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思维之光,点亮教育的火种,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新课程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圆满结束。12月10日我们领略了专家们高屋建瓴的分享,指明了未来教育的方向;而12月11日的活动更是“高手”云集,异彩纷呈。
本文继续盘点了12月11日大会活动中新课改背景下一线教育人的实践,浓缩分享亮点,供您一览大会风采。
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新课程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线上高峰论坛落下帷幕。
12月10日,我们共赏了17位教育人如何共谱新课改下的思维乐章,专家从高位视角为一线教育人指引方向,一线教育人也带来了立足于新课改的思维型教学新探索。
而12月11日的线上盛宴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优质教学实践案例,更让我们看到了思维型教学如何为区域与学校深度赋能,构建新课改下的教育新样态。
(一)“学思维”
01 课堂教学展示及说课
郑之翔: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教师
聚焦思维方法,开展学科实践——五年级学思维《寻找热能》
本活动课程聚焦“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思维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科考队员要在寒冷的星球考察期间如何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这一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分析情境、定义问题、提出解法、论证解法、确定解法。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本课以想一想、找一找和议一议等形式,通过小组头脑风暴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共建评价标准。在整个课堂的进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02 专家点评及指导
李霞:教育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组专家成员
本节课中最突出的亮点,一是对问题的界定,教师与学生共同明确了问题的主体、该问题解决的范围、背景、影响因素、目标等等方面,将问题圈定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其次是本课对于问题的论证过程,学生首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予支撑性的解决方案,提出站得住脚的理由,同时还要理解对自己提出质疑的同学的问题及提出质疑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二)数学
01 说课展示
梁春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数学教师
四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负数》
基于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变化,“负数”被划分到综合与实践这一板块之中,而综合与实践学习要求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主题活动的内容与环节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要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学习以让学生经历“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制定方案-实施计划-讨论反思”这一问题解决过程为轴,通过设置前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进而落脚到核心任务的解决。
单元学习最后,进一步将主题活动进行延伸,设置了拓展任务,将“负数”这一内容延伸到运算领域、生活应用等方面。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想办法推进研究,教师帮助学生搭建思考的框架,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
02 教学实践展示
朱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
探索“深度融合”,助力思维课堂
育新小学部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创新了学校教学的理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板块放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
以提升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挖掘两套教材中的思维融合点;
通过一轮轮的培训、研讨和实践,老师们逐渐习惯了课程融合的教学理念,“学思维”课程的融入,使得各学科课程显得更为有趣和鲜活,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在逐步开展融合教学的同时,也体现出学生思维发展进阶的可能性。
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经历了三个转变:
赵婧: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语文学科教学主管
迎接新挑战,寻求新突破,如何建构素质教育新样态
1.组建思维型研究团队,建构“551”思维课堂模式
2.聚焦新课改背景实施“551”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素养为导向,重构大单元教学,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心,将课堂“提质减负”做到最大化。
3.立足思维课堂实践形成“551”课堂评价量规
育新的课堂文化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导向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因此,我们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形成了思维课堂评价量表。
该评价量表对于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基于“551”核心要点,划分了五个层级,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行为进行监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引导下,我们护佑学生成长,也不断地引领教师成长。近三年教师论文获奖显著增加,近三年教师承担研究课显著增加。
03 专家点评及指导
朱文芳: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梁老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体现了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基于已学过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在学生生活中的几种数的认识,以及减法的认知冲突建立起负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温度计的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较好地落实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用数学的思维想”的要求。
(三)地理
01 说课展示
李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地理教师
高一地理《土壤》
1.创设真实情境,突出学科特点
