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穴的分布定位与作用
 
耳上的反应物主要指耳壳上某一部位增厚或出现结节。结节也会增厚,但边缘较清楚,质硬而固定,有的捏之按压疼痛难忍,大如小蚕豆粒,小如绿豆或小米粒,一个或数个,一侧或两侧耳壳出现。反应物的部位多在耳甲腔内的肝、脾、胃区。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也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耳与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疾病的治疗点。人体某个部位有病,除身体相应部位有变化外,耳穴上也可出现反应物,甚至耳壳变形。
耳上的反应物主要指耳壳上某一部位增厚或出现结节。结节也会增厚,但边缘较清楚,质硬而固定,有的捏之按压疼痛难忍,大如小蚕豆粒,小如绿豆或小米粒,一个或数个,一侧或两侧耳壳出现。反应物的部位多在耳甲腔内的肝、脾、胃区。
临床上体会,耳壳反应物的出现与肝气郁滞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肝郁深久,脏腑经络中气血运行障碍发展到壅滞蓄积不去的程度时的表现。因此,临床凡见到耳壳上出现反应物的患者,都有明显唇爪青紫,舌质紫暗瘀斑,舌下静脉弄张等表现。尤其肿瘤病人气血瘀滞比其他疾病患者严重,所以耳壳反应物的出现率高。说明患者体内阴阳严重失调,毒素、垃圾蓄积更为严重。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脚朝上”,耳穴的排列顺序也是与之相接近。人体全身的穴位和耳朵的穴位呈对称的关系,全身的病变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反应点。耳穴的名称以脏腑经络学说、病症、解剖部位、相应神经、耳穴的功能等命名的,如图(4-1、4-2、4-3)所示:
﹙1﹚耳轮脚区域分布的穴位
耳中:在耳轮脚下缘中点处。主治肝、胆、胃、肠疾病、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小儿遗尿、咯血等病症。
膈:在外耳道口垂直向上耳轮脚的中点处。主治呃逆、黄疸、消化不良、皮肤瘙痒。对内脏出血、咳血也有疗效。
(2)耳轮区域分部的穴位
耳尖:在耳轮顶端。放血可退热、降压、消炎,用于肝昏迷,还有较强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发热、高血压、头晕、眼疾。
外生殖器: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的耳轮处,尿道上方。主治睾丸炎、副睾炎、龟头炎、阴囊湿疹、阳痿、外生殖器炎症、会阴部皮肤病、腰腿痛。
尿道:在与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处,直肠上方。主治尿急、尿频、尿痛、尿潴留、尿道狭窄。
直肠下段:在大肠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痔疮、脱肛、便秘、痢疾、大便失禁。
肝阳:在耳轮节处。主治头痛、头晕、高血压、慢性肝炎。对迁延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者有效。
轮1~6: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5等份,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6。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放血,可退热、消肿、降压。尤其耳垂部轮6处放血可急救。可参考日常急救部分。
(3)耳舟区域分布的穴位
指:在耳轮结节上方,耳舟的顶部。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麻木、指关节扭伤、雷诺病等。
风溪(荨麻点):指腕两等份之间。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
腕:在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主治腕部关节扭伤、疼痛。
肘:在腕与肩穴之间。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扭伤疼痛、网球肘、风湿性肘关节炎、上臂疼痛。
肩: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平耳轮脚。主治肩周炎、肩部疼痛、上肢瘫痪、功能障碍等。
锁骨: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肩周炎、肩背部疼痛、全身各关节疼痛亦可从锁骨治疗有效。锁骨,顾名思义骨关节开锁的部位。
(4)对耳轮上脚区域分布的穴位
趾:在对耳轮上脚部的外上角,后上方近耳尖处。主治足趾麻木、趾关节扭伤疼痛、甲沟炎。
跟: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前上方近三角窝处。主治足跟痛、跟部疾患,如足跟部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
踝:在跟与膝连线中点处。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
膝:在对耳轮上脚部的中点。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
髋:在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中点。主治髋关节疾患、坐骨神经痛。
(5)对耳轮下脚区域分布的穴位
臂:在对耳轮下脚外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臂部损伤。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主治胃肠痉挛症、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绞痛、哮喘、痛经、急惊风。交感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痉和解痉止痛作用。
(6)对耳轮区域分布的穴位
颈椎:对耳轮下1/5处。主治颈椎病(包括病骨质增生、退化性病症)、落枕。
胸椎:对耳轮中2/5处。主治胸痛、胸椎病变、经前期胀痛、乳腺炎、乳汁不足。
腰骶椎:对耳轮上2/5处。主治腰骶椎疾患。
腰椎:在骶椎与胸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主治腰部疾患。
颈:在耳轮颈椎前侧耳甲缘处。主治落枕、颈项强痛、颈部扭伤。
胸:在对耳轮胸椎穴前侧耳甲缘处。主治胸部疾患,如胸闷、胸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
腹:在对耳轮腰骶前侧耳甲缘处。主治腹痛、腹泻、腹胀、妇科疾患。
(7)三角窝区域分布的穴位
神门: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下1/3交界处。有镇静安神、止咳平喘、消炎止痛作用。止痛之要穴。主治: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患,如失眠、多梦、眩晕、癫痫、高血压等。
盆腔: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分叉处的内缘。主治盆腔炎、前列腺炎等。
降压点:在三角窝内的外上角。主治高血压。
肝炎点: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肝胆疾患。
(8)耳屏区域分布的穴位
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是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的反应区,能调节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具有消炎、消肿、抗过敏、抗风湿、抗休克的作用。主治高低血压、眩晕、风湿性关节炎。
