休息,而且要趴过来(俯卧位),尽可能时间长,每天12小时以上。不能俯卧位的也可侧卧位。

建议至少准备3个枕头,胸前一个、头部一个、脚踝一个,大肚子的话,胯骨再垫一个。枕头别太硬,要不硌着不舒服,双肩胳膊放松,趴2小时再翻过来。

另外,有家庭制氧条件的要吸氧,活动后指氧饱和度低于93%的,不能脱开氧气去上厕所、刷牙洗脸,特别要防止摔倒。

如果充分俯卧位、吸氧后指氧饱和度仍然低于93%,务必要去急诊。切记!!!

对危重型COVID-19患者,俯卧位通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俯卧位通气改善COVID-19呼吸功能的机制

COVID-19所致的ARDS,在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若氧合及高碳酸血症不能纠正,且存在低可复张的情况下,俯卧位通气无疑有可能是COVID-19所致的ARDS治疗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机制包括,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复张塌陷肺组织及改善右心功能。

1. 改善低氧血症:俯卧位通气能改善ARDS肺不均一性分布,进而改善低氧血症,Guerin等对中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后使用超声评估肺重力依赖区肺泡复张情况,俯卧位通气后能明显减少肺塌陷进而改善氧合【13-14】,而氧合的改善往往并不是短时间内改善,我们对9项关于中重度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俯卧位通气至少在12h以上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及临床预后【15】。我们总结COVID-19治疗的经验发现,对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俯卧位均能改善氧合,且对一些危重型COVID-19患者,由于肺可复张性差,12h的俯卧位往往不能充分肺复张,因此,12h~24h的俯卧位通气对此类患者有效。

2. 改善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往往发生于重度ARDS的病程中,其机制还是由于肺不均一性引起肺通气血流比失调,进而引起肺泡死腔增加。俯卧位通气后能改善肺通气不均一性,复张塌陷肺组织,减轻塌陷肺组织周围肺泡的过度膨胀,进而减少肺泡死腔通气,从而改善高碳酸血症【16-17】。

3. 改善肺可复张性:俯卧位通气能复张塌陷肺组织进而改善肺可复张性【18】。我们对12例COVID-19所致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发现,俯卧位通气24h后,8例患者肺顺应性和氧合仍能改善,且肺可复张性指标肺复张/膨胀指数能够明显改善,但俯卧位48h时,大部分患者肺顺应性和氧合不再改善,提示COVID-19所致的ARDS在密切评估下需要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

4.改善血流动力学: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急性右心功能衰竭。俯卧位通气时,通过下述两方面机制使肺血管阻力下降,(1)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肺复张。(2)俯卧位会升高患者腹腔压力,进而引起体循环充盈压升高,从而增加肺血管内血容量;因此增加右心前负荷且降低右心后负荷,进而增加左心前负荷,当重症患者左心功能正常时,俯卧位能显著改善重度ARDS血流动力学【19】。

五、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时,需关注皮肤黏膜的压力性损伤、颜面部的水肿、角膜的水肿,置入导管的压迫、扭曲、移位和脱出,注意着重加强患者的气道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总之,COVID-19的肺主要力学特征为低肺可复张性,俯卧位通气是治疗COVID-19的重要手段,能改善COVID-19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顺应性和肺可复张性,早期实施能遏制轻型向重型和危重型进展,并且改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积极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刻不容缓。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RDS低氧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新冠肺炎机械通气系列课程(讲义)-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
马晓春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吗?
新冠病人为什么会出现“沉默缺氧”
是时候放弃ARDS了吗?COVID-19的经验
“翻个身”就能改善新冠危重症?俯卧位通气到底该如何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