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年磨剑,名中医呕心总结治脾十五法!

    
  李乾构(1937.12— ),男,江西吉安人,北京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北京市中医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名誉主任委员。李老在临床上非常重视脾胃之气,在理论方面尤其擅长治法的总结,创立了治脾十五法、治胃十五法、治泻十法、治胆八法等中医治法,涵盖整个消化系统疾病。下面就其对脾的认识及其治脾十五法进行阐述。

李老认为,“脾”是脾胃学说的核心部分,中医脾的功能包括西医的消化、血液、循环、运动及免疫等多个系统功能;脾主运化的功能是脾的最主要生理功能,另外,脾还有统血,主肌肉、四肢,主升清,藏意、主思等生理功能,而脾出现疾病,主要会影响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同时也会影响到与脾相关的其他脏腑如胃、心、肺、肾等。根据这样的认识,他创立了补脾十五法。在补脾十五法的论述方面比较有特点的是他将相关的证候分为主症和次症,同时制定了诊断的标准,即符合主症和次症中任意两项就可以确定证型,为中医证型诊断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临床运用方面更加方便掌握,具体内容如下:



01

补气健脾法

主要适用于脾气亏虚证或脾气不足证或中气不足证或脾不健运证。
主症:腹胀便溏。
次症: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补气和中,健脾助运。
方药:自拟补气健脾汤为主方。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10g,砂仁5g,黄芪15g,焦三仙各30g。
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养胃丸,每次服用6g,每日服2~3次,温水送服。

02 

健脾化湿法

主要适用于脾虚湿困证或湿困脾阳证或湿阻中焦证。
主症:胃脘痞闷。
次症:口黏纳呆,脘腹隐痛,肢体沉重,浮肿便溏,舌苔白腻,脉细濡缓。
治法:健脾助运,芳香化湿。
方药:自拟健脾化湿汤为主方。党参15g,苍术10g,茯苓15g,六一散10g,炒薏米15g,藿香10g,茵陈15g,白豆蔻6g。
中成药可选用茵陈五苓丸,每次1丸,温水送服,一日2~3次。
 

03 

健脾清化法

主要适用于脾虚湿热证或脾胃湿热证或湿热中阻证。
主症:脘痞灼热。
次症:口苦口黏,便溏溺赤,肢体困重,黄疸身热,舌苔黄腻,脉细濡数。
治法:健脾助运,清化湿热。
方药: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六一散10g,茵陈10g,栀子10g,大黄5g,鸡内金6g。
中成药可以选用香薷丸,用茵陈煎水送服,每次2丸,每日3次。

04 

温补脾阳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阳虚证或脾阳不足证或中阳不振证或脾胃虚寒证。
主症:脘腹凉痛。
次症:纳少吐涎,下利清谷,畏寒肢冷,倦怠喜暖,舌淡体胖,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中阳,健脾助运。
方药:自拟温补脾阳汤为主方。党参10g,炒白术10g,干姜8g,炙甘草8g,炮附子10g,肉桂3g,黄芪15g,焦三仙各45g。
中成药可选用附桂理中丸,每次用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05 

补脾升陷法

主要适用于中气下陷证或脾气下陷证或气虚下陷证。
主症:内脏下垂。
次症:面黄消瘦,腹部重坠,气短声低,倦怠乏力,舌淡齿痕,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气,升提举陷。
方药:自拟补脾升陷汤为主方。党参20g,白术10g,炙甘草5g,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枳壳10g,陈皮10g。
中成药可以选用补中益气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0g,每日3次。
 

06 

补脾摄血法

主要适用于脾不统血证。
主症:吐血便血。
次症:食少腹胀,便溏倦怠,气短浮肿,面白消瘦,舌淡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补益脾气,摄血止血。
方药:自拟补脾摄血汤为主方。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伏龙肝30g(先煎),乌贼骨15g,阿胶10g(烊化),三七粉3g(冲)。
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每次2g,用伏龙肝煎水送服。每日3~4次。
 


