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邮说医学史60:妇女婴儿守护神——林巧稚

邮说医学史60:

妇女婴儿守护神——林巧稚

       林巧稚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她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誉为“东方圣母”“生命使者”“万婴之母”。

       她率先对妇产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探究妇产科各种疑难杂症,长期跟踪追查,积累了大量可供后人借鉴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内容是中国以往妇产科学史上所未涉及的领域。她高度关注女性健康,从1958年起就倡导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并把宫颈癌检查作为普查的重点,我国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由此大幅度下降。

       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她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主编了《妇科肿瘤》《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家庭育儿百科大全》等著作。

       她一生崇尚医德,关爱病人,恪尽职守,誓做人民的好医生。从走上工作岗位直到临终之际,她心中装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在生活和事业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她毅然选择事业,为神圣的妇产科学终身未婚,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妇女儿童的健康。

中国(1990):医学科学家林巧稚,这是新中国邮政史上第一次将一位中国医生印在邮票上。票图上林巧稚身穿白大褂,颈挂听诊器,银发满头,满脸慈祥,笑容里写满了大医的挚爱和发自内心的职业幸福感。邮票背景中宫腔内健康发育的胎儿,昭示出林巧稚“东方圣母”的毕生追求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鼓浪屿的椰风海韵哺育了她,故乡轻涌的海浪和金黄色的沙滩,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牵挂。

       很多时候,她都会动情地对身边的人说:“我是厦门人,是鼓浪屿的女儿,经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我爱那里的山,爱那里的海,那海真辽阔,海水真蓝,真美……”渡过鹭江,走出鼓浪屿,来到北京后,大海的涛声时时伴随着她,在协和医院这座白色圣殿里救死扶伤,挽救生命。

       林巧稚逝世后,鼓浪屿有关部门于1984年在岛上建造了林巧稚纪念馆,取名“毓园”,以此纪念自己的优秀女儿。精致的毓园小巧静谧,翠绿中矗立着林巧稚的汉白玉雕像,馆内图片展示了林巧稚的生平事迹。

       在一本石质书页上,镌刻着一段感人的文字:“林巧稚留下的遗嘱: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我曾经多次来到厦门,踏浪登上鼓浪屿,循着海洋的芬芳,在悠悠琴声与海天一色中,轻轻放慢脚步,在高大茂密的榕树下,触摸它发丝样从天而降的根须,在这里寻访林巧稚童年的足迹,遐想她在岛上的少女时光。

       每次踏上鼓浪屿,我都要造访魂牵梦萦的心灵圣地——毓园,站在林巧稚的立式雕像前,用手轻拂仿佛飘动着的汉白玉衣襟,依傍着这个圣洁如雪的雕像,静静地思索医学的真谛。

       我也曾多次走进北京协和医院,在那中西合璧的典雅古建筑前,寻访林巧稚的大医人生,感受一个伟大的医魂。每次造访林巧稚纪念馆,每次走进协和医院,我都会情动深深,忆起林巧稚感人至深的那些往事。

中国(2001)纪念封: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纪念,左侧封图为林巧稚大夫像和厦门鼓浪屿景色,以及林巧稚常说的那句话:“我是厦门人,我爱那里的山,那里的海,那海真蓝……”表达出大医对故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1921年7月,林巧稚从厦门鼓浪屿起身,前往酷热的上海报考协和医学院。考场内,林巧稚奋笔疾书,忘掉了一切。前面的考试,林巧稚都发挥得很出色。最后一场是她最拿手的英语笔试,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场内一位女生突然中暑昏厥,林巧稚见状立即停止答题,跑过去帮助老师将女生抬出考场,送往医务室。

       经过紧急处理,女生很快就清醒过来了,林巧稚松了一口气,可当她回到教室时,考试已经结束了,原本最有把握取得好成绩的英语笔试就这样只答了一半题目。她算了一下分数,觉得自己这回一定落榜了。回到家里,她把事情的经过讲给父亲听,父亲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说她做得对,做医生就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仁爱之心。一个月后,当林巧稚认真复习准备来年再考的时候,意外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监考老师目睹了现场的一切,感动于林巧稚关爱他人的真诚情怀,事后认真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称她有大爱之心,处理问题沉着,表现出优秀的品行。协和校方看了报告,认真研究了她的考试成绩,肯定了她的个人品格,决定破例录取她。

       这次考试只招收25名学生,录取率很低,女生要被录取就更难了。面对病人的果断和忘我,林巧稚虽然没有完成试卷,却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入学考试。她虽然还不是医生,但已经具备了一个好医生的基本素质——爱病人胜过爱自己。协和医学院以特有的人文理念,打破常规录用了这名优秀青年。

       这件事对林巧稚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加坚定了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信念。八年苦读,她一路领先,坚守到了最后,荣获协和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八年中,协和的博爱精神深深感染了她,慈悲、专注、自省、关心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陪伴了她一生。

中国(2021):北京协和医院百年院庆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邮票主图为最具标志性的协和老建筑群,见证了协和精神与文化的传承;附票上百年院庆标志中的三只展翅翱翔的雨燕变幻成繁体“協”的三个力字,表达了“百年协和、一切为民”的服务宗旨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心怀大爱,百般呵护患者;作为一名师者,她传道、授业、解惑,倾心培育后人。

       上世纪50年代,一批协和医学院的见习医生到妇产科实习,导师林巧稚要求每人在实习期间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案。

