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缝合伤口最早用棉麻线

缝合伤口最早用棉麻线

手术中,缝线用于缝合伤口、止血等重要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医疗耗材。在现代材料发明出来以前,数千年的时间里人们早就开始使用一些天然材料进行缝合,比如肠子、蚕丝、棉线等。

埃及壁画展示了肩部缝合术

第 一 代 缝 线 :来 自 动 植 物 。

关于外科缝合线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 3000年的古埃及时期。那时的人在制作木乃伊时需用香料、酒把内脏全部替换,为了恢复遗体的原本样貌,他们会使用棉纤维、马鬃毛来缝合切口。到了公元前 500 年,印度医师苏胥如塔记下了历史上第一次活人伤口缝合手术。为了尽量恢复割鼻犯人的样貌,他在印度北部开展鼻重建手术,术中需切取前额皮瓣,并将之转移至鼻子,缝合是重要一环。古代中国也有用亚麻、头发、猪鬃、草纤维缝合伤口的记载。当时的植物纤维缝合线主要是用亚麻手工制成的,可在湿润的环境中保持强度和韧性。古印度人还曾利用大头蚂蚁来咬合伤口,等患者的伤口闭合后马上将蚂蚁的头胸分离,将头颚部留在伤口处,类似于现代的皮肤缝合器。

第二代缝线:强调材料韧性。

除了来自动植物的材料,人们尝试用金属线进行缝合。公元 1 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提出这一想法。之后的几百年中,金属线成为常用的缝合材料。由于金属线易引发感染,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到了中世纪,人们开始用毛线进行缝合,虽然毛线比植物纤维、鱼鳔的拉力更强,但感染、过敏风险也更大。18~19 世纪,更强韧耐用的丝线开始用于结扎血管,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不吸收缝线,进一步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

第三代缝线:以可吸收为目标 。

在不可吸收缝线之外,可吸收缝线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公元前150年,罗马医师盖伦首次提出“肠线”概念,但受限于制造工艺,直到10世纪羊肠线才被广泛运用。埃及外科医生宰赫拉威在《医疗方法》中提出,肠线是唯一能溶解且被身体接受的天然物质,不需要拆线,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且材质柔软、易于操作。但由于这类线的吸收速度较慢,仍有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排斥的可能。而且早期肠线并不耐用,造成的感染也十分常见。

第四代缝线:使用灭菌工艺。

到了19 世纪,英国医生路易斯·巴斯德和约瑟夫·李斯特提倡对所有手术缝合线进行常规消毒,并开始使用灭菌的羊肠线进行缝合。这时的缝合线是由羊肠系膜制作而成,他们第一次尝试对“石炭酸羊肠线”进行杀菌,20 年后又对铬羊肠线做了消毒,1906年制成了经过碘处理的无菌羊肠线。由此开始,外科手术得到了极大提升,手术缝线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第五代缝线:追求先进材料。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天然材料的局限性,开始寻求用更先进的材料替代,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迅速发展起来。1931 年,第一根不可吸收的合成缝合 线由聚乙烯醇制成:1970 年,首根由聚乙交酯、聚乳酸等新型聚合材料制成的可吸收缝线出现了。这些合成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强度和耐久性等特点,成为现代手术缝线的主要材料。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应用于缝合线的研发。比如用天然胶原蛋白制作可吸收缝合线;在缝合线表面涂覆生物材料,促进伤口愈合;将缝合线制成纳米纤维,以提高其强度和柔韧性。

经历漫长发展后,手术缝线从最早的动植物材料,到动物肠衣、金属线,再到合成纤维材料的应用,每一次迭代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都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使手术缝合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和有效。未来,手术缝线的发展将更注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功能化,以满足不同手术需求,为患者造福。

作者:秦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术中的线会自己消失吗多久消失 手术线多久会吸收?
谁发明了缝线
手术室大揭秘之“外科缝线知多少”
说说可吸收缝线的优缺点
缝伤口和缝衣服用的线,一样吗?
剖腹产是“拆线”好还是“美容线”好?哪种不会让疤痕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