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考古:大秦国,究竟在哪儿?

从汉朝开始,中国史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大秦国。关于它的位置,主流学界认为是在欧洲,也就是古罗马帝国。但这个说法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我原本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怎奈不把它说清楚,我发现真没办法继续写古罗马和基督教的历史。不得已,我查了几天资料后,又来挑战学术界了。

关于大秦国,先说明一件事:除了明朝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碑》,和唐朝人杜环写的游记《经行记》外,中国史料中所有关于大秦国的信息都来自于“听说”。也就是:它们要么是汉朝人从西域听来的,要么是西域人(包括大秦使者)来到中国讲的。所以很多学者以传言为依据,就想定位大秦国。你们知道这些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转手了多少次?又加工了多少次吗?我的建议是:对于虚无缥缈的传闻,我们要敢于怀疑和否定。

中国史料中,关于大秦国的位置信息,是非常混乱的。

一,大秦国的位置,指向欧洲。

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西元前138年)。但《前汉书》中并未记载过“大秦”。

最早关于大秦国的记载,来源于《后汉书》(记述东汉25年—220年间的历史):“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軿白盖小车,出入击鼓,建旌旗幡帜, 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

(传闻:有个大秦国,他们的国民长的像中国人。他们是农耕民族,秃头,喜欢种桑树养蚕,穿丝绸。宫殿以水晶作为柱子,连碗也是水晶做的……汉朝使者出使西域就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此时就有其他民族已经掌握了丝织技术?这不搞笑吗?而且人家连碗都是水晶做的。)

又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西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叙利亚伊拉克附近)。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这就是甘英出使大秦未果的故事。

〈后来班固真派甘英实地考察去了。当甘英走到地中海附近,正想坐船渡海找大秦时,船家告诉他:运气好需要3个月才能抵达,运气不好遇上恶劣天气则需要2年抵达。由于人们长期呆在船上,很多人思念亲人故土不幸去世(应该是吃不到蔬菜得了败血症)了。甘英只得作罢。〉

这里甘英想渡海去的地方,明显是欧洲,但欧洲没有黄种人,人家也不养蚕。关键欧洲这种海盗发源地,怎么会遍地是宝?当然甘英是不知道的,所以他想去看看。而甘英之所以想穿越地中海寻找大秦,我想主要原因是他从中亚西亚一路过来,都没找到传说中遍地是宝的秃子国,所以认定它在更远的地方。

随后在《晋书·四夷传》(记载264年——420年历史)中又有记载:“大秦国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有城邑,其城周回百余里。屋宇皆以珊瑚(沿海地区)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需要钢铁切割)为柱典王有五宫,其宫相去各十里(5千米),每旦于一宫听事,终而复始。若国有灾异,辄更立贤人(人本文化,非神权社会),放其旧王,被放者亦不敢怨。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像中国文明)。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其土多出金玉宝物(玉石盛产于新疆南部)、明珠、大贝,有夜光璧、骇鸡犀(越南特产)及火浣布,又能刺金缕绣及积锦缕罽(阿富汗和印度特产)。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之一。安息、天竺人与之交市于海中,其利百倍。”

〈这里的传闻,依然说大秦人像中国人,然后就越说越离谱了。大秦国宝物特多,地下埋的都是黄金,玉石,夜明珠……他们特豪,用珊瑚,琉璃,水晶修建宫殿。国王有5个宫殿,每个宫殿相距5千米?这些说法一听就是吹牛。大秦国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如果算作5千里,就是2500公里(古代一千里相当于现代500公里)。东西南北各2500公里,大约有1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是我们再把这些不同特产的地方串联起来,这个大秦国的疆域岂不囊括了越南,阿富汗,新疆,印度和一部分沿海地区?

这不扯嘛?所以这些传闻,没有一丝一毫的可信度。看到这里,我们就该大胆怀疑究竟有没有一个大秦国?但是在西元前100—西元300年间,传说中的大秦国居然屡次派使者入境中国。这就奇怪了,我们继续看。〉

二,大秦国的位置指向印度

据《梁书》记载:“汉元鼎中(前116年-前111年),置日南郡…自武帝以来皆朝贡。后汉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汉朝使者张骞于西元前138年,甘英于西元97年两次实地考察西域,都没找到大秦国。但大秦国却早在西元前100年,就派使者从越南入境中国(和印度使者走一条道)了。那么假如这个大秦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可能离越南和印度并不远。〉

东汉人郭宪写的《别国洞冥记》也提到:“(汉武帝)元封三年(西元前109年),大秦国贡花蹄牛。其色驳,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花蹄牛是印度瘤牛。再次佐证:大秦国可能离印度不远。〉

