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级大师为何也热衷设计“失败”作品?

果戈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截至今天,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多建筑设计界的大师,比如扎哈·哈迪德、贝聿铭、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马岩松等等。

建筑大师们的作品可谓是集艺术和美学于一体的一流名作,但建筑也不总是科学的、理性的、实用的,大师的作品,甚至大师开创性的名作,也有着一些“失败”的案例。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吧!

第6: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大师弗兰克·赖特的作品。

1934年,德裔富商考夫曼在宾夕法尼亚州,也就是今天美国匹兹堡市东南郊的熊跑溪买下一片地产,并邀请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赖特来为他设计一栋周末别墅。

赖特考察过选址环境之后,一直苦恼于如何设计这栋别墅。最后,受到溪水的启发,他创造性地将别墅与溪流结合在一起。

赖特大量使用自然因素,将别墅设计成自然中的一部分,仿佛是自然生长出来一般。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别墅周边的树木高低交错,溪水从平台下流出,使建筑同自然浑然一体,这也体现出了赖特“有机建筑”的建筑思想。

直到1937年,这个位于宾西法尼亚州瀑布之上的别墅,现代建筑史上的名作“流水别墅”,终于走进世人的眼睛!

“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音响飘入别墅,平滑方正的现代结构与粗石崖壁穿插交错。”谁不想住在水上住宅中,每天听着流水的潺潺声入眠呢?

作为赖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流水别墅”完美体现了赖特“有机建筑”的设计观念,更是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住宅!乍一看,这简直是要炸天了啊!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就在众人一片叫好的时候,这座名留建筑史的口碑却没了。

因为别墅坐落在熊跑溪上,所以房间常年潮湿,水汽弥散,无法居住。加上大量的霉斑侵占了墙体,导致房屋主人埃德加·考夫曼十分不满,甚至给“流水别墅”起名叫“霉居”。

而且每年到了雨季汛期的时候,溪水流量变大,水就会倒灌入房中。导致房中的地板都被泡在水中,家具都得搬出去。当然了,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流水别墅”成为20世纪最重要建筑之一。

第5.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玻璃屋)

范斯沃斯住宅是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得意作品。

如果你问一个设计师,现代主义最重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对方一定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提出这个设计理念的,正是大师密斯·凡德罗。

而密斯在自己的设计中,也将这个设计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最能体现“少即是多”设计理念的,就是他设计的“Farnsworth玻璃屋”。

Farnsworth玻璃屋是为一名单身女医生艾迪斯·范斯沃斯设计的,玻璃屋由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配以白色钢构架,加上通透开敞的立面构成。

除了厕所和浴室是封闭的,其它地方全是敞开的,没有任何墙壁,整个空间一览无遗。

大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轻盈飘逸的Farnsworth别墅位于河畔,透过透明玻璃墙与周围的风景环境相互呼应。主人坐在住宅里,大自然的美景仿佛与外面美景融为一体,一览无余!

但是这个设计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居住者的隐私一览无余暴露在外人面前。

建筑完工后,常常有好奇的人,慕名来看这座神奇的玻璃屋,甚至站在外面朝着屋内拍照。

主人艾迪斯·范斯沃斯曾这样形容居住体验:“我感觉我就像是一个徘徊的动物,永远处于警惕的状态,即使在晚上我也不能安眠。”

而且薄薄的玻璃又造成室内温度冬冷夏热,将“水深火热”这个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夏日的夜间,则有大群蚊虫追随灯光而来,导致玻璃屋建到一半就被迫停工了。

更惨的是,玻璃屋的位置在河边,不幸遭遇了多次洪水侵袭。洪水直接涌进室内,给居住者带来了无尽的困扰。1966年的暴雨,更是直接将Farnsworth玻璃屋洗礼了一次。

建筑完工之后,面对高昂的建造费用,以及各类无法忍受的问题,范斯沃斯甚至和密斯对簿公堂,甚至以欺骗罪的罪名起诉密斯,要求对方归还建筑开销。

第4:中银舱体大厦

“中银舱体大厦”是日本建筑三杰之一,黑川纪章设计的作品。

这件事还得从上个世纪说起,1960年之后,战后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居住空间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群怀抱远大理想的建筑师,将生物学“新陈代谢”的概念加以思考,畅想未来“乌托邦式”的居住环境,并将之运用在建筑上,这就是著名的“新陈代谢”运动

而“中银舱体大厦”就是少数得以真正实施的作品,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设计。

设计师的初衷是: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可以自由拆卸,老旧的模块还可以拆下来换成新的。据说当时还准备每隔几年就调换模块位置,风水轮流转,大家可以风景均享。

据说舱体式设计的灵感源于宇宙飞船,舱室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插入其中。舱内设置虽然精简但功能齐全,而且每个部件细节都打造的像工艺品一样精致。

然而,后来这栋由“巨型洗衣机”垒起来的高级住宅却几近荒废,由于成本问题被搁置,内部设施严重老化,漏雨、漏水成了家常便饭。

再加上大厦位于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有些业主甚至提议拆毁中银大厦,并将其改造成更具经济价值的现代化公寓。

