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邮说医学史73:张积慧

邮说医学史73:

护士长日记——张积慧

       2003年初夏,正当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与非典搏击的关键时刻,一部记录了抗非第一线真实场景的《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感动了无数的人。许多人为此潸然泪下,深情赞叹危难时刻白衣战士的无私奉献。

《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封面

       日记主人公张积慧,当时就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2003年2月15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受命组建非典临时隔离病区,接收外院转来的重症非典患者和在抢救非典患者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医务人员。就这样,包括张积慧在内的一批医生、护士临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集体。张积慧抱着买了“单程票”上抗非前线的想法,含泪告别丈夫与女儿,无悔地走进隔离病区,临危受命担任护士长之职,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隔离病区的每一个日子,那些人和那些事,那种集体的精神和集体的力量,都让她深深地感动,驱使她在每天救治患者劳累10多个小时之余,在夜深人静之际坚持记日记,以真实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将隔离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战役中的点点滴滴,详细记录在她日记中难忘的46个日日夜夜里。

       在被广州人民称作英雄花的木棉花儿绽放得最火红的时候,在非典疫情不断蔓延、社会极度恐惧、谈“非”色变的日子里,张积慧用笔下的一字一句,定格下了隔离病区里这群白衣战士无所畏惧、救死扶伤的旷世风采。她既是抗非第一线的目击者、记录者,又是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的亲历者、搏击者,因此她的文字尤为真实、宝贵。日记所记录的不仅是她一个人和她们这个群体,而是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平平常常的字句,不过5万字,却感动了无数的人。十九年后的今天,阅读这些由一名普通护士长于非常时期在非常战线上记录下的非常日记,于我而言依然心潮腾涌,情动深深。

       医护工作,原本平常,可在非典面前,却表现出了伟大的人性。隔离病区没有硝烟,却胜似战场。面对生死抉择,医务人员没有退缩,有的只是与毒魔的顽强搏斗,与时间的不停赛跑。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又冲上去。他们宁可自己痛苦,要让别人幸福;宁可自己危险,要让别人安全,表现出不畏危难、舍生忘死的非凡勇气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他们用职业的操守、无边的大爱和赤诚的奉献,用汗水、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美的天使颂歌。

中国(201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有时候,人生如四季,回首处,多少春花秋月。经年回眸,那些无法忘怀的瞬间,那些让眼角湿润的时刻,会在如水的月华下,花开在你的面前。十九年后,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重读《护士长日记》,凝眸记忆的扉页,轻触时光的片段,当年那个不平凡的春夏,隔离病区那些感人的场景,像浸润了月辉的花瓣一样,一片片清晰地绽放在眼前。

第1天,2月15日星期六:上午我去天河城购物,11点30分手机突然响了,护理部冯主任在电话里说:“医院要成立一个非典型肺炎的病区,初步决定设在空置的旧病区楼内,抽调你病区的护士们去,你吃过午饭后立即回医院,并通知所有休息的护士回来。”

       第2天,2月16日星期日:现在这个病区被命名为“临时病区”,护士小冯把自己调到临时病区护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事打电话告诉家人,电话那边妈妈、姐姐、弟弟等人立即大哭起来。小冯对妈妈说:“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后退。我还没哭呢,你们更不要哭了,也不用担心。”

       第3天, 2月17日星期一:记得刚入行的时候,我们曾经庄严宣誓:“无论何时何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高贵与卑微,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虽然我们一直在从事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工作,也曾经无数次无偿地加班加点,但直到今天我才领悟到这誓言的深刻含义。”

       第4天,2月18日星期二:我看到赵子文主任在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的距离只有20厘米!之后,护士姑娘们又为患者吸出带毒性的痰液约50毫升、更换因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裤子……事后我问赵主任及刚参加抢救的护士们,当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赵主任说:“只想快点插好气管接上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护士说:“当时只觉得手不够用,恨不得再长出只手来赶快把所有的事做好。”

       第5天,2月19日星期三:医生们每天不停地巡视病人,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而护士姑娘们手脚不停地执行着医生下达的医嘱,加上她们都穿着工作衣、隔离衣等几层的衣服,戴着厚厚的口罩,在病房里来回地穿梭,一个班下来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了。