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触摸、观察、讨论、实验、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统合认识土壤;将土壤观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2.单元整体设计,培养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土壤概念,尤其是土壤特征与土壤本质属性;肥力之间的关系,引导问题探究,将学科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把握逻辑规律,服务学生发展
采用单元设计的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构建,基于研学活动,课堂上设计任务驱动,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
4.构建作业系统,落实教学目标
单元作业设计注重表现性评价,将课前、课中、课后作业与各种作业类型进行优化组合,把作业作为单元教学的有机部分进行统等规划。
02 教学实践展示
杨晓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地理教师
指向核心素养的地理单元作业设计实践
基于对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理解,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关注“教学一作业一评价”的一致性;把作业作为单元教学的有机部分进行统筹规划;共同发挥作业与教学、评价的协同作用。
基于核心概念构建学习思路,完成自主建构;在概念性的思考中形成可迁移性的理解,实现思维进阶;通过单元整体性的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高三大单元校本设计整体规划为例
1.建构学科大概念进阶体系图
2.确定不同层级的作业单元体系
明确不同层级教学单元的关系、内容与范围;避免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的重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质量自下而上实施教学,实现指向大概念理解的意义建构
3.设计作业目标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研制单元作业目标
4.具体作业设计--类型多样
基础夯实,师生了解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习题进行诊断、监控和评价。
5.习题设计一凸显作业品质
关注作业思维过程,提升关键能力;指向学生更深层次的品质培养;为自己作业负责、独立、自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03 专家点评及指导
张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身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且处于不同圈层交界之处,李萍老师对于本节课的概念进行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建构,其中还包含了更高位的学科概念以及跨学科的概念。
整体上两位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十分强调内容的结构化,实现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的高度一致性,在情境中内化学习内容,指向了学生素养的发展水平。
新课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体呈现出进阶与发展的教学样态。
同时,现在的教学特别强调的学生主动建构以及亲历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可迁移的能力,面向未来的信心,实现学习意义的增值。而思维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
【主讲嘉宾】
朱文芳,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嘉宾金句】
数学是实事求是的精确科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未来,中小学数学教育要既要教育公平,又要关注基础科学的高质量要求上来。
朱文芳立足2022版义教课标,为教师架构单元整体设计提供了类型与框架,同时进一步明晰了单元整体教学对于数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划分单元的标准有两种,一是以数学知识的相关联系为单元,二是以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方法为单元。
根据这两种标准,可以把单元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两类,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时选择其中一点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义务教育2022版课标强调了“综合与实践”,希望通过综合与实践,使学生明了所学数学的来龙去脉由此及彼,认识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应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而不是像数与代数领域那样直接进行知识教学;其次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解决问题。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持续动机,就需要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整合其所学的小、散、碎的数学知识连片成网,以期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统一数学知识与体系,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时深入浅出。
聚焦核心素养的思维型单元教学
【主讲嘉宾】
李霞,教育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组专家成员,正高级教师,科学特级教师
【嘉宾金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育人导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育人导向的学习一定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过程。而思维型单元教学设计正是抓牢了学生学习的关键和本质。
李霞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系统阐述了思维型单元教学设计的七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并从方法、过程与操作三个维度进一步点拨如何构建素养道向下的思维型教学。
1.好设计要解决主要问题的设计,找到问题链。
2.好设计要尊重学生自然状态下的学习,道法自然。
3.好设计要简约、有趣地解决,简约而不简单。4.好设计是要不断修改的,效果迭代。
1.好设计是艰苦的设计经过精心的考虑,是耗脑子的。
2.好设计是成批出现的在思维型教学原理的支撑下,向核心素养行走。
1.思维型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实践框架。
2.以思维型教学原理为教学设计的思想,以“创设情境,引发思维动机:聚焦问题,激发思维动力;自主探究,保持思维主动;合作交流,引发为基本特点,从素养目标到素养思维监控,现实应用,促发思维迁移”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立足课改,聚焦思维,如何呈现教学实践新样态?全国思维型教学基地局长、校长代表从管理、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多维视角分享思维型教学一线实践经验。
深度教研“131”新体系,驱动西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讲嘉宾】
