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中国的历史进程(之二)

健康中国的历史进程

(之二)

四、计划生育

      18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的理念中,人口因为代表现实生产力而被视为国家的财富。在中国,人口增长与千百年来“多子多福”“无后不孝”的思想相一致,然而,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复杂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1953年中国开展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总数约为6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统计人口总数约为13.3亿。人口问题超越了家庭,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回顾中国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

1.盲目追随苏联理论(1949—1950年末)

      在这个时期,人们把人口增长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甚至认为人口增长是社会繁荣和生活改善的标志。由此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出生的第一次高潮。随后人口盲目增长引发的诸多问题开始显露:城市住房紧张、学校校舍受限以及育龄妇女避孕等问题。节制生育的呼声由此而出,“计划生育”以新生事物的面孔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阶段,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大规模推行和严格执行。为了保护妇女权利,禁止非法堕胎,凡未经批准私自打胎者,对本人和执行打胎者均分别给予处分。1952年原卫生部出台了《限制节育和人工流产暂行办法》,1953年原卫生部修订了《避孕及人工流产法》,从国家层面提倡避孕,帮助群众实现节育。

2.重新提及计划生育(20世纪60年代初至60年代末)

      在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人口增长暂时趋于停滞,首次出现了1949年以后的人口负增长。但这一现象并不反映我国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它只说明大范围的天灾人祸对出生和死亡的短时间影响,这一表面的假象掩盖着更大的出生洪峰。1962年,我国进入第二次生育高峰。严峻的现实使计划生育被重新提起。1962—1965年间,周恩来在多种场合反复指出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次提出我国人口控制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建议,“计划生育工作应先搞城市,农村要有重点地结合社教工作来搞,避免强迫命令、要求太急。”此阶段以讨论节育问题为多,节制生育的主要办法有避孕、人工流产和绝育手术。计划生育以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为重点,先城市后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人口控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3.计划生育初成体制(20世纪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在此阶段,中国开始把人口增长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53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我国首次将计划生育纳入国家的基本大法,使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对中国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推进作用,并开始重视计划生育的理论研究,从人口学、医药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重新审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4.计划生育不断健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1980年前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陆续建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基层的计划生育机构,如计划生育服务站,有效地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专人负责,落实到位。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在此阶段,计划生育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一项需要长期执行的战略任务。我国坚持实行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5.计划生育适时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在此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会因为经济运行机制的改变而改变。此阶段强调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避孕节育为重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及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围绕生育、节育和不育开展优质服务。通过宣传,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使计划生育客体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200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表明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重大跨越,具备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条件。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2011年,我国有31个省份放开了“双独两孩”政策,2013年开始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调查为依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完善,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的方向发展。

      从盲目生育到计划生育,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人们认识到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优生优育的必要性。计划生育对己、对家、对国都有意义,是需要长期坚持和坚决执行的基本国策。

五、健康中国

      国富民强是众望所归,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强身强国的根本保证,也是通往小康生活的必经之路。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健身强国是国家政治主张的一种体现。

      作为一个复杂、高级的生命组织系统,国家的发展也遵循健康法则。国家可以通过自我变革和创新,保持国家这一机体的健康。“健康中国”的口号不仅反映出希望国人都拥有健康的体魄,也反映出希望中国的生存、发展与运行都进入良好的健康状态。将健康与国家联系起来,不是概念上的简单搬移,而是观念上的深刻变革。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以及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康中国2020”战略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医疗、卫生、环境、交通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中国要学会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借用先进国家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避免走弯路。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和老龄化特征日趋明显。在这种大环境下,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替代传染病而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此,加强慢性病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以逐步改变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十分重要。同时,将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从“疾病治疗”转移到“危险因素控制”,从医院下沉到社区也十分有必要。城市中大型专科医院固然是医疗卫生的重要机构,但是,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和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不可缺少。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与专业医师都同等重要。另外,我们还应该从传统医学文化中吸收营养,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等都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总之,我们要通过借鉴古今,在探索健康中国的道路上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之路

六、结语

      从古至今,健康的体魄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古希腊人不仅追求健康,而且把健康看作是人类的最大美德。与健康相伴的人口问题,表明上看是一串人口数字,实际上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反映了国民健康的水平。人口健康与国家生产力、社会繁荣、国防能力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休戚相关。“人民之健康,国家富强之基也。”表明健康已不再是一个医学问题,也不再仅仅是卫生计生机构关注的事情,相反,健康与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更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口号。

      从爱国卫生到健康中国,观念上的转变反映出中国对卫生、医疗、人口及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水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轨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彰显出医学从“以病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要从“国家引导为主”转变为“个人自觉为主”,要从“吃药看病为主”转变为“健康生活为主”。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从爱国卫生到健康中国,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上,从带有国家机器色彩的运动式卫生运动,转变到既关注个人福祉又有大国情怀的“健康规划”。从“卫生”到“健康”的转变,不仅是词语的变化,也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对卫生医疗理念的全面理解和深化,显示出大国情怀的发展眼光,彰显出面向世界的胸怀和气魄。全社会要积极倡导“大健康”“大卫生”及“大医学”的观念,将健康战略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使人人为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经济、医疗和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甄橙,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刊于《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16,P30-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700万到4万万到世界人口第一,中国人口政策变迁史
2013年卫生计生十大新闻发布
背景资料:中国计生政策演变
陕西省人口与计生新条例通过 来看最详细解读
2016最新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延续56载计生部门落幕 “计生”人员下一份工作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