屏尖:在耳屏外侧面上部隆起的尖端。可放血来退热、止痛。主治疼痛性疾病。
下屏尖: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具用清热解表、行气活血、安神定志的作用。就治昏厥、低血压、感冒、疟疾、咳嗽、乳腺炎。
饥点:在外鼻与下屏尖连线中点。主治肥胖症甲亢等。
渴点:在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主治糖尿病。
心脏点:在渴点与外耳轮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疾患。
咽喉:在耳屏内侧面上1/2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内鼻:在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主治鼻炎、感冒。
外耳:在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主治眩晕、耳疾,如耳聋、耳鸣等。
(9)对耳屏区域分布的穴位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和脑膜刺激症,如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落枕、主治头痛、头晕、哮喘、癫痫、神经衰弱。枕点亦有强壮和抗休克的作用。
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
额:在对耳屏内下方下缘中点。主治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下1/2处。是大脑皮腩反应区,具用调节大离皮层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是治疗瘫痪疾病的要穴。主治: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患。如疼痛、神经衰弱。
兴奋点:在睾丸与丘脑之间。主治嗜睡症、夜尿症、水肿、内分泌紊乱。
睾丸(卵巢):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腮腺穴向下约0、2厘米处。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如性功能障碍、睾丸炎、副睾炎、卵巢炎、输卵管炎、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10)耳甲腔区域分布的穴位
心:在耳甲腔中央凹陷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神经衰弱、口舌生疮等。对于精神疾病亦有疗效。
肺:在耳甲腔的周围,心区的上下方。主治肺气肿、鼻炎、盗汗、自汗、哮喘、感冒、水肿及皮肤病等。
气管:在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主治咳喘,咽炎等。
支气管:在气管与上肺、下肺的中点处。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脾:在耳甲腔外上方。主治腹泻、腹胀、胃痛、崩漏、水肿、内脏下垂、溃疡病、血液病。
胃:耳甲腔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消化不良及精神系统病症。
三焦:在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主治泌尿、消化、循环系统疾病。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痤疮。
口:耳甲腔耳轮脚下方前1/3处。主治面瘫,口腔炎。
食道:耳甲腔耳轮脚下方中1/3处。主治食道疾患。
贲门:耳甲腔耳轮下方后1/3处。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11)耳甲艇区域分布的穴位
十二指肠:耳甲艇耳轮脚上方后部。主治十二肠溃疡、幽门痉挛。
小肠:耳甲艇耳轮脚上方中部。主治消化不良、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大肠:耳甲艇耳轮脚上方前部。主治腹泻、便秘、痔疮。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眼疾。
胰胆:在耳甲艇、肝肾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主治胰腺炎、糖尿病、带状疮疹、偏头痛、胆道疾患。
肾: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肾炎、腰膝酸软、神经衰弱、哮喘、耳聋、耳鸣、眼疾、脱发。
输尿管:在耳甲艇肾与膀胱之间。主治:肾绞痛。
膀胱:耳甲艇肾与艇角之间。主治膀胱炎、遗尿、尿潴留等。
前列腺:在耳甲艇内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碍。
胰腺点:在胰与十二指肠两穴之间。主治胰腺炎、糖尿病、消化不良等。
腹水点:在耳甲艇小肠与胰胆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肝硬化、肾病综合症引起的腹水和腹胀等。
(12)耳垂区域分布的穴位
目1:耳垂屏间切迹前下方。主治假性近视、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
目2:在耳垂屏间切后下方。主治各种眼疾。
升压点:在屏间切迹下方。主治:低血压、虚脱。
上颌:在耳垂3区上部横线中点。主治上牙痛、痢疾、颞颌关节紊乱等。
下颌:在耳垂3区中点。主治下牙痛、痢疾等。
上腭:在耳垂2区外线下1/4与耳垂2区外线下2/4交界处。主治口腔疾病。
下腭:在耳垂2区上线中内1/3交界处。主治口腔疾病。
卵巢:在屏间切迹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主治妇科疾患,如不孕症。
神经衰弱点:在耳垂4区中点。主治失眠、多梦。
眼:耳垂5区。主治经膜炎、电光性眼炎、近视眼病、内耳性眩晕、耳鸣。
垂前:耳垂4区。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面颊:在耳垂3区、耳垂6区交界线周围。主治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痔疮疾患。
扁桃体:在耳垂8区中点。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13)耳背区域分布穴位
上耳根:耳背耳根最上缘。主治鼻出血、头痛、腹痛、哮喘。
耳迷根:在耳背与乳突交界处的耳根部。主治心动过速、腹泻、气喘。
下耳根:耳垂与面颊根交的下缘。主治哮喘、低血压、头痛、咽痛。
降压沟:在耳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主治高血压。
上耳背:在耳背上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坐骨神经痛、腹胀、背痛。
中耳背: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主治皮肤病、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在耳背下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背痛、咳喘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穴位6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部自身推拿法
耳穴功能检索
耳穴诊疗法课件
针灸学:耳 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