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夫说体内湿气比较重,让用艾灸祛湿气,用艾灸效果怎么样?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秋之交,天气炎热多雨,湿气最盛。在此季节中,因感受湿邪而发病者较多。此外,阴雨连绵,住处潮湿,淋雨或出汗后湿衣未能及时更换,或职业关系经常

接触水湿等,都容易导致感受湿邪。湿邪有以下几个特点: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浊即秽浊。湿性重着,湿邪侵害人体后,多见头昏且重如裹布帛,身体沉重如负重物和关节痠痛重着等。湿性秽浊,致病后,可出现分泌物及排泄物等秽浊不清的症状,如肌肤疮疡,湿疹流水,带下黄白量多腥秽,小便浑浊,痢下脓血等。

2.湿性粘滞:粘滞即粘腻阻滞。湿邪致病,在症状上也可见苔腻难化,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滞不利等症,在病程上往往较长,缠绵难愈,如着痹、湿温、湿疹等。

3.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的正常运行,造成气机不畅,而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尤易损伤脾阳,脾阳受困,运化不健,水湿不布,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尿少,水肿等症。也就是说,外湿可导致内湿。

从湿邪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祛湿的要点:

1、祛湿重在温脾阳

这是祛湿的核心动力来源,当灸脾的背俞穴脾俞,因背为阳,背俞穴擅长治疗五脏之疾,脏亦为阳,故选脾俞灸之。

当然,还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因脾阳与心阳,与肾阳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有心脾阳虚或脾肾阳虚时,当加灸心俞和肾俞。

2、祛湿别忘健脾气

脾主运化水湿,外湿日久,易困脾生内湿,所以要健脾气,防且利内湿,此时要灸足太阴脾经合水穴阴陵泉,此穴功擅健脾利湿。

3、祛湿要防聚湿生痰

湿邪日久,因其粘滞之性,多易聚湿生痰,此时只健脾,只利湿就不够了,要加上化痰要穴——丰隆,建议用刮痧之法,可自上巨虚经丰隆刮至下巨虚。

4、祛湿方向要向下引

因湿邪的特点有趋下性,所以症状多在腹、阴部及下肢出现,应加入引经穴,如腹部有湿加隐白,阴部有湿加大敦,下肢正面加厉兑,下肢背面加至阴,下肢侧面加足窍阴,当刺血。

5、祛湿还要防湿热

湿虽为阴邪,但因为粘滞,日久易生热,加之当下为暑伏之时,易生湿,更易湿热互结,且现代人缺少运动,一味靠外力祛湿,饮食肥甘厚味,易产内湿内热,故很多少都不是单纯的湿,而是湿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用艾灸祛湿就上火或发为皮肤病的原因,此时当以刺血为主,或灸刺结合,具体详见我之前发的关于如何祛湿热的文章与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寒体质:拔罐与艾灸祛湿,湿热体质:拔罐与刮痧祛湿
月经是女人的命,白带是女人的魂!艾灸既保命又安魂!
口渴潮热盗汗,一定阴虚吗?今天教你该怎么办
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到了!夏季养生,祛湿健脾五大要点
《病从脾胃生》3、湿邪,湿邪的危害、自测湿邪法、治疗湿邪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视频)(链接:健康辞典、警惕“模糊”信号、科学实验室、家里的中药房、先天之本后天养、淋巴肿大你怕吗、吃出来的...)
春天别只顾着疏肝,这时最需畅通的经络是这条,它通,全年轻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