       第6天,2月20日星期四: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拖班的时间就更长了,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吃晚饭时,我问她们,护理部成立了护理人员的第二、第三梯队,如果要替换你们,你们下不下去?想都没想,她们立即回答说:“不下,既然来了,就不下去,除非倒下。”

       第7天,2月21日星期五:我院到市第八人民医院支援的护士梁健不慎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被送回临时病区。此次感染前,她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但她还是坚持护理完一名重症病人后才走下工作岗位,就这样,她不幸被传染上了。一个有着医学知识的护士,面对着工作职责与个人安危的选择,她义无反顾地履行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把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真正体现出“于危难处见精神”。 

       第10天,2月24日星期一:在这里住院的三十多名医务工作者,半个月前还曾经战斗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那时他们是那么的奋不顾身,一位医生说:“抢救病人的时候谁还想得到他是'毒王’啊,救人命要紧。”就这样,一些勇士在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是那么的不甘心,其中一位染病的医生在梦中还说道:“激素……加量。”

       第13天,2月27日星期四:近两天天气闷热,我们戴着的24层纱口罩使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大量的工作常使大家汗流浃背,湿透两层工作服。今天上午,两位可爱的护士终于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她们像受伤的战士一样被大个子医生背到了休息室,回过神后的宋玉萍第一句话就是:“我没事了,让我上去加药吧。”我每天都会听到、看到类似的事情,这些朴实的言行体现了我们这个战斗集体的凝聚力。

       第19天,3月5日星期三:钟医生迅速给病人颈部皮肤消毒,在锁骨上窝部位切开皮肤,止血、分离皮下组织,放入橡皮引流条,见有大量气泡逸出,提示引流通畅。我无意中看了一下窗外,天已发白,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结束了,我们又赢了。

       第25天,3月17日星期一:自2月20日成立临时党小组以来将近一个月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收到了12位同志的入党申请书。在这些入党申请书中,字字句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我义不容辞地来到临时病区,决不退缩,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请考验我!还有几位不约而同地写道:临时病区的党员一心想着工作,想着病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在临时病区的经历和锻炼将是自己人生当中的一笔财富。

       第38天,3月24日星期一:前天加班抢救病人,瘦小的康青终因体力不支病倒了,体温38.5度,尽管各种迹象表明不像非典,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往那个方向想。梁护士长暗自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埋怨自己照顾不周。后经抗炎治疗后,小康的体温恢复正常,胸片证实无异常后,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梁护士长破涕为笑,真是虚惊一场。

       第46天,4月1日星期二:到今天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74名患者,治愈出院70名,现在只剩下4名患者正在康复中,暂无新病人入院,全市新发病例数也正在下降,非典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难忘的四十多天,我深深感到我们这个集体的可贵。每个人都克服了自己的困难,顶住了超负荷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这是一种集体的精神,一种集体的力量。

       以上就是张积慧《护士长日记》里的一些文字摘录,我在感动中一字一句仔细阅读,透过这些朴实无华的字句,十九年前那些感动、难忘的日子,隔离病区那些惊心动魄、令人震撼的瞬间,一次次从日记的字里行间跳出来,鲜活在我的眼前。风过流年,往事如烟,时间汹涌的狂流,冲刷着喧嚣的红尘,带走了曾经的岁月,却无法带走《护士长日记》为我们留下的永恒记忆。当非典病魔向中华大地疯狂袭来,人们纷纷戴上口罩、躲进室内、谈“非”色变的时候,医务人员却将生死置之度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第一战线抛洒汗水与鲜血,用生命与死神进行殊死搏斗,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以无所畏惧的精神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天职。这里没有硝烟,却有战斗;这里没有炮火,却有牺牲。透过《护士长日记》的一字字一句句,我听到了灵魂的歌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大版张,透过右上方边纸上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仿佛看到了张积慧护士长带领护士姐妹们在隔离病区的日日夜夜

       张积慧的日记里,提到了许多人的名字。46天的非常岁月里,隔离病区共有三十多位医务人员战斗在抗非最前沿。他们克服困难,顶住压力,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每一个人都非常勇敢,许多感人的故事,很自然地发生在他们身上。为了阻止病魔的进一步猖獗,为了挽救病患的生命,他们甘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决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为社会树立了道义的榜样,为民族增添了精神的力量。正是他们无所畏惧的勇敢,顽强奋斗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人类的健康支撑起了强大的保护伞。

