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邮说医学史5:征服感染(下)

邮说医学史5:

征服感染:超越时代的先驱(下)

      在抗击感染的过程中,巴斯德本人在法国的处境反而比较困难。虽然他创立了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理论,认为许多疾病的病因在于细菌,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他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李斯特受他的启发而发明了外科灭菌技术),还列举了解决办法,就是要对一切接触病人伤口的东西进行消毒处理,如对手术器械进行高温消毒,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是,由于他不是学医出生,没有医学头衔,许多医生并不相信他,不愿意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他提出的高温消毒法。

      巴斯德是一个极其执着、信念坚定的人,他大力宣传自己的理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还是说服了一些外科医生,采纳他的建议蒸煮手术器械和辅料,以此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巴斯德的蒸汽消毒法开始出现在外科手术中。法国医生特里伦在巴斯德的启发、帮助与支持下,开始使用蒸汽消毒器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巴斯德这位没有医学头衔的科学家,在征服感染的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人类医疗与健康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法国(1973):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为人类抗击感染、战胜诸多疾病指明了方向

      在巴斯德病菌理论的启发下,临床上防止术后感染的方法越来越偏重于如何防止细菌的侵入。1889年,美国现代外科学巨擘、临床教育家威廉·斯图尔特·霍尔斯特德(William Stewart Halsted,1852-1922)不但改进了手术技术,发展了局部麻醉,还首先倡导外科手术者戴灭菌橡胶手套。他对现代外科学贡献巨大,被称为“现代外科学之父”。

      1852年,霍尔斯特德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1870年就读于耶鲁大学,1874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曼哈顿,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于187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在贝尔维尤医院学习外科。当年李斯特从英国来美国观光旅游,并宣讲他的灭菌法时,霍尔斯特德是少数认真听李斯特讲课的人之一,他对李斯特倡导的外科灭菌法深以为然,并将其应用于手术中,成为外科灭菌法最早的应用者之一。

特兰斯凯(1985):美国外科学巨擘霍尔斯特德,背景是他发明的持针器

      1878年,霍尔斯特德成为贝尔维尤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他制定了床旁记录表,定期记录患者的脉搏、体温和呼吸以跟踪其生命体征,极大地保障了患者安全。1879年,他赴奥地利、德国等地进修学习。1880年回纽约,先后在六家医院任主治医师,同时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教。1892年,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外科教授,直至1922年9月7日因支气管肺炎去世。

      霍尔斯特德对外科学领域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强调必须谨慎、精细地进行手术操作,设计了乳腺癌、腹股沟疝、甲状腺切除、动脉瘤吻合、血管吻合等新技术,促进了外科治疗手段的革新。他还探索了大量普通外科技术,如无缺损性切割、分离组织、止血、缝合、保存组织活力等,使外科技术趋向科学化。

俄罗斯(2020):现代外科手术,正是霍尔斯特德改进了一系列手术操作方式,从而促进了外科技术的科学化

      霍尔斯特德对早期麻醉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在研究麻醉方法过程中,他反复在自己身上进行麻醉药试验,向神经干注射可卡因,终于研究出阻滞麻醉的方法,并且首创了局部麻醉浸润法。不幸的是,他自己却因此造成药物成瘾和中毒反应,不得不住院治疗并依赖药物度过余生。

      作为外科灭菌法的早期应用者,霍尔斯特德在手术中强调严格的无菌技术,力求使术后细菌感染导致并发症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他首先提出手术者在洗手后还需戴灭菌橡胶手套,以此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1889年,他写信给固特异橡胶公司,公司根据他的要求为他生产了一批薄橡胶手套。于是,他率先戴灭菌薄橡胶手套进行手术,并建议所有的外科医生都应该戴手套进行手术。他的这项创举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使用经过严格灭菌的手套,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无菌性,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如今,薄橡胶手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

特兰斯凯极限片(1985):美国外科学巨擘霍尔斯特德,片图为戴霍尔斯特德首创的灭菌薄橡胶手套的外科医生

      1895年,德国外科医生、病理学家米库里兹·莱德奇(Mikulicz Radecki,1850-1905)根据空气中传播的病菌会使伤口感染的观点,推断出人们讲话时的带菌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他由此推测,外科手术虽然有了洗手、消毒、灭菌、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等措施,但在手术过程中还存在医生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的危险。

      于是,莱德奇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一定要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患者的伤口感染率进一步下降。从此,各国医生纷纷采纳莱德奇的建议。于是,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和推广开来,手术无菌技术就这样变得更加完善了。

日本(1977):第27届世界外科学会议纪念。邮票主图为无影灯下戴口罩的外科医生,正是在莱德奇的建议下,外科医生开始戴口罩做手术了

      在抗击感染的征程中,对无菌手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之中,我们不能忘记法国医生奥古塔夫·特里伦(Octave Terrillon,1844-1895)。

      1844年,特里伦出生于法国瓦尼城的一个地主家庭,随家族意愿而进入森林学校。1865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医学。1870-1871年,参加普法战争做战地救护工作。1873年,在巴黎医院从事解剖学工作,开始研究败血症。1880年,他成为一名外科医生,除了在普通外科颇有建树外,在骨科、泌尿外科、妇科也有许多成就。

法国(1957):外科无菌法先驱特里伦。邮票左侧为特里伦头像,右侧为蒸汽消毒器、金属手术器械和显微镜

      在巴斯德病原微生物理论的启发下,特里伦于1883年开始用无菌技术进行手术。当时一些外科医生正在尝试李斯特发明的石炭酸喷雾灭菌法,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手术室里充满了刺鼻的味道,于是特里伦改用蒸汽消毒器在2-3个大气压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其温度高达140度,可以做到完全无菌。他将过去使用的木质手术器械全都改为金属制品,再配合刷手法等技术,使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他的蒸汽消毒无菌技术对外科手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1887年,特里伦公开了他的成果。1892年,他和助手夏普(H. Chaput)合作撰写出版了《外科无菌法》一书。他在应用无菌技术时曾受到巴斯德的启发、帮助和支持,他在书中谦虚地称巴斯德为“外科无菌法之父”。

贝宁(1977),巴斯德倡导的蒸汽消毒示意图,特里伦受其影响开始使用蒸汽消毒器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1893年3月,特里伦在手术时不慎被溅入眼睛里的脓液感染,引起脓毒血症,虽经过两年多的治疗,依然未能最终挽救生命,于1895年去世,年仅51岁。特里伦谦虚好学,不图名利,为抗击感染而不幸被感染,最后死于脓毒血症,他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的进步,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在征服感染的征程中,塞梅尔维斯、巴斯德、李斯特、霍尔斯特德、莱德奇、特里伦等医学先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伟大先行者,在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先辈们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换来了今天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

法国首日实寄封(1957):外科无菌法先驱特里伦,封图为蒸汽消毒器和消毒好备用的金属手术器械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尔斯特德发明无菌术35
【专家】从“一刀切”到个体化(一)
众病之王:癌症传(四)
外科的人文史之外科大师(六)
男人三十:让世人“神魂颠倒”
一次与外科手术的邂逅 | Helen·早茶夜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