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阜阳记忆|涂山之颠谒禹王——《茨淮新河漫记》之十一

  〔按语〕2012年10月1日国庆放假期间,“神羊”与“千里足”从茨淮新河的源头“茨河铺”出发,顺着茨淮新河沿岸,骑行考察至蚌埠市怀远县“荆河口”,一路下来颇有心得感受,撰写了2·2万余字的《茨淮新河,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骑行茨淮新河漫记》,共11篇,配图150余幅,同时还制作了一部《疑是银河落人间》的图片视频。

  1971 年11月20日,是个值得纪念和永留史册的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人工运河”,在旱涝频繁的淮北平原上破土开工,前后历时20余年,全长134.2公里。仅前10年,就累计动员民工181.55万人次。为纪念和讴歌这一水利工程的伟大创举,弘扬艰苦奋斗的茨淮新河精神,阜阳师范大学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于2021年12月25日举办了“茨淮新河精神的时代价值”专题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历史文化研究会、亳州学院的专家教授和茨淮新河建设参与者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这个浩大的工程所积淀下来的茨淮新河精神,凝结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闪耀着阜阳及工程沿线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阜阳市作为为茨淮新河工程建设付出人力物力最多的地区,应重视茨淮新河精神的研究,通过总结提炼茨淮新河精神、征集茨淮新河工程相关文物资料、编撰相关史志、建设纪念设施等,深入挖掘、宣传、发扬茨淮新河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值此岁尾年初,推出《茨淮新河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作为骑行考察茨淮新河9周年的一个小结。正如我在研讨会发言中所说:茨淮新河精神,是迎难而上的献身精神,像“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一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经年累月挖掘不止的优良传统。茨淮新河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开创精神,它与“红旗渠精神”一样,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时代内涵。总之,茨淮新河精神应该成为阜阳继“王家坝精神”之后的新的“阜阳精神”,并在肥沃的阜阳大地弘扬光大、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目录

一、茨淮新河话今昔

   二、结伴天亮就出发

   三、冤家偏偏遇窄路

   四、力保吕营铁路桥

   五、补水插花闸管处

   六、三进古镇阚疃集

   七、夜宿风台大兴集

   八、林场胜似“南泥湾”

   九、喜看稻菽千重浪

   十、上桥闸旁有“陷阱”

   十一、涂山之颠谒禹王

 涂山,位于蚌埠市所属怀远县东南,为古涂山国所在地,也叫“当涂山”、“东山”,在淮河东岸。涂山海拔339米,荆山海拔259米,两山夹淮对峙,蔚为壮观。这里俗称“荆河口”,茨淮新河就在这里与千里淮河相汇。

  下午3时,我们来到了茨淮新河的下游入淮处,交汇处两岸各有一个8米多涂着高黑白相间颜色的引航灯塔。我们站在北岸,远处黛青色的涂山和荆山挡住了远望的视线,唯见淮河围绕着山脚在这里拐了个蛇曲形的大弯,由东西流向变成了南北流向,并与东西流向的茨淮新河在这里形成了“丁”(实际上更象“楔形”,为防止淮水顶托)字形交融,宽阔的河面上不时有大型驳船南来北往、西去东来。我们的脚下有一个像里程碑样的石碑,但上面没有找到任何文字和数字,不明其用意如何,也可能还没有刻字。这个碑,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乾陵的“无字碑”。按理讲,这里倒真是应该树立一座庄重像样的记载茨淮新河历史的纪念碑,一来是因为这茨淮新河是从下游尾部开挖的,是一个很有里程碑意义的起点,能给徜徉在河堤的人们提供联想的空间和思考的平台;再者能与斜对面涂山上的“禹王庙”遥相呼应,让人们立足现代,遥想远古,倾听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悠悠回响。

下午进入怀远城区,在老西门的十字路口的中心,高大的方形立柱上站着左手持着耒锸,右手高挥的大禹雕像,这是怀远县的标志性建筑。县城中心有一条很长的主街道叫“禹王路”,路边的牌子上做着“禹液洒”广告。我们沿着这条路,上了东环城路,跨过“荆涂淮河大桥”,遇到了蚌埠市来的骑友,他们帮助指引了方位,来到了涂山之麓。景区的停车场建在半山腰,禹王宫则在建在山顶。神羊第一次在盘山道路上骑行,没有山地骑行的经验体会,蹬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千里足在前面蹬得快跑得慢,我干脆推着山地车跑,感觉比骑在车上面还快捷省力。两部山地车锁在了收费的停车场,接着从朝禹路开始拾级而上,气喘吁吁地登上了顶峰。站在禹王宫前,极目向夕阳落山的方向望去,怀远大地残阳如血,雾霭如纱,山色波光,尽收眼底,千里淮河的宛转,茨淮新河的笔挺,构成了一个曲直交融的生动音符,更像是一条璀璨的银河之水落自九天。

 拜谒为纪念治水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而建造“禹王宫”(禹王庙、涂山祠),是我们这次骑行的重要内容。追源谒祖,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据资料记载,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统军平叛路经涂山游览了大禹的足迹,深为大禹的功德所震撼,为使后人永记怀念大禹的治水之功,下令在在涂山顶峰建造了大禹庙,岁月沧桑,禹庙几经修复。1989年禹王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红墙青瓦,古树参天,竹木溢翠,内有禹王殿、启母殿等,里面安放着大禹和和他的夫人启母的镏金塑像供人祭奠。

