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综合与概括”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分出来。综合则是在思想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结合起来。
  综合应当以分析为基础,但综合又不应当是分析中所得到的局部性的认识的简单的相加、凑合。根据这一原则,作为结论的综合,一方面要做到“水到渠成”、“顺乎自然”,而不能让人感到缺乏基础,生硬牵强,甚至无中生有,突如其来;另一方面还要力在综合中形成新的认识,让读者从中受到新的启发。其次,作为结论的综合,在表述上力求简明扼要,力求三言两语便能画龙点睛。
  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概括和综合都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在议论文写作中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形成文章的结论。但是从根本上看来,二者是有区别的。概括是通过分析、抽象,从某类个别对象具有某种特性,推广到某类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特性,在概括过程中需要运动归纳法。概括的基础是事物之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综合的基础是事物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我们对某个农村来的学生进行分析,认为他具有勤奋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农村来的学生都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这便是“概括”。我们对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劳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这样的评价: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勤奋刻苦、淳朴、踏实,这便是综合。在实际运用中,概括和综合可以交互为用。比如在综合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这个学生具有勤奋刻苦、淳朴踏实的特点。先经过概括,然后再进行综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
  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第一,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认识越可能具有正确性。否则我们在概括时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这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比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一文,可以概括出苦练基本功、循序渐进、名师出高徒等论点。一个考生则概括出“观察、思考问题要全面”,这种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这和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有关系的。第三,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首先,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其次,要注意将结论加以必要的限制,比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供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大多数考生往往只抓往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整整 这一特点,而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清清楚楚地画着,每口没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没有坚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这里没有水”,把握住这一特点,论点的概括将会更为明确。否则,不加限制地强调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而不强调其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立论便会有失偏颇。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概括中形成的认识加以准确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对所形成的论点进行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1.量的限制。要注意“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和“全体”等用语的区别。2.态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语的区别。其他还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尽可能广泛的普遍性,又要尽可能加以严密的限制,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维的辩证法。
  [思考和练习]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了四个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材料:日本教育育木村久一披露了一则调查材料:美国康乃狄克州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在当地已繁衍了八代,他的儿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60多人当医生,80多人成为文学家。美国纽约州有个与爱德华同一时代的酒鬼兼赌徒马克斯·芒克,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成为乞丐、流浪汉,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犯过盗窃罪,因喝酒夭亡或成残废者达400余人。
  观点一:人的禀赋有一定的遗传性。
  观点二: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观点三:美国社会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是虚伪的。
  观点四:要重视环境影响、家庭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阅卷组长教你写作文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析(二十九)
申论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 由国家公务员网提供
作文百练:美育的目的
高考议论文写作升格方案9---善于思辩,学习辩证分析——浅谈议论文立意、分析的辩证思维
「高考语文」一篇文章,教你如何用“驳论”写出50 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