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邮说医学史16:复苏安妮——溺水的蒙娜丽莎

邮说医学史16:

复苏安妮——溺水的蒙娜丽莎

    心脏一旦停止搏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复苏抢救,4~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因此一旦发现心跳骤停的病人,必须立即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现场心肺复苏分单人心肺复苏和双人心肺复苏。

中国(1984):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八十周年,邮票左下方图案即为在现场对溺水者实施双人心肺复苏

      要提高现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必须对相关人员反复进行心肺复苏的培训。作为医务人员,我们都知道在做心肺复苏培训时,老师会让我们在一个人体模型上进行练习,主要是练“打开气道”“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大量实践证明,如果能在心跳骤停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90%;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60%;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40%;8分钟时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只有20%,而且即使复苏成功,患者也已“脑死亡”了。由此可见,心肺复苏一定要在现场争分夺秒地进行,与时间赛跑。

中国香港(2016):香港圣约翰救伤队百周年,现场单人心肺复苏

      当心肺复苏培训进行到具体操作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告诉大家,眼前这个人体模型是有名字的,她叫“复苏安妮”(Resusci Anne)。随后大家会发现“复苏安妮”有着一张西方年轻姑娘的脸,脸上的表情一时难以言明,看上去已意识不清但又并不可怕,相反还蛮有亲和力,不会令人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实际上,这个人体模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溺水的蒙娜丽莎”(drowned Mona Lisa),其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流传了一百多年的故事。

乍得(2017):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急救医疗援助,在“复苏安妮”上练习心肺复苏之“打开气道”的手法——仰额举骸法

      19世纪后半叶的一天,法国巴黎的塞纳河上漂浮起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大家一见赶紧将其打捞上来。由于是无名尸体,大家只能将其送到巴黎的停尸房中,以便亲人朋友们前来认领。当人们闻讯前来查看时,无不惊讶地发现这个已经死去的年轻姑娘的脸上不但没有一点痛苦的痕迹,反而有一种很神秘的似笑非笑的表情,仿佛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位病理学家见到后大为惊讶,专门请制模工把这位溺亡姑娘脸部的表情用石膏模型保存了下来。

法国(1947):流经巴黎的塞纳河,“溺水的蒙娜丽莎”又被称为“塞纳河的蒙娜丽莎”

      没过多久,这个溺亡女子的面具石膏就出现在巴黎街头了,塞纳河边一个名叫穆莱斯(mouleurs)的石膏模型工作坊开始出售这个面具石膏。面具石膏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巴黎的艺术家们,他们纷纷将其挂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或进行临摹,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据说由此产生的灵感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半个多世纪过去后,大约在1955年的时候,挪威一个名叫奥斯蒙·莱达尔(Asmund S. Laerdal)的玩具制造商接到了一个订单:制作一个医用人体模型,用于心肺复苏的培训。莱达尔有一个宝贝儿子,几年前曾经失足跌落河中差点被淹死,当他的儿子被从河里救起来时,身体已经冰冷,并已测不到呼吸与心跳了,幸亏施救者立即在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救活了他的儿子。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莱达尔终生难忘,由此对心肺复苏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乍得(2017):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急救医疗援助,小型张边纸图案为现场心肺复苏之“胸外心脏按压”

      由于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莱达尔对这个用于心肺复苏培训的人体模型订单十分重视,他认真挑选材料,精心制作人体模型,很快就做好了身体部分。然而在制作头部的时候,他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选一个怎样的面容。考虑到女性面容可能比较有亲和力,于是他决定做一个女性的头部模型。可是具体制作的时候,他又觉得十分困难,试了很多面容都不能令自己满意。想想也是,要制作一张已经失去了知觉,还要立即进行抢救的濒死者的脸,但又不能面目狰狞让练习者有心理负担,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就在莱达尔无比焦急之际,他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爷爷屋子里曾经长期挂着的一个石膏像。他仔细回忆,越来越激动,立即去老宅寻找,终于找出了这个面具石膏。毫无悬念,这个面具石膏正是当年那个被称为“溺水的蒙娜丽莎”的面具石膏,并最终出现在了莱达尔制作的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的脸上,还有了“安妮”这个名字。心肺复苏人体模型一经推出便广受医务界的欢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订单令莱达尔有了事业的方向,于是他将公司改名为莱达尔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从制造玩具转向专门制作医学人体模型。后来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将公司业务做得更大了。

所罗门群岛(2017):国际红十字会急救医疗援助,在“复苏安妮”上练习心肺复苏之“胸外心脏按压”

      莱达尔推出“复苏安妮”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然而当年那个溺亡在塞纳河中的姑娘的真正名字,至今依然不为人知,也许将永远是个迷了。而且,对于她当时是否真的因为溺水而亡,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法医专家认为真正溺水身亡的人看起来不会这么健康、安祥。真相也许永远不会大白于天下了,但这个谜一般的姑娘为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的制作带来了灵感,在她的身后是更多的人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能,无数人的生命因此得到了挽救。

芬兰(1966):国际红十字会急救医疗援助,现场心肺复苏之“口对口人工呼吸”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死了1个多世纪,被3亿多人吻过
CPR假人——复苏安妮背后的故事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图解
3分钟学会心肺复苏
徒手心肺复苏歌——自编的
自我心肺复苏急救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