 大禹的塑像是右手持“毛笔”,左手拿纸质古线装“天书”,这种姿势很是威严,但所拿的“天书”与史实有些不符。一手握着“毛笔”还能说过去,通常说是秦代名将蒙恬见兔子受伤后逃遁留下的血痕突发灵感,发明了毛笔。而实际上毛笔应该在殷商之前的,因为殷商甲骨文中已多有“聿”字,甲骨文“聿”构架是用手握着一支带三个叉的竹管,这应是秦时“筆”(笔)的初文,而加“竹”字头就多此一举。至于手持“天书”就有悖常识了。因为那时已有传说中的“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当时的纸只可能是“竹简”,即用竹片或木片制成,每片写一行字,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而到东汉时才由宦官蔡伦在发明造纸术。据此,若大禹塑像手持“简牍”更符合史实。

 启母,大禹的妻子,是夏朝第一代帝王“启”的母亲,又称“涂山氏女”,她辅佐大禹治水,造福华夏人民,扶佐启登上帝位,为中国一统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人称启母为圣母。尤为奇妙的是,在禹王宫门前的山南坡,人们发现了一块“望夫石”,不论近看远观,如正襟危坐的妇人在远望,都惟妙惟肖。相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来到涂山,年过30仍孑然一身,人们把最美貌的涂山氏女嫁给了大禹。婚后四天,大禹获知江浙一带发大水,立即离家而去。在外治水13年,曾三次路过家门,未能顾上看望妻儿。涂山氏女得知,心中难受,就站在涂山南坡,遥祝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来团聚。但大禹终因积劳成疾,卒于浙江绍兴会稽山,涂山氏女思念大禹如痴如迷,每天端坐南坡盼望大禹归来,久而久之化作“望夫石”(启母石)。

 在大禹宫,狄仁杰、柳宗元、苏轼、苏辙、邓石如等历代文人名宦来此游览凭吊留下了大量诗文铭刻。苏轼在这里写下了《濠州七绝·涂山》。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其弟苏辙,仰慕大禹治水的功绩,在《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一诗中写道:“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在短诗中,苏辙写了大禹与涂山相关的“治水、娶妻、会诸侯”三件大事。《史记》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后来人们将大禹在涂山脚下会天下诸侯的村落称为“禹会村”。

 神羊在2009年春曾到位于江苏南通的“中国审计博物馆”参观,馆中《大禹斩防风》的大型雕像,讲述了大禹开创“会稽”制度,对诸候进行考功的会稽活动并痛斩防风的典故的典故。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国语·鲁语》也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后来,大禹不幸在茅山病逝。以大禹“会稽山”杀防风为标志的官员审计制度的发,是中华文明史和审计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在此题词:“大禹精神永存”。“大禹精神”有人归结了五个方面:一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公无私精神;二是“执耒锸以为民先”的以德垂范精神;三是“左准绳,右规矩”的科学创新精神;四是“疏川导滞辟阙”的开拓进取精神;五是“为纲纪作禹刑”的依法治国精神。大禹在毕生奋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高尚精神,已经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在发扬光大。

 涂山对面的荆山上因泉水甘美呈乳白色而驰名的“白乳泉”,春秋时楚人卞和采玉留下的“卞和洞”,也是怀远代表性的名胜古迹,限于时间未能参观,留下了遗憾。但这个“卞和洞”承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楚国人卞和从荆山上得到玉石一块,据说价值连城,他先后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和武王,而御用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后被以“拿石头欺骗君主”的罪名,砍去了双脚。文王即位后听说卞和怀抱玉石,彻夜痛哭,就派人把玉石取来,剖开后果然是块无瑕美玉,从而卞和的罪名得以昭雪,那块美玉被命名为“和氏璧”。想来,前两任君主也是官僚主义昏庸透,让玉工把璞石剖开不就即见分晓了吗,何必要动酷刑。这个卞和也简直是个“傻帽”,明知是块宝玉,为什么非要献给君主,自己留下或卖掉,不就万事大吉,富甲一方了吗!

 仲秋正是石榴成熟的时节。去怀远不能不品尝曾作为贡品的怀远石榴。晚饭是在离住宿的快捷宾馆约200多米的一家小饭店吃的。骑行茨淮新河,吃鱼自然为首选,一盘“红烧杂鱼”(鲫鱼、鲶鱼、嘎鱼)的河鲜味道极为鲜美,另一盘“洋葱炒木耳”也很清爽可口。两人喝了半斤阜阳特产“金种子酒”,感到很畅快。饭后,我们在华灯映照着的大街上溜达,遇一水果摊问有无石榴,老板说“大个的石榴卖完了,还剩几个个头小的留着自己吃,如不嫌赖送你几个”,我们不好意思多拿,仅捡了两个并一再表示感谢。回到宾馆一品尝,皮薄粒大味甘甜,怀远的石榴的确名不虚传。我们一边吃着石榴,一边赞叹着怀远人的大气和热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怀远的涂山才339米,真的不算高,却因遍布的禹迹和“大禹宫”的久远而名闻天下;134.2公里的茨淮新河真的不算长,水也不算深,却因“现代大禹”们经年累月的挖河不止、奋斗不懈而永留青史。

 中国人素来有不矜其能、不事张扬的性格。这也许就是这条如少女般静美的茨淮新河优秀品质之所在,打动人们心扉的精神力量之所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 绍兴市 会稽山
会稽山上有一座帝王大禹陵,大禹和绍兴的不解之缘
再谒大禹陵
绍兴百景:大禹陵
【禹文化】——寻踪话南镇,禹迹照古今
“大禹治水”被后人称颂的真正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