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趣事

410不分误大事

 1907年,孙中山领导潮州黄冈起义,决定2月在194时起兵。可是,由于传达号令的人方言不同,浮山方面负责人误把“4”听成了“10”,使起义时间整整推迟了6小时,因而起义没有成功,许多人惨遭杀害。

对联式绕口令

绕口令,顾名思义,是一种绕口的小令。它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组合在一起,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对联式绕口令,有联之巧,有令之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用童桐、咸嫌四字的谐音,构成两个场面:一个男孩采得桐子的喜悦,一个女孩吃鸭头的不满。还有大雁过雁塔雁塔留雁雁不落;小鱼入鱼网鱼网捕鱼鱼难逃”“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装谁谁就像谁等等,也都各具其妙。

 

文章小考

 在古时候,指的都是带有颜色的条纹图案。红蓝相间的叫作,红白相间的叫做。那时候文章二字连用,就仅指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已。到了汉代,诗赋大兴,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很浓,人们开始用文章来赞美那些文采华丽的作品。那时说某人的作品焕若文章,意思是说它像艳丽夺目的图画那样漂亮,那简直是最高的褒奖了。久而久之,这个比喻用得多了,文章二字也就逐渐变成了一个专指那些文字作品的固定名词了。

 

不是东西

 一名自命为中国通的洋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作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他补充说:所以,你、他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

苏步青作文

苏步青是著名的数学家,但他却能诗善文,文学修养极好。苏步青是在温州读中学的。每天,他总要读《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书籍。有一天,他用《左传》笔法写了一篇作文。国文老师读了这篇作文后,怀疑不是他写的,就把他找去。苏步青告诉老师,作文是自己写的,还说:我会背《左传》。老师选了一篇让他背,他很快就把全文背出了。老师连连称赞,说:你这篇作文确实是《左传》笔法。并将这篇作文评为全班第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个民间俗语。在我国民间俗语中,不但用得多,也是经常出现的。比如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上八下。近年语言学界考证,人们对繁多的数目大概有一种括约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将作为一至九的中数。以内的看作小数目,或作少数的代表。以外的看作大数,或作多数的代表。又因此将一至五中间的表示少数,将五至九中间的表示多数。于是俗语中多的是三分文章七分读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分药力七分保养等等。

 

茅盾背《红楼梦》

 1926年的一天下午,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请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夏丐尊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沈雁冰酒兴正浓,便说:好啊,以何助兴?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么样?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回目,沈雁冰随点随背,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同席者无不为他的惊人记忆力所折服。

 

朱熹读书法

 中国古代学者对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朱熹读书法。朱熹一生读书万卷,学识广博。他的读书方法有六条:1 循序渐进;2 熟读精思;3 虚心涵泳(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杜撰前人的学说);4 切已体察;5 着紧用力(发愤努力、抓紧时间);6 居敬持志(专心、沉静)。后人把这六条称为朱熹读书法

 

孙敬修巧释聪明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老爷爷,给南京的小朋友十分形象生动、饶有趣味地讲解了聪明二字。他说,怎样才能变得聪明呢?首先要用好各人身上四件宝。

  第一件宝:东一片,西一片,隔个山头不见面耳朵。

  第二件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眼睛

  第三件宝:红门楼,白门楼,里面坐个胖娃娃嘴巴;

  第四件宝:小白孩,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脑子。

  这四件宝(耳、目、口、心)合起来就是一个字。让耳朵多听、眼睛多看、嘴巴多说、心里(实际是脑子)多想,巧用这四件宝,日日用,月月用(日、月合成明),天长日久,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南雁钓矶怀苏步青先生並招游北雁山
???宋小宝恐怖绕口令
关于励志的名言佳句
绕口令十道黑
苏步青论读书
苏步青读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