解慧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嘉宾金句】
以评价牵引,以教师为关键,以课堂为阵地,最终是要走向教学的变革,实现课堂的纵深化。课堂教学的变革,是真正的教育变革。
解慧明系统阐述了为西安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深度教科研“131”新体系。
(一)“1”指的是“157”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157”的含义是破唯分数论、立五育观、构建七个环节:
“157”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以破唯分论、立五育观为根本出发点,以课堂变革、教育改革为根本落脚点,形成了以教育评价牵引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评价的西安经验。
(二)“3”指的是“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
(三)第二个“1”指的是思维发展核心“西安好课堂”
西安好课堂的核心是思维,西安好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为学服务,强调三个统筹:
全视角落地思维型教学,赋能区域减负增效
【主讲嘉宾】
丁素平,湘潭经开区教育文卫局副局长
【嘉宾金句】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思维型教学更接近学习的本质,符合教学要求。将思维型教学理论和思维方法辐射融合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以课堂为基底,撬动整个教育生态的改革与发展。
丁素平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系统阐释思维型教学为学校教育赋能的三大步骤,与教育减负增效的四大阵地,体现了湘潭经开区教育的新样态。
1.注重示范引领,辐射引领带动
九华和平小学为思维型教学示范点,定期推出示范课,辐射带动区域其他学校的发展。
2.注重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3.注重思维赋能,实现减负增效
素养导向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维赋能必须实现全学科赋能,实现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评价”全过程赋能。
我们引导教师站在全局视角,从单元结构、知识体系和能力方法体系中找准坐标点,以确定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作业设计时,我们通过学科整合,教师联合设计,实现减轻量的负担,坚持素养导向,让作业有法有趣有效,实现质的提升。
评价是指挥棒,是方向,我们将五育观,学生生活、数据融入教学评价,创新了跨学科项目式评价、各学科过程性评价。
运动会不仅可以是身体的运动会,也可以是头脑的运动会,思维加体育如何去实现?我们把运动会进行了升级,构建了身、心、脑三维立体发展的模式,开展最强奔跑少年运动会,尝试把思维和传统运动项目进行融合。思维赋能,可以使传统的学校活动可以焕发出新的样貌。
项目化管理思维赋能,学校迈上发展新阶段
【主讲嘉宾】
何家壁,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
【嘉宾金句】
项目化学习是指向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撬动师生学教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必要载体,它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何家壁整体分享了思维型教学理论下,文海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措施,以项目化+思维的方式让文海迈上发展的新阶段。
何家壁认为,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关键一步是变革学校管理,借助项目管理思维建立新型教研机制,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建立项目化研究教师共同体
设计了四层级参与项目研究的管理架构,第一级由分管教学的校长牵头,第二级由教学科研专项管理人员负责,第三级是学科导师,第四级参与项目的教师。
2.开设项目课程
整合各学科课时,跨学科的项目如自由戏剧、创意造物等单独设置在下午,一学期16-18课时。而学科项目采用上下午打通的方式,一般一个项目实施1-2周,5-10课时不等。
3.形成项目文化
建构一系列的支持机制来保障教师拥有持续开展项目化研究的动力,形成项目化学习的文化。同时指导教师运用项目化学习工具,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的策略。分为以下三步:
(1)共学输入,丰富知识
学校组建教师进行小组研读项目化学习相关书籍,将阅读过程转化为思维导图、视频等成果,让小组成员进行精度共享。通过理论学习增进教师对项目的理解,消除教师对项目的畏惧。
(2)经历体验,感悟成长
通过组织破碎的方块等破冰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团建,经历在真实问题驱动下小组合作并分享成果的过程。
(3)专家指导,助力提升
通过上下联动与专家建立紧密联系,专家的支持与手把手的指导,为项目化的实施把握方向,加速教师们的成长。此外,学校成立了自己的项目化学习导师团。
(4)自我反思,促进持续发展
设计了项目化学习实施评价量表,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知识和经验,提高教师解决课堂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思维型教学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主讲嘉宾】
闫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执行校长
【嘉宾金句】
学校在思维型教学全流程链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实现全部唤醒的过程中,不仅带动教学层次的提升,更带动学校全方位的整体发展,带给学校整体发展的信心。
闫振基于思维型教学,为我们展示了育新学校(中学部)的阶段实践与研究成果。
第一个阶段,先以几个学科为引领,推行思维型教学引领下的思维型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由部分学科作为整体的典型和引领,突破我们的困境,先去摸索思维性教学和育新的思维课堂的真正的结合点,成功之后,再向整体去推进。
第二阶段是全学科推进思维型教学引领下的思维课堂的学习和实践。
第三个阶段是以思维型教学共同体为组织,依托对思维型教学的理论深入进行,进做深入的挖掘,同时再结合实践。
第四个阶段是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思维型单元教学进行实践及理论分享。
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幸福教育理念及实施路径
【主讲嘉宾】
蔺龙燕,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校长
【嘉宾金句】
幸福教育是帮助学生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面对各种挫折、不惧挑战,突破思维瓶颈,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从“固定型思维”引向“成长型思维”,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最终获得积极成就,铸就幸福人生。
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指引,蔺龙燕绘制了一幅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幸福教育”的画卷。
我们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从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宏观设计,到课程建设的中观管理,再到课堂教学的微观实施,不断展开思考与实践,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幸福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思考