第3:麻省理工学院—史塔特科技中心

“史塔特中心”是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设计作品。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一度被骂作是全球最“烂”建筑设计师,就连他妻子也曾吐槽他的设计图像极了“鬼画符”,但是他在1989年却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弗兰克·盖里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建筑明星,有人称他为“建筑界的毕加索”或“建筑界的编舞师”。喜欢他的人称他为天才,讨厌他的人叫他疯子。

就像下图这个位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的“舞蹈之家”,就像是两位舞者一样扭动着身体,是弗兰克·盖里最具争议的作品。

言归正传,麻省理工学院决定以两位主要捐助人的名字命名,由弗兰克·盖里负责,设计一个大型学术建筑体。

可怕的是,盖里再一次发挥了他那放荡不羁的个性,甚至狂妄地称该建筑“看起来就像一群喝醉的机器人在狂欢”。

在2004年春天建成,史塔特科技中心投入使用之后,麻省理工学院似乎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出现了3个问题:一是因为排水问题,室外剧场开始裂缝;二是冬天下雪的时候,雪和冰堆积在窗户和屋顶突出部位,堵塞了紧急出口;三是损坏了建筑物的霉菌在建筑物在砖面上疯狂生长,导致整个建筑物出现了持续性的泄漏。

由于上述问题,麻省理工学院花费了至少150万美元,雇用其它公司重建室外剧场,换上新的砖石、座位和排水系统。为此,麻省理工学院在2007年对盖里提出诉讼,要求盖里赔偿损失。

弗兰克·盖里回应说,麻省理工学院遇到的问题不足为道。他表示:“一座拥有70亿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建筑体,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小意思。”

第2: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是被誉为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

这名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2004年就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她的作品大胆创意,充满了科技感。外界给她的外号是:“曲线女王”。

熟悉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师都知道,著名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出自她的手,连著名的国内建筑设计师马岩松也是她的得意弟子。

广州歌剧院的设计理念来源于河谷概念,以及卵石在水中受到侵蚀的过程,所以坐落在珠江河畔的广州歌剧院,外观像河流中被冲刷之后,一块平滑细腻的鹅卵石,甚至一度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演场地。

然而,劣质的建材和施工影响了建筑的质量,最终,责任被归咎于低劣的施工以及广州潮湿的气候。而且在中国,复杂建筑都会赶在最后期限前匆忙完成,尽管标志性建筑挺立了起来,但预期寿命只有25年。

而且在广州歌剧院开放仅1年之后,剧院外表面的7.5万块花岗岩中,不少开始掉落。此外,玻璃坠落、墙壁和天花板产生巨大裂缝等问题纷纷出现,导致严重的泄漏问题。

对此,网友戏称广州歌剧院建筑表皮突变是“建筑皮炎”,甚至连扎哈也一度后悔担任广州歌剧院的设计。

第1:绿楼

绿楼的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世界上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大师”,这是世人对贝聿铭的赞叹。

国人最熟知的,应该就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了。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在纽约去世。离别之际,最令他放不下的是他“最美的小女儿”,他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

有人评论苏州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半部江南史。”

在这白墙黑瓦里,藏着一个江南的情怀。苏州博物馆本身便是一个艺术品,她的美,在于大师贝聿铭关于“自然光”的设计理念。

在1959年,贝聿铭的母校,美国麻省理工向他发出邀约,请他为地球科学中心设计一栋新教学楼。

贝聿铭果然是国宝级设计师,很快,他就设计了一座高达21层的混凝土大楼。

绿楼落成后,被当地居民评选为当年最美的城市建筑。

然而不久,大家尴尬发现,由于风力阻碍,这栋大楼入门处的大门有时根本打不开,这让贝聿铭十分尴尬,事后他承认,“我是麻省理工毕业的,然而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风洞效应!”

以上这些看似成功华丽的作品,却因为现实问题使其价值大打折扣。

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是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的。就像《梦想改造家》综艺节目一样,设计师辛辛苦苦设计出的房子,交给屋主之后,却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精心设计的工作室变成了杂物间,透亮的天井变成了晾衣间,极富情调的小庭院变成了闲置垃圾堆放处等等。

但是也有网友这样评论“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最美的时候,我认为是寒冷冬季的时候。屋下水流凝结成冰,周边植被枯黄,有一种静谧凄美,冷冷清清、凄凄切切之感!我感觉夏日不是流水公寓最理想的居住时间,冬季应该才是!”

“流水别墅是我心中最美的建筑,是现代建筑中最自然的建筑。一堆方块却能和大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自从高二那年,我被《读者杂志》上的“流水别墅”照片深深感动。大学选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筑学。”

还有网友留言:“个人觉得这些根本不是建筑设计师的问题,而是建筑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说到底,这些建筑虽然存在一些实际性问题,但无疑世界性名作开创的作品。相比功能性的“失败”而言,它们给时代发展带来的价值更值得肯定。

那么,你怎么看待大师这些“败北”的作品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四大失败建筑,其中一个居然四面都是透明玻璃
“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427㎡私宅惨遭“贱卖”?屋内收藏品曝光!一幅画比房子还贵
建筑大师贝聿铭 杰作矗立美中法
贝聿铭旧宅出售,价格狂翻40倍,房屋内景曝光
向大师致敬!800万美元 纽约买房 曼哈...
“让光线来作设计”——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