07 

补脾生血法

主要适用于出血后的气血两虚证。
主症:失血眩晕。
次症:心悸气短,纳少化迟,神疲肢乏,面色不华,唇色淡白,脉沉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生化气血。
方药:自拟补脾生血汤为主方。党参3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当归15g,杭白芍15g,熟地15g,炒三仙各15g。
中成药可选用八珍丸,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08 

健脾滋阴法

主要适用于脾阴虚证或者脾阴不足证。
主症:纳呆烦热。
次症:口咽干燥,手足心热,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象细数。治法:健脾助运,滋生脾阴。
方药:自拟健脾滋阴汤为主方。北沙参30g,生白术10g,茯苓15g,生山药15g,麦冬15g,玉竹20g,生三仙各10g,细生地15g。
 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用生药煎汤送服1丸,每日3次。
 

09 

补益心脾法

主要适用于心脾两虚证。
主症:心悸失眠。
次症:眠则多梦,健忘胆怯,纳少腹胀,气短倦怠,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心宁神。
方药:自拟补益心脾汤为主方。党参10g,白术10g,茯神10g,炙甘草5g,酸枣仁15g,远志10g,当归10g,炒三仙各15g。
中成药可选用人参归脾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10 

健脾补肺法

主要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主证:腹胀咳喘。
次症:纳少便溏,咳痰浮肿,胸闷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祛痰。
方药:自拟健脾补肺汤为主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15g,陈皮15g,法夏10g,枳实10g,炒三仙各15g。
中成药可选用参芪定喘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11 

健脾和胃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不和证。
主症:纳少腹胀。
次症: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便溏倦怠,舌边齿痕,脉象细弦。
治法:健脾助运,和胃止痛。
方药:自拟健脾和胃汤为主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炒莱菔子15g,元胡10g,陈皮10g,姜半夏10g,乌贼骨15g。
中成药可选用胃苏冲剂,每次1包(15g)温水送服,每日3次。
 

12 

调和肝脾法

主要适用于肝脾不和证或肝脾不调证。
主症:胁痛腹胀。
次症:心烦易怒,胸腹痞满,纳少便溏,善喜叹息,舌苔白腻,脉象细弦。
治法:调和肝脾,疏通中焦。
方药:自拟调和肝脾汤为主方。醋柴胡10g,赤白芍各15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5g,炒栀子10g,郁金10g,枳壳10g。
中成药可选用健脾疏肝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13 

温补脾肾法

主要适用于脾肾阳虚证或脾肾两虚证。
主症:五更泄泻。
次症:脘腹冷痛,完谷不化,腰痛肢冷,阳痿水肿,舌淡齿痕,脉沉虚弱。
治法:温补肾阳,健脾止泻。
方药:自拟温补脾肾汤为主方。炮附子10g,肉桂5g,党参15g,炒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
中成药可选用附桂理中丸或附桂八味丸或四神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14 

健脾养肝法

主要适用于肝脾两虚证。
主症:腹胀眩晕。
次症:便溏倦怠,肢体麻木,面色萎黄,视弱消瘦,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治法:健脾助运,补血养肝。
方药:自拟健脾养肝汤为主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30g,鸡内金15g,炒三仙各10g。
中成药可选用八珍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15 

健脾息风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脾虚生风证。
主症:腹泻抽搐。
次症:纳呆呕吐,昏睡露睛,消瘦肢凉,面色萎黄,舌淡弄舌,脉象细弦。
治法:健脾补气,平息内风。
方药:自拟健脾熄风汤为主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天麻5g,蝉衣5g,钩藤10g,黄芪15g,当归10g,水牛角10g(先煎)。根据脾病在临床所见,可辨证选用以上十五法,若临床见到二证或三证同时出现,则可二法同时并用。脾病除用中药辨证论治外,还应注意饮食与生活调摄,对治疗脾病和促进身体康复有积极作用。重视体育健身运动,可增强体质,亦有利于脾病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END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华脾胃病学》,作者李乾构.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乾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0:6-12。平台仅作分享、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表示歉意,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和胃、调和肝脾、温补脾肾!
脾的生理病理与治脾十五法
吸收不良综合征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分享: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1、健脾...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补脾生血、健脾滋阴、补益心脾!
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