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物潮玩

从目前我们所发现的红山文化分布情况来看,除已发掘的辽西牛河梁遗址外,并且在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放汉旗、翁牛特旗、奈曼旗、库伦旗、通辽地区及吉林的农安、黑龙江的依兰县,皆发现红山文化遗存。这些被正式发掘或发现的玉器无论器型或者制作工艺皆与红山文化相似。

红山文化玉器材质多样

称其为红山前、红山后、前红山,后红山时期玉器。这些被统称为红山文化的玉器,分布面积极为广泛,除辽宁西部和内蒙占东部外,并跨越东北三省,连绵数千里。年代跨度约在距今4500-8000年。

透闪石玉质

1、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就我们较为普遍看到的,从矿物学的角度来说,主要为透闪石和蛇纹石两大类。透闪石类质地坚密,刻划硬度一般在4.5度一一6度左右。蛇纹石类,质地较软,刻划硬度大多在3.5度一一5度左右。由于两者矿物成分和玉理结构不同,其刻划硬度也各不相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所测出的玉石硬度,是玉器受沁后的硬度,而并非受沁前玉石硬度。

玉器的受沁部位

我们完全可以领悟:当一件石器、铁器、铜器或其它物质,在土层下埋藏百年、千年以后,自然会受到土壤中各种元素的浸蚀,这种浸蚀与侵害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受侵害物体,不但外观形象有所改变,而且原有质地也会改变。玉器同其它物体一样,受沁后其质地已发生质的变化。这种质变,说明出土玉器已不再保持自己原有的坚密度和刻划硬度。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以受沁后的红山文化古玉器的刻划硬度与现今岫岩玉相比较。显然违背自然科学规律,因而其结论不能成立。

玉器的受沁部位

2、红山文化玉器的矿物成分

有人将红山文化玉器与现今岫岩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认定两者所含矿物成分基本相同,因此断定,红山文化玉器即岫岩玉制作。

玉器的受沁部位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在正常条件下,自身特性都不会有较大的改变,这就是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比如透闪石类红山文化玉器,在其质地末遭受到破坏时,其所含有矿物成分自然与新玉无较大差异。而当玉质遭受到破坏时,各种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随之侵入玉理,其矿物成分必然有所改变。因此,以现今岫岩玉与出土红山文化受沁玉器做矿物成分比较,显然缺乏科学性,因而其结论真实性受到质疑。

玉器受沁部位与原玉质对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丹东瑰宝 ? ? ? ? 宽甸玉
第1176篇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2
为岫岩玉正名
岫玉鉴赏
现代仿古玉器常用玉料识别(一)
你的玉石籽料,买亏了吗?古代玉料产地,你都清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