       抗击非典,我们风雨同舟;战胜非典,我们众志成城。永难忘——

       面对家人的担心、着急和挽留,医务人员饱含深情地看一眼父母、爱人与孩子,满含热泪挥手作别自己的亲人,毅然决然地走进非典隔离病区,以病房为家,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之中;

       非典病房,医务人员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衣,戴着一层又一层的口罩,全身被裹得严严实实,忍着口渴,少喝甚至不喝水,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

       医生不停地巡视病人,护士忙碌不停地做好护理、执行医嘱,一个个匆忙、执着的背影,一层层厚厚的隔离服,全被汗水浸透了;

       医务人员在抢救“毒王”这样的病人时,早就忘记了这是传染性最强的病人,忘记了自己是否会被感染的恐惧,而内心害怕的,是自己的治疗措施稍有疏忽,病人就永远站不起来,见不到他们的亲人;

       医务人员紧挨着传染性极强的重症呼衰病人,为病人吸痰、清理呼吸道、上呼吸机,病人剧咳时喷射而出的痰血溅了医生、护士一身,没有一个人后退;

       医务人员为了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不同的方案对病人进行对照治疗,不分昼夜地对一个个临床数据、对指征和疗效进行连续的监测、观察、跟踪和记录,忘了吃饭,忘了休息;

       医务人员满脸通红,抹着头上的汗水从抢救室里走出来,嘴角展露出一丝丝的微笑,仿佛在说这个病人终于抢救过来了,真开心;

       医生护士与非典病人零距离接触,没有丝毫的畏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毫不犹豫就冲了上去;

       当有医生护士被告知调到二线去休息时,大家都自告奋勇地想继续留在一线,把危险留给自己,让其他同事安全……

中国邮政《爱心天使、时代英雄》个性化邮票小版张,左侧边纸上印有“鲜花献给无私无畏的白衣战士”字样

       《护士长日记》里的平凡文字,记录下了非常时期医务人员不平凡的事迹,内容详实,朴实感人。张积慧和她的临时医护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勇敢地与毒魔搏击,面对困难他们没有人退缩,更无一人掉队。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前赴后继;没有凌云壮志,只有大爱之心。他们在隔离病区的战斗生活,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感人肺腑。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是无私奉献的楷模,是护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美天使。

       张积慧在《护士长日记》中说,记得她刚成为一名护士的时候,曾经庄严宣誓:“无论何时何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高贵与卑微,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张积慧和全国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一起,以南丁格尔为榜样,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用医者的仁心仁术,默默地实践着救死扶伤、呵护生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誓言。

       曾几何时,医务人员为了救治患者,放弃了节假日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与爱人花前月下的浪漫,忙碌在抢救室里;曾几何时,白衣战士完全不顾会被传染的危险,在抢救中为病人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曾几何时,当患者大便不畅时,医务人员毫不犹豫地用手指为患者将硬结的粪块一点点抠出;曾几何时,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不解、抱怨甚至谩骂,医生护士表现出高度的包容,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心情,继续全身心地为他们治疗……白色圣殿里,医务人员用一个个真诚的微笑,一次次轻柔的抚摸,一声声温情的安慰,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关爱着每一个患者,倾情守护人类的健康。

《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首日封

       2013年7月5日,一个灿灿的夏日,我专程来到万类竞绿、百卉争妍的美丽花城,走进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坐在张积慧的对面,与她倾心交谈,对她细细端详。我虔诚地聆听她对往事的追述和对护理工作的倾诉,那一刻,深藏于心中的期待,在蓦然间泛滥。眼前的张积慧已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她身穿洁白的护士服,头戴燕尾帽,娇小的身躯和敏捷的思维给人以精明能干的印象。她热情地为我们让座,请我们喝茶,真诚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使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动。

       张积慧为人热情,真诚,善良。她很健谈,询问了一些我院的情况,问到了我院的文化建设和护理工作。很自然地,我们谈到了当年的抗非往事。回忆起那段日子,她依然很动真情。她说当年广州市一院建临时隔离病区,主要是为了救治病倒的同行、收治兄弟医院转来的重症非典患者和控制疫情的蔓延。当时大家压力很大,也怕自己被感染,但更怕的是治不好病人。当病人出现险情,大家全力以赴去抢救生命时,就真的什么也顾不上了,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当年,通过严密防护,通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最终实现了不漏掉一个病人、没有一个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预定目标,她对此感到很骄傲。