       见习医生们仔细观察了分娩全过程,认真做了记录。林巧稚一份份看过上交的作业后,只在一个见习医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其余的作业全部退回重做。这些见习医生更加认真地观察与记录,林巧稚对结果依然不满意。于是,这些见习医生找来受到好评的那位同学的作业,对照之下发现那位同学的病案记录上只比他们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发现额头上“豆粒大的汗珠”,但如果不把病人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来看待,没有对病人感同身受的仁爱之心,即使医术再高明,都会对此视而不见。在林巧稚眼里,只有拥有博爱之心,能够将心比心与病人共情,把病人的痛苦放在心上的学生,才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林巧稚是一个饱含深情的人,在接产的过程中她会不断轻声抚慰产妇,拉拉产妇的手,给产妇擦擦汗,向产妇传递亲人般的温情。她以身作则,处处关爱病人,通过言传身教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医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合,还应富含人类的情感。

       几十年后,当年这些见习医生很多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精英,但他们仍然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导师林巧稚对自己有关医德修养的庄严教诲。

中国邮政太阳神鸟个性化邮票,附票图案为林巧稚大夫像,林巧稚大夫慈祥的笑容,将老一辈知识女性的优雅气质和责任担当展露无遗,“生命使者”的形象跃然方寸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生命的敬畏,就是对人类的尊重。只有敬畏生命,把病人放在心里,才能体恤病人,善待病人。医学因其赋予了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从而决定了它的神圣、崇高和伟大。人们信赖林巧稚,是因为她除了拥有高明的医术外,还拥有一颗关爱病人的心。她的言行举止之间,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林巧稚诲人不倦,精心育才,非常注重接班人的培养,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她尤为重视提升年轻医师的医德修养,注重培养他们关心病人的服务理念和严谨、细致、耐心的医风。她告诫年轻人说:“医生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感情、意愿、要求,有家庭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不能做纯技术的专家,不要只凭数字报告下诊断开处方,要到病人的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悉心观察、关心、照顾病人。”

       林巧稚还一次次语重心长地对她的学生说:“作为一名医生,你的一举一动都要为病人负责,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现在这个人对你说,我把生命交给你,那么你还能说什么呢?说你冷?说你饿?说你困?你只有全力以赴去抢救病人,才对得起医生的称呼。”

       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值班和休息,而林巧稚却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孕妇都是我的职责。”她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身边的年轻医生深受教育。她说:“我愿为年轻同志当铺路的石子,向上的梯子。你们就大胆地踩着我的肩头上吧!”

       林巧稚医术高超,心思澄明,用自己的技术和德行,无私地为病人服务。病人在她心中永远被放在第一位,在她80多年的人生中,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林巧稚的博爱宽容,她的仁爱至善与崇高信仰,无不凸显出一位苍生大医的博大情怀。她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这清澈如水的生命之音,给了她人生的无限安慰。而她,也把自己全部贡献给了这一神圣的事业。

       林巧稚从鼓浪屿日光岩的小路走来,以大海一样的情怀,在医学的殿堂里播洒爱心。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盛的爱,无数病人把她当作亲人,向她诉说心声。她没有子女,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无数孩子叫她妈妈,亲吻她的脸颊。

       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全都无私地献给了妇产科事业和她的病人。在她晚年病重的时候,仍然顽强地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忘我地为病人服务。她说:“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的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在她病情恶化生命垂危陷入昏迷的时候,还断断续续地喊着:“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中国(2001)纪念封: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纪念,左侧封图为林巧稚大夫怀抱新生儿的照片和北京协和医院建筑,上方有她所说的一句话:“我是人民的一员,一个替人治病的普通的医生。”这句话,充分体现出大医大海一样宽广的情怀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因病在协和医院去世。她像蜡烛一样,为了神圣的医学事业和妇女儿童的健康,在白色圣殿里燃尽了自己的一生。

       在她的追悼会上,人们写下了这样的幛联:

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

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

       这些话语,生动地总结了林巧稚开拓妇产科事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大医人生。

       在林巧稚身上,凝结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她一生寻求知识、追求真理、敬畏生命,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乐观向上的态度、光明磊落的胸襟,深深吸引、教育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是一个没有沾染功利之心的人,她同情、体恤病人的疾苦,对病人亲人般的贴心关爱,常令病人感动不已。她给予病人的挚爱之情,是对人类病痛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悲悯。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精湛技术和无私大爱,在时间的流转中,展现出医学最温情的一面,体现出医学人文的最高境界。

       当岁月流逝,时光飘向遥远时,她的精神与情操,依然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时时梦回毓园,感受大医的崇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像她一样的医务人员,把梦想当作信念,将付出视同快乐,燃尽一生来实现当年学医时的最初理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奋斗终生!

中国(2021):林巧稚大夫诞辰120周年纪念,寄自林巧稚大夫出生地厦门鼓浪屿的原地纪念封,左侧封图为林巧稚大夫头像和诸多孩子的头像,凸显出大医“万婴之母”的形象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YIXUELISHI

微信号 : 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份几十年前的病历刷遍朋友圈,她一生未婚未育,告诉你什么叫医者仁心
我能想到的最美丽的一生纪念林巧稚先生诞辰114 周年
她一生未嫁无子,却被称为万婴之母,她的墓志铭寥寥数字,却让每一个人由衷钦佩…
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她活到82岁,60年亲手接生五万多婴儿
她一生未婚,却有了5万多个孩子,包括袁隆平
她被誉为万婴之母,接生袁隆平等五万名婴儿,自己却没结婚没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