《后汉书》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一种食肉乌龟),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166年,大秦使者再次从越南进入中国,但献出的礼物稀松平常。当时的古人就怀疑:听说大秦国遍地是宝,恐怕是吹牛吧?〉

《梁书》还记载:226年,有个名叫秦论的大秦国商人,从海路抵达当时吴国统治的交趾郡(越南北部)。交趾太守吴邈立即派人把秦论送到吴国都城拜见孙权。孙权详细地询问了大秦国的情况及风土人情,秦论一一回答。嘉禾六年(237年)吴国讨伐山越,俘虏了很多生活在安徽省东南部一带的肤色黝黑、身材矮小(1.4米左右)的山越人。秦论随孙权到南京,看到了山越土著觉得稀奇。然后告诉孙权:大秦那边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于是,孙权就送了男女各十名山越人给秦论作为奴仆,并且派会稽郡的官吏刘咸送秦论回国。

〈注意细节:这个叫秦论的大秦商人,对孙权说他没见过身材矮小的黑人。〉

《奇布赋及序》:“惟泰康二年…大秦国奉献琛,来经于州,众宝既丽,火布尤奇。”〈281年,大秦商人通过海路来到广州献宝物〉

《晋书· 武帝本纪》又提到:“ 太康五年(284年),十二月,林邑(越南境内)、大秦国各遣使来献。 ”〈284年十二月,越南和大秦国各遣使来献。大家注意细节:这两国使者,好像约好了一起出使中国似的。〉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永宁元年(301年),掸国(缅甸)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301年缅甸国王派使者来朝贺,然后献出表演戏法的人。此人说他来自海西,即大秦国。关键看最后一句话:这位大秦艺人说大秦国就在缅甸西南方向。〉

而缅甸的西南方向,只有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地区。如果这样讲的话,所谓的海西国,应该就是孟加拉湾西边。而这个位置,也能和大秦人与安息、天竺人在海上贸易的说法对应上。但是,印度南部根本没有黄种人定居。而且唐朝时,玄奘法师(602-664)深入印度最远到了斯里兰卡,也没发现大秦国。

那么看到这,我们就可以讨论几个关键问题了:

1,关于大秦国的传言究竟来自于何方?

鉴于大秦国的传言极其荒诞,我认为中国史官从非正规渠道听到这些消息,然后记载下来的可能性极低。它们大概率来自于“大秦国使者”的口述。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最早记载大秦国的《后汉书》,记述的是东汉25年—220年间的历史。而最早于西元前100年,大秦国使者就从越南出使中国了。也就是说最早关于大秦国的传言,恰恰来自越南方向。所以我们要研究大秦国,就必须从传言开始的地方向前追溯。这样一来,我们不就把方向找对了吗?

2,大秦人是不是黄种人?

这不仅仅是传言,毕竟大秦使者和商人多次来到中国。所以大秦国如果是真实存在的,它就不可能位于中亚西亚和欧洲。因为只有东亚,东南亚和印度东北部等地区有黄种人。我们先用排除法,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些东南亚国家,不可能有印度和越南特产,所以排除了。剩下缅甸,越南,泰国自古都是中国实际控制地区或属地(中国知根知底的地方),而且特别穷!它们也不符合大秦国特有钱的传言。最后就只剩下印度东北部。这样一来,范围不就缩小了吗?〈后面中国古人还把大秦国指向波斯,土耳其,阿拉伯这些国家,这就是错上加错了。所以这些史料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俗称“印度鸡脖子”的地方,就是西里古里走廊。西里古里走廊属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连接着印度本土与东北部的七个邦。而印度东北部七邦是以黄种人为主的地区,主体民族来源于汉族、藏族、傣族、缅族。这里山峦起伏,河谷如带,盆地如斗,总面积有26万平方公里。

加上这个地方河道宽阔,他们是可以南下做海洋贸易的。他们也可以走陆路从越南出使中国。后来大秦艺人说大秦国在缅甸西南方向,其实应该是缅甸西北方向。但问题是,这个地方除了有黄种人,有印度特产,会种地之外,其余所有条件都不符合大秦国的传言。而且这种籍籍无名的小国,和大字能沾什么边?中国被西域各国称为秦国,这个地方被称作大秦?这不搞笑吗?所以这个地方叫大秦国,也是名不副实的。

3,所以最后再讨论一下:这个大秦国,会不会根本不存在呢?