       张积慧告诉我说,抗非期间,广大医护人员冲锋在第一线,舍生忘死,全力救治,体现了良好的职业修养。在那场战役中,广东省卫生系统的邓练贤、陈洪光、叶欣和范信德等四位同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当年那段抗非往事非常重视,2006年在广州雕塑公园建造了大型非典纪念组雕《保卫生命》,并为四位烈士塑了像。就在半个月前,广东省刚召开过抗击非典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广东省相关领导、钟南山院士以及包括她在内的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她说,大家在发言中纷纷表示,抗击非典战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伟大的抗非精神,锻炼了坚强的医疗卫生队伍,促进了政府的信息公开,推进了公共卫生事业,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抗非精神,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张积慧护士长把她参加抗击非典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的珍贵纪念品2003年邮票年册赠送给我,上面有出席座谈会的钟南山院士等专家、领导的亲笔签名

       张积慧说,在座谈会上,她作了发言,回忆了当年的情景,总结了抗非战役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有记者问她当年在非典隔离病区时,面对疯狂的毒魔却没有特效药,在这种极度无奈的情况下又是靠什么战胜非典的呢?她的回答是:“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精神就是特效药。”

       精神——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原因。非典时期每一位在一线与疫魔战斗的同行,与千千万万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前赴后继,全然不顾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大爱书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在伟大民族的精神大厦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张积慧动情地说,这就是我写日记赞美医务人员的主要原因。我们古老的华夏民族从来不缺精神,因为精神已成为我们的DNA,这种DNA根植于普通老百姓心中,根植于你、我的骨髓里。正因如此,每个时期都会有她绚丽多姿的精神符号。

       听到这里,我对张积慧肃然起敬。想当年,在那么大的压力下,面对不明原因的毒魔,她能以女性柔弱的肩膀扛起重大的责任,带领护理团队在隔离病区与医生一起勇敢地与毒魔抗争,竭尽全力救治非典患者,最终做到没有漏掉一个病人、没有发生一例交叉感染、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倒下,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真的太伟大了。现在我终于明白,她之所以能够带领团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靠得就是她所说的这个特效药——精神,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的精神,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在交谈中,谈到了广东省医务界牺牲的四位烈士,刹那间,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当年陈洪光烈士曾在她们的隔离病区里治疗过,后来转往了他院,讲到那一段紧张救治的日子,讲到陈洪光的最终离去,她无比动情。每年,她都要精选最鲜美的花朵,到雕塑公园四位烈士的雕像前去祭奠。四位烈士,已成了她心中最大的牵挂。谈到非典十年后的今天,她说,十年来护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的应急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各种应急机制和应急响应也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了。非典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管理上和专业上的进步,这次政府有关部门对当前禽流感疫情的处理方式,就充分体现了我们防控措施的先进、细密与到位。

       谈到当前的护理工作,她更是话语不绝。她以护理部主任的身份,带领着一支1200人的护理团队,在全院各个护理岗位上,与医生一起尽心做好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谈话中,她特别谈到优质护理服务,谈到病人满意度。她说对于浮在面上的很高的病人满意度,她是不看重的,她看重的是病人内心深处对医院、对医护人员、对服务的感受。她要求护士长们除了常规的满意度调查外,还必须做好住院病人的深度访谈工作,让病人说出真正的心里话,了解病人住院期间真实的想法,汇总后认真研究改进措施,及时改进,持续提高,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谈话中,她对护理事业的至深热爱,对患者的一腔真情,不时感动着我。

       这是一次快乐的交谈,以至于我们都忘却了时间在流淌。告别的时候,我把刊有《非典十年祭》的2013年5月号《吴中医苑》送给了她。她高兴地翻看着,称赞我院的刊物办得好。她为我们送行,一直送到电梯口,一定要进电梯送我们下楼,我坚决谢绝。电梯门关闭的刹那间,我看到她还站在那里向我们挥手,那一刻,感觉她是如此亲切,与我们如此贴近。

2013年7月,笔者与张积慧护士长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合影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奉献让我们更美丽
护理工作制度
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工作制度
​病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