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当好企业一把手 安徽宣酒集团董事长 李健

  二十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成了社会的器官。而在组织行为中,一把手的作用不可代替。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在这一论断中,无论“企业家的任务”还是“领导力的范畴”,均将企业兴衰的责任指向了企业的一把手。那么,如何当好企业的一把手呢?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曾总结为“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我结合自己多年创业经验,将柳传志先生的总结作了些许调整与完善,那就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抓管理,用哲学。

一、定战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向

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发展的方向。从定位理论的角度理解,就是通过建立环环相扣的配称去创建一个独特的定位,进而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换言之,定战略就是指做正确的事。

柳传志先生在界定企业一把手责任时,将“搭班子”放在首位。我认为,在企业事务中,“定战略”应当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只有当战略明确了,才知道做什么事,用什么人。

现实中,很多企业把战略与日常规划混为一谈,甚至滥用战略的概念,如人才战略、投资战略等等。其实一个企业只有一个战略,即企业的发展方向,其它都是为实现这个战略而采用的相关策略。企业家首先是创业家。而创业家最突出的能力就是把握机会或制定战略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创办一个企业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项目。要对这个项目进行思考论证,要认定其良好的发展前景,然后才会投入资源创办企业。而筛选论证项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制定战略的过程。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在创办之初,战略往往是比较清晰的。只是当企业取得成功后,经不住某些诱惑而草率地改变了“初心”,使企业战略变得模糊甚至混乱,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

已创业成功的企业如何继续往前走?这是对企业家真正的考验。这种考验是从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思考开始的。这种思考的结果决定了对企业既定战略的坚持或修正。

在理论界,专门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历史并不长。彼得·德鲁克1964年出版的《成果管理》是第一本谈企业战略管理的书。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是目前MBA战略管理课程的主要教材。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的《蓝海战略》也是一本很有名的谈战略管理的书。而最值得推崇的当属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的战略定位理论,这一理论可以说开创了人类战略管理的新时代。

我们宣酒人是定位理论的忠实信徒。宣酒集团的经营管理实践不断印证了定位理论的正确性。定位理论要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即打造品牌,要立足两个基本点,即竞争导向和心智导向,其目的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历史上,对战略的关注首先是基于对竞争的应对。而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心智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心智”的关注,这是定位理论的独到之处。心智理论涉及到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定位理论还要求企业必须聚焦经营。可以说,战略定位理论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最高智慧。所以,我认为,企业一把手要想真正提高自己制定战略的能力,必须学习理解定位理论。

二、搭班子:企业实现使命的关键

一个人是做不成企业的。现代企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柳传志先生所说的“建班子”指的是建立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这是企业明确战略之后的首要工作,也是企业一把手独有的责任。

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必须要完成若干具体的事务或工作。而相对固定的工作又推动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的形成,并提出了对人才的要求。每个专业领域需要由高管团队的成员去把守,并对最终成果负责。这就是搭班子的含义。

不重视高管团队建设而使企业走向衰败的案例有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历史上美国福特汽车的案例。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办人老福特在公司急剧扩张,走向辉煌时,依然坚持由自己一人负责公司的所有事务。虽然他配有助手,但这些助手只是相关事务的执行者,没有任何决策权,不属于高管人员。结果企业盛极而衰,其行业龙头地位迅速被通用汽车所取代。直到他的孙子掌权后,建立了以高管团队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福特汽车才起死回生。

“班子”有没有搭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相关人员有没有决策权,是否对企业内相关事务承担最终的责任。此外,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能力问题,二是态度问题。解决能力问题,首先要用人之长,其次是立足岗位加强培训与学习,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解决态度问题的本质是解决激励的问题。但是对于高管团队来说,除了必要的物质利益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通过企业的愿景来激发大家的工作潜能。

我们宣酒集团改制12年来,我最引以为豪的是构建了强有力的高管团队。我们的高管团队现在收入不算高,但是大家责任心都很强,进步也很快。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股权激励,二是愿景激励。我们宣酒集团改制之初,我个人的股份占百分之九十多,为了组建高管团队,我逐渐稀释自己的股份,让高管团队成员都成为企业的股东。我作为企业的领头人,还特别注意带领大家一道思考企业的使命与战略目标,不断描绘企业美好的明天。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努力,可以说,我们宣酒的高管团队有理想、有思想、有能力,每个人也都很有成就感。

三、带队伍: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根本

我们常说“德国制造”品质过硬。这除了技术、管理等因素外,德国产业工人的素质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亿万农民变成了“农民工”。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和实践提升了农民的素质,进而为工业化提供了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员工有什么样的素质,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产出。

