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床记

作者|李玉红

       2021年,是迄今为止,我与医院打交道最多的一年。

       先是3月份,父亲、公爹、婆母因眼部手术,三人先后住院治疗,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公爹完成最后一次治疗;接着是我4月份因胳膊疼腿疼寻医问药,以至于暑假两个月都泡在中医针灸中;而后是9月份母亲因意外骨折,先后多次去过八九、市立和老家数所医院;最近一次是10月份父亲因病先后在老家、市人民医院三次住院。可以说,这一年的时间,大概是我五十年进医院次数的总和。9个月下来,前后与近十家医院有过接触。这数次接触,也改变了以往我对医院的许多不恰当看法。现一并记录之,权作为医院正名。

       医疗条件

       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跟公婆和父亲看眼睛期间,看到医院里检查眼睛的各种叫不出名堂的设备,这是看眼底的,那是治近视的,那又是远视的;这次跟父亲去人民医院,更是发现各种叫不出名称的仪器“琳琅满目”,单就CT来看,我们做过或见过的就有普通CT,强化CT,ECT,PET-CT等等。至于手术所用仪器,那更是叫不出所以然。以往,经常听到大家议论:现在的医生都不会看病了,看病指望仪器。这次,我却深深地感叹仪器的厉害!借助仪器,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判断病情甚至可能的发展趋势;借助仪器,手术的难度大大降低也更加准确。只是可惜的是,这些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几乎全部是进口产品。

       医护服务越来越周到。手术后,病人可能面临恢复期的诸多事项,或者存在家人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自陪伴照顾的问题。这时,医护的超强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父亲住的胸外科,在科室楼层把门的就是医护管家,未等病人住院,即可解决你所有的问题:有提供专项服务的,比如术后的翻身、按摩、加上代买三餐,每日160元;也可以是全包的,900元包出院(据说,胸外科的多数手术术前术后大概需要9天)。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属的所需。而且,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十分友好,给人的感觉还是蛮舒服的。

       医疗保障越来越优化。父亲这次住院,共计13天,两个科室,治疗了泌尿系统疾病,做了肺部检查及手术,共计花费2.7万元。因为入的是最高档的新农合,所以报销了一半多的费用。自行支付的1.3万元,我拿了3000元,其余五个姐妹,每人出2000元,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笔不小的费用。另外,我还给父母入了惠民保,如果花费再高的话,惠民保还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费用。由此看来,对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说,看病也比以前压力小了一些。但愿随着社会医疗体系的逐步健全,农民也能够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

       医患关系

       来人民医院泌尿科时,父亲已经在老家医院治疗了半个月时间。老家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特别好,每天必亲到病房,安慰父亲: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实在不行以后就挂着导尿管。你看,哪个村的谁谁谁和谁谁谁,人家就一直插着管,一点都不影响生活。然后,医生话锋一转:如果你们想根治,就得去大医院做手术,我们这边条件不行。据姐姐说,父亲来潍坊后,老家医院的医生还多次打电话,询问父亲的治疗状况。其关切之心,令人动情。

       我们姐妹们经过协商、动员,强行将父亲拉到了市人民医院,准备手术治疗。但是到医院后,经过几次检查检验,主治医生认为,父亲的病并不需要手术。只要输液消炎,配合药物治疗,加以饮食调节,很快就可以痊愈。由此可见,医生的医德让人赞叹。

       但让人意外的是,父亲在做胸部CT时,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泌尿科与胸外科主任及时进行了会诊。第五天,我们转到了同一座楼的胸外科。在前期十余项检查和肺部CT平扫、心脏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的基础上,又做了双侧髂总、髂内、髂外、股总、股浅、腘、胫前、胫后静脉+小腿肌间静脉彩超,全身骨显像,颅脑MR平扫+动态强化,磁共振扫描+MR胶片,胸部CT直接强化,胸部正侧位片等诸多检查,医生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全麻切除病灶或局麻介入治疗。

       术前谈话时,主治主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我详细讲解了各种治疗方案,以及他们的优劣势。其言语之恳切,态度之温和,解除了我作为病人家属抉择前后的诸多心理负担,使我能够冷静下来思考:对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适合的。

       谢天谢地!感谢医生专业又通俗的讲解,感谢病友们提供的手术经验,父亲顺利进行了手术——虽然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切肤之痛让其如今仍旧心有余悸,但其恢复健康的速度着实让人惊讶。

       不行不该行的手术,该行的手术遵从病人和家属的选择,这大概是医生的良心所在吧!

       医院百态

       13天的时间里,我陪父亲住了10天10夜。白天忙于检查检验和各种治疗,晚上睡在可折叠的躺椅上。泌尿科的四天四夜,因为父亲插着导尿管,需要随时倒掉尿袋中的尿液,所以夜间也需要睁着一只眼。同病房的三位病友,均为男性,陪床也是男士。作为唯一的女性陪护,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几天下来,看年轻的小护士操作的自然,我也就跟着坦然了。

       治疗之余,陪父亲在走廊散步。看病友们要么带着导尿管,要么提着排液器,神情自若,旁若无人——在医院,没有男女之分,没有职位之别,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病号。

       陪床人员还是略有差别的。五六十岁者,多是伴侣陪同;七八十岁者,多是子女陪护。

       就餐的标准大相径庭。每到饭点,在上下楼的电梯里,你会看到不同标准的伙食:有的粥、面点、菜品一应俱全;有的包子、火烧为主;有的馒头、咸菜;有的提溜着饭盒借微波炉热饭。固然,医生建议病人饮食以清淡为主,但陪护人员中有大姑娘、小伙子、小媳妇、中年男女,看手中那些饭,似乎不足以满足两人的生活所需。某一日,听到一位大姐的一段话,让我心里寒气陡然而生。大姐说,她陪老伴来住院十多天了,一顿菜都没敢买。吃的就是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偶尔去买俩馒头,就着咸菜吃。她说,她怕花钱多了,回去惹孩子们不愿意……

       某日检查回来,电梯内遇到一位三四十岁的女士,一脸愁容。旁边大概是有人问起,便如祥林嫂般地絮叨:男人病了几年了,需要换肾。先是找不到肾源,现在病人的姐姐同意捐肾,已经配型成功。家是外地的,来潍坊手术便宜20万,所以,就把孩子扔在家里,先陪男人治病。唉,这些年看病看的,我都已经麻木了,女人睁着空洞无神的眼睛,说道。

       欧阳修 《鸣鸠》诗云:“君不见人心百态巧且艰,临危利害两相关。”医院十天,见识到了人生百态,世间冷暖。面对病情或大的变故,无论是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勇敢面对,还是迫于生计无奈放弃,都必然有其充足的理由,他人无需议论。作为亲人或者爱人,各尽其心,也就是了。

       ——本文刊载于2021年《北海道》冬季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就是我们的家!
陪床,年轻人的生死第一课
百味人生:陪床,人到中年的修行(作者 真水无香)
95%医疗设备都是外国进口,我国数十年培养的科学家研究成果在哪?
拔 管
县北这孩子出了车祸之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