学校以168教育理念为核心,构建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168”幸福教育体系结构,确立了幸福教育观。
2.“五育融合”的课程建构与实施
我校课程建设经历30年三个阶段的实践与探索,确立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并尝试运用“整体融通式思维”破解五育“割裂”的问题,探索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五育”通过横向融合、纵向融通、横纵融汇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个方面。
分别通过显性培养和隐性渗透,将学校课程沿着三层次逐步向纵深发展,形成直线或螺旋式上升模式。
同时,学校还创生了体现五育横纵融汇的“X项目”动态课程群,具有开放、综合、可调整性。分别是红领巾读“百年”的课程群与“学思维”活动课程群。
3.“启智求真”的课堂文化与评价
我们遵从化繁为简的思路,用一图概览,便于教师学习研究、对标反思,不求全,但求真,突出创设真情境、提出真问题、自主真探究、合作真互动、反思真评价、迁移真应用。
思维型教学引领下的县中办学质量提升路径
【主讲嘉宾】
申建民,濮阳县第一中学校长
【嘉宾金句】
教学治理要聚焦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关键,通过实现完善治理结构、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发展。
申建民以濮阳县中悠久的发展史为出发点,展现了濮阳县一中如何遇见思维型教学,怎样认识思维型教学,以及思维型教学启示下的县中振兴之法。
2017年,我们遇见思维型教学,并在其引领下一路走来,实现从县域中小学幼儿园探索到县中高质量发展,让濮阳孩子享受最优质教育。
基于对思维型教学的再认识,我们意识到在教学方面要明确教学的根本是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本质是思维,学习的发生要激励,思维的载体是问题,思维的成就是迁移。
最后,立足县中振兴,思维型教学给学校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1、要深耕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思维型教学。
2、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化的开发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要基于学科,整合学科内的资源;基于问题,实现跨学科主题性学习;基于学习,以大概念引领学习;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实践;基于成长,形成五位一体课程建构。
3、教师专业发展要实现学科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教育发展相结合,教师素养发展水平要有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审美,要有扎实学识、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仁爱之心,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教育观念。
在思维型教学引领下,教师要掌握专业精神和专业路径,树立教育信仰,立足当下,践行“学、思、践、悟、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面向世界,形成专业成长共同体。
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445”活力思维课堂
【主讲嘉宾】
王京,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校长
【嘉宾金句】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创立“445”活力思维课堂,实现“学、做、思、研”一体化的教研路径,是我们寻求破局、明确方向、扎实推进的良方。
如何让课堂浸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王京结合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的学校特色,给出了破题之法。
开展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建构模式和策略,即打造“445”活力思维课堂:
最终实现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开展三迁移的模式,打造“445”活力思维课堂,思维方法与教学策略相结合、思维作品与作业设计相结合,使积极的思维贯穿课堂始终,帮助学生可视化、多元化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思维教学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主讲嘉宾】
代翔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教学副校长
【嘉宾金句】
教学设计应该以提高思维品质为核心,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观;以促进思维能力提升为目的来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思考发生为目的来设计课堂问题。
青年教师是推进教育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中坚力量,如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代翔燕为我们展示了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抓手的育新方案。
我们经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交流-成果输出-理论学习优化”的闭环培养体系,探索出“任务驱动、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引领教师专业能力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聚焦深度思维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建构探索
【主讲嘉宾】
唐枫,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课程开发指导中心主任
【嘉宾金句】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跨学科课程学习,强化育人功能,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学实践的要求。
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何聚焦深度思维,建设跨学科融合课程?唐枫基于育新教学模式交出了一份答卷。
聚焦思维和素养的跨学科课程建构路径,开创'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聚焦深度思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思路而不是套路,是巩固而不是禁锢。
思维型教学理论与项目化学习高度契合,因此,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形成了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思路和路径:
育新关于跨学科课程样态和课程实践探索实践,包括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博物馆大剧院课程等等。例如学校的《博物院大剧院》课程围绕大概念凝练引导性问题,通过多元方式引领学生完成大概念建构,落实深度学习。
通过这场线上盛宴,我们感受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为一线教育人埋下了种子,并结出了累累硕果。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聚焦思维发展,跟随课改步伐,以思维之风搭载教育的船帆,乘风破浪,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