如何确保员工队伍不断成长?关键是要在招聘、培训、使用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首先,把好招聘关。这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企业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否则招聘会很盲目。在实践中,我们宣酒集团逐步总结出4111准则。具体说:看“四力”,即被招聘人员的智力、活力、专业力和执行力;坚持一个品质要求,即正直;使用一个关键方法,即了解被招聘人员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之前就业的机构;把握一个原则,即选人所爱、用人之长。

其次,把好培训关。对于每个企业而言,从外部招进来的员工,即便再优秀,也只能算是半成品。因而,企业自身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前面所提到的中国亿万农民变成“农民工”,这一转换的核心就是培训。我们宣酒集团在管理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培训的重要性。我们将培训渗透到所有的工作环节中。新员工要参加相关岗位作业技能的培训,各级管理人员要参加管理培训。此外,每年还要集中开展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专门的课程培训外,还通过会议等各种沟通平台,结合对工作运行状况的纠偏,适时开展微培训等。

第三,坚持用人之长。员工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何面对人的长、短?为了取得企业的成果,我们必须坚持用人之长。至于每个人的短处,只要不影响其长处的发挥,可以无需关注。尤其是目前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如何发掘每一位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成为管理的难题,而“用人之长”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之一。

四、抓管理:企业有效运转的基础

管理是人类一种古老而基本的行为,但是对于这种行为的理性关注,历史并不长。管理学的诞生至今也只有近百年的时间。中国企业有意识地用管理理论指导实践的历史则更短。即便到现在,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对于管理依然处于蒙昧状态。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寿命很短,这一问题归根结蒂都是因不懂管理所至。事实证明,一个管理意识差、缺乏管理能力的“一把手”,即便是位商业天才,也不可能确保所创办的企业取得真正的成功。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摸索,我们对于管理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认为,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企业的战略管理、员工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和企业内部运营的绩效管理。战略管理应对的是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新任务、新挑战。后两种管理解决的是企业内部日常运营问题。关于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彼得·德鲁克曾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明确强调了五点,即掌握时间,聚焦贡献,用人之长,要事优先和有效决策。关于绩效管理,企业都在做这件事。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但是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并不多。绩效管理上联企业的战略,下联员工的心智。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抓手是“激励”。很多企业把“激励”用错了地方,既不符合战略的需要,也没有吻合员工的心智。

正确的绩效管理首先是建立在企业正确战略定位基础上的。要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出部门及岗位的KPI以及工作的轻重缓急。这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如果战略错了,后面就全错了。其次,企业的一把手一定要能够读懂员工的心智,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最好是能把握人性的本质。我们宣酒集团在绩效管理中,搭建了若干帮助员工晋升的“梯子”,让他们能够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内,甘于践行工匠精神,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不断取得人生的成就。

五、用哲学:企业基业长青的保障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切科学之母。

很多人对哲学敬而远之,认为那是高大上的东西,与自己无关。其实,哲学作为认识探索自然的最根本的学问,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企业的一把手也许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也许不是,但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尤其是深刻指出“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存在的根本柱石,也是历史的第一推动力”的唯物史观以及灵活多变、随处可用的辩证法,为企业家认识并处理企业管理事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例如,准确理解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可以让我们在企业管理中,首先重视物质激励,同时又不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也使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切实做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而不是顺序相反。我们宣酒集团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问题工作法和牛鼻子工作法,其背后的哲学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在管理中,我们特别强调各级管理者要深入一线,因为事物的发展在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常常有很大的差异,而事物发展又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不断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假设,要能根据实践的进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企业所用的哲学,不仅要能回答“根本”,更要解决“管用”。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著名三问也很值得企业家深思: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这是对企业最好的战略思考。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关于人的”,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核心都关乎“人性”。而人性中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认为是第一法则)就是“争第一”。懂得这一点,无论对于我们开展绩效管理还是战略管理都很有帮助。

在对人性的理解上,近年来我们深受黑格尔和李泽厚哲学思想的影响。黑格尔说,人性的本质是追求“被认同”感。如何被认同?帮助“争第一”是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宣酒集团建立“搭梯子”绩效管理的哲学依据。李泽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作了深刻的剖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中国人的“情本体”。这为我们企业“为员工创造幸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的目标不仅要让宣酒像学校、像军队、还要像家庭。尽管企业不是家,但还是力求让企业拥有家的温暖。

总之,企业的一把手可以在很多方面是外行,但是在哲学上必须要有自己清晰的思维和正确的观点,这是企业能否取得长远成效乃至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抓管理,用哲学,五位一体,描绘出企业家的人生画卷。曾国藩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这是对成功者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一把手必须拥有的担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谈企业文化 妙解管理心经
连续十年高速增长,这家企业将“用人之长”发挥到极致
宣酒从1600万到过10亿,酒商出身的李健首度披露经营哲学观!
北大陈少峰教授详解“泥水匠定律”
用人之“长”满足企业发展之“需”(原创)
柳传志:十条至深管理感悟,送给后来居上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