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孩雨中后座跌落,车流中追上父亲被一脚踹倒:家长或许很委屈

最近,一条视频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湖北一位父亲电动车起步时,坐在后座的孩子不慎跌落,在车流中追赶父亲的孩子最后却被他一脚踹倒,这段视频也让人看了后感到十分愤怒。

但再仔细看看,庭爸却发现了很多细节,让我们来分析看看。

绿灯要亮起时,父亲转头说了什么,或许是交待女孩要坐好(是孩子想下车的动作吗?)此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孩子并没有钻入雨衣里,一般这种宽大的雨衣,后座的人是可以遮挡全部或者部分的,也可能是雨基本停了。

孩子坐得似乎没有靠得太近,也许下雨天不好坐,绿灯亮起后,车子起步速度不算太快,但孩子却还是掉了下来。

这应该是读幼儿园4、5岁左右的女孩 ,掉下车后,孩子的举动是赶紧去追车子。此时后车开始不断鸣喇叭。

发现父亲停下后,奔跑着的孩子也停了下来,动作上看得出来,走得非常谨慎,也许她意识到接下来会面临什么。

我们注意到,孩子两只手放在前面,拘谨的向前走着,而不是一般人一样扑上前抱住爸爸。

然后,就是父亲一脚踢倒孩子,嘴里不知道骂的什么(有网友说,骂的是“抓紧不抓紧?”),随后响起的,是孩子的哭声,仔细辨认,孩子边哭边叫着“妈妈”。

短短一分钟的视频,看得人揪心,而这些细节分析下来,庭爸不得不说,这个父亲的家庭教育,或许就是这样的情况:

1、在家里对待孩子,是不是总是非打即骂?以至于孩子对待爸爸,畏惧多于亲近。

2、坐在电动车上时,孩子身体是往后微仰,刻意保持与父亲的距离,才会在起步时后仰摔下。

3、孩子感到委屈,但不敢申辩,只敢叫妈妈。恐怕,如果这段视频没有偶然被后车拍下放网络上,回家后又会是一顿打骂。

同时,还有另一种可能,我们错怪了这个爸爸,也许他是认为,孩子是调皮不听话才掉下车来,现在还在路上追着跑非常危险,情绪失控之下一脚踹倒了孩子,实际上自己的内心愤怒之外也很后怕。

是不是这个爸爸也很委屈:我被误会了。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这样的做法,都意味着教育的简单粗暴,特别是对孩子的误解。同时,会造成影响孩子很长时期甚至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1、总是被误解的孩子,他会放弃解释的努力

有位网友说,“我小学时,父亲带我去大河里游泳,河水很急,我不会游,套着游泳圈被河水冲到了河中间,我其实一直在喊,可他光顾着和别人聊天没发觉,等他发现时他急忙把我抓上岸,然后第一时间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骂了我一顿。那种凶神恶煞恨不得要打我一巴掌的骂。

这场景至今记忆犹新,那份委屈也不曾淡忘。”

孩子还小,他没有足够的认知,当他碰到危险需要父母时,父母没有及时处理,或者是用自己的想当然和曲解的想法来教训孩子,会带来孩子刻骨铭心的伤。

2、会成为孩子记住一辈子的伤痛

很多父母不解,为什么很小的事情,孩子都能记住一辈子,怎么这么小气。

这是父母对孩子缺乏换位思考的结果,在父母眼里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就是天大的事。

父母要惩罚孩子,恐吓道:不听话就让你出去外面睡。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这样的场景成年后还往往想起。而这样的做法影响深远,孩子会害怕黑暗、门外,与自己小时候受处罚的场景接近的氛围,都能勾起这种痛苦。

这就是心理阴影:

心理阴影指的是一个人或者动物被一件事伤透了心或者让他无法忘记的不好的事情,就会产生心里阴影。在去做这件事的时候,都会毛骨悚然,很害怕,不敢去做。

3、被误解的那种感受,会一直铭刻于心,情绪会让这样的感受更加深刻

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这句话更多的是指,我们应该怎么来解决心理阴影,如果真的想解决,就需要这样的步骤: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忘记。

读起来很简单轻松的几个词,却真的需要拥有足够的内心能量,才能去克服。

对于很多人来说,单单一个面对,就需要鼓足勇气去揭开自己的伤疤。

而内心的伤疤,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自己的血肉长在一起,密不可分,拔起的过程里,会带动多少的伤痛,那种痛楚是层层放大的。

同时,站在父母的立场,总是面对着孩子产生误会,总是处于情绪激动甚至是失控的情况,就真的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1、面对孩子,你是否给了孩子解释的机会

我和庭妈都爱着女儿,她也是一个开明又亲切的妈妈,但就是这样,也偶尔会有对女儿误会的事情发生。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急着下结论,而是给孩子机会来表达,这么做有几种好处:

  • 1、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辩解,以后在学校与外面,孩子就不会受了委屈而忍气吞声,懂得维护自己;
  • 2、让孩子学会表达,要把事情说清楚,首先要逻辑理顺,要想明白
  • 3、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他需要进入状态,快速整理好情绪,这对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很有好处。

你看,你要做的,只是蹲下来,稍微耐心的等一下,哪怕5分钟也好,就能带来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就不这样做呢?

2、我们面对孩子,是否总是为情绪所左右?

人有七情六欲,我们免不了会有情绪,但对于情绪,抱着“没办法,我的性子就这样”“生气起来就控制不住自己”想法的父母们,还请想一想,我们遇事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这种教育之下的孩子,情绪会好到哪里去呢?

情绪除了猛烈的释放之外,还有很多种途径来发出,比如,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告诉孩子,我很生气,我要忍不住了,你再这样我就要打你了。这些话都是可以的,而你说出来后,会神奇的发现气莫名的消了很多,这对我们的情绪控制,就有很大帮助。

如果忍不住,可以离开现场,吼出来,但尽量不要把全部情绪发泄出来,力量太大,孩子会被惊吓到。

总之,我们不需要彻底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让自己缓一缓,忍一忍,慢一慢,一增一减间,也能树立我们自我控制情绪的信心。

​3、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是否更多还是打骂教育?

很多家长说,不敢相信教育是不需要打骂的,看到“不吼不叫不打骂”的教育,更觉得不可思议。还有家长后台留言,很怀疑父母怎么可以做到如此的。

庭爸想说,对于孩子的教育,打骂与惩罚,并非完全不可以,甚至有的淘气孩子,似乎真的只剩下了打骂的手段。

但我们要注意到,很多孩子的顽劣,往往来自于教育手段的单一,凡事非打即骂,就有些用力过猛,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那些调皮的孩子,或许他们更需要的,是被理解与被肯定。

我们身边也往往有这样的例子,孩子不怕打不怕骂,但如果有人温柔待他,理解他,这个孩子就会焕然一新。

写在最后

希望这件事,能够引起家长的警醒,如何教育孩子,真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粗暴的打骂教育,可以的话,还是尽量少一点吧。

我是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扒光女儿衣服当街拖行 粗暴教育给孩子留下阴影
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三点”!
育儿干货 | 你正在以爱之名摧毁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做出榜样
家长应走进孩子,让孩子心理普照阳光
不要动不动就吓唬你的孩子 会留下阴影!|吓唬|阴影|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