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把中国叫“秦”。新疆维吾尔语称中国为“秦”,塔吉克,阿富汗,乌兹别克,伊朗,土耳其都把中国叫“秦”。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我推测:在春秋战国时期,月氏人就一直和秦国(诸侯国)与秦帝国进行商业往来。后来在大月氏人来到中亚建立了贵霜帝国(安息也是月氏人建立的)之后,就把这个称谓传到了西域各国。

有意思的是,在《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述了玄奘与印度戒日王的一段对话。“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亘,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王曰:“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对曰:“然。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曰天子……。”也就是说,一直到了7世纪,印度国王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秦朝。〈注意这个词:摩诃至那〉

在《大唐西域记·卷一》中,玄奘还提到:“至那仆底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袤正。伽蓝十所,天嗣八所。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被殊俗。河西(中国境内)蕃维(附属国),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警卫。此国,则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唐言汉封)。质子所居,因为国号。此境已往,洎诸印度,土无梨桃。质子所植,因谓桃曰:至那你(唐言汉持来)。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唐言汉王子)。故此国人,深敬东土,更相指语:是我先王本国人也。”《大唐西域记·卷四》:“”至那仆底国“周二千余里……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此国则质子冬所居也。”〈注意这个词:至那仆底〉

〈也就是说:贵霜帝国在迦腻色迦王(贵霜国王)时代,威震周边邻国。中国境内有个贵霜的藩属国(既然说是附属国就不可能是汉王朝,有可能是汉地某诸侯国),由于害怕贵霜就把儿子送过来当人质。后来这个王子再也没有回去,留在印度建立了至那仆底国,此国乃汉土来的王子之封土,故将其命名为'至那仆底’,意为'汉封’。有学者还原Cinabhukti,意为“中国领地”。〉

在印度人眼里,至那和秦都指中国。那么这个至那仆底国,其实也可以称为秦国。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这个至那国,会不会是传说中的大秦国呢?关键看摩诃至那的摩诃一词,是什么意思?

摩诃一词恰恰是大的意思。印度人把中国称为摩诃至那,汉译过来,可以是大汉,大唐,大中国……但鉴于当时印度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秦朝,所以也可以叫做:大秦!也就是说,大秦国恰恰是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如果这个说法能够成立,那么中国人从汉朝开始一直想寻找的国家,其实就是自己。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大秦国使者屡次出使中国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再大胆推测一下:

由于贵霜占领了印度部分领土,受此影响的印度人不仅称中国为至那,并且认为中国就是秦国。而印度人为了把中国和印度境内的中国封地区别开来,就把封地叫至那,叫中国则是:摩诃至那。后来在西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传入越南(1世纪之后,佛教才传入中国),越南人就接触到了摩诃至那一词。同时受印度和汉文化影响的越南人,又把摩诃至那一词汉译成大秦。然后就有越南人以大秦国的名义,和越南使者一同出使中国。他们目的是讨要封赏。〈他们如果能得到汉王朝赐的印,就能获得政治合法性,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当时中国人认为秦指中国,所以判断大秦肯定是另一个国家。而越南人为了自抬身价就使劲吹牛,信以为真的中国人会问大秦国在哪儿?越南人为了不穿帮,就乱指一通。以至于自称大秦国的使者,明明从越南入境中国,带来的也都是越南和印度特产,却让汉朝使者为了找大秦差点跑到欧洲去了。那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使者始终找不到这个国家?

后来缅甸国王送来一个艺人,也为了抬高身价也让这个艺人自称来自大秦国。这个艺人满嘴谎话,连自己国家在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而真正让大秦国穿帮的是“大秦商人”面见孙权后,说他没见过身材矮小的黑人。

实际上这种身材矮小的黑人,分布于印度安达曼群岛,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地。其男性平均身高1米4。如果这个“大秦商人”说的是实话(没见过矮个黑人),那么他必然长期居住在越南地区。由于中间隔着老挝和柬埔寨,所以他才没见过泰国的矮个黑人。

当然了,这些都是我的猜想。由于年代久远和证据缺失,我也只能推理。至于合不合理,就由大家评判了。所以最后我的结论是:大秦国原本就是指中国,它不可能位于印度东北部和越南等蕞尔小国。所以各位还想去哪儿找大秦国呢?这不过是几千年来以讹传讹的误会。关于大秦国的信息,不过是越南人利欲熏心造的谣。

后来据《明史》记载:万历年间(1573年-1620),西洋人(传教士利玛窦)至京师,言天主耶稣生于如德亚,即古大秦国也。这就是洋人碰瓷来了,为了强行把东罗马扯上大秦国。根据我上文的分析,大秦国怎么可能是东罗马呢?当然有人会说《大秦景教碑》不是证据吗?笑话!它能当什么证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南北消息链进析之二:南线#扶南与天竺魅影中的“大秦”传说(重要突破)
罗马帝国与古代中国仅有的5次“激情碰撞”-头条网
丝绸之路之瀱宾古国
丝绸之路:人类携手合作的创举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28
​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