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新华:田园生活为何令城里人梦牵魂绕?

(陈书云摄影)

一个小院,几间房屋,背靠青山,前临溪水。

倚窗望田园风光,静坐听鸟唱蝉鸣,悠然闻花香醉人。

这是他遐想的田园生活,也是他追逐的人生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在寻找,寻找那方可以安置梦想的所在。

面对朋友的执着,我问他,为何如此向往田园生活呢?

他不是城市出生的,是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为何进了城市,还希望到农村去寻找“田园生活”呢?

他没有回答我,而是邀请我随他去寻找能圆梦的地方。

一次、两次……陪着他到乡村走得多了,慢慢地,我发现与他怀着同样梦想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在与这些人聊着聊着,似乎找到了让他们梦牵魂绕的答案。

这些答案,其实已被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以诗文作答。

我想,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首先希望的是能亲近自然。

说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不能不提大家耳熟能详的陶渊明,作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在彭泽县令任上,他只做了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归隐田园后,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等,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著有《陶渊明集》。

在他写的名篇《归园田居》五首中,其中第一首就写到了他的心思——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隐田园中,他最大的感受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请点击关注公众号)

“久在樊笼里”的陶渊明,在他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中,讲到了这个“樊笼”中的一些构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形成“樊笼”的构件,就有城市里的“车马喧”。

“车马喧”是什么,即是世俗的烦扰。

摆脱世俗的烦扰,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这就是我们大家都渴望的,那份轻松愉快、悠然自得的泰然宁静。

田园生活为何可找到灵魂深处的质朴与宁静?

关于这个原因,读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会恍然大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与其说这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幅画,描绘的是赏心悦目、清新淡然、温馨恬静的田园风光。

诗中洋溢着浓郁的乡间气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更是表达了诗人留连不舍的心情。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谊和乡村的宁静美好。

对于乡村的美好,诗人们总是不吝笔墨。

唐代诗人王建雨的《雨过山村》,就像一幅乡村素描——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中写出雨过后,山村中虽只有几家,但晨雨过后依然传来几声鸡鸣,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和谐,山村的恬静美好。

诗中还描绘了几位妇女在洗蚕,闲暇之余欣赏中庭的栀子花,彰显乡村生活的情趣和浪漫。

这首诗展现了美丽的乡村,让诗人的心灵得以在观赏到乡村风情时,达到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收获了松弛、宁静和愉悦的人生体验。

田园生活为什么令城里人梦牵魂绕?

答案,其实就在这些诗情画意中。

田园是什么?相比于城市的喧嚣,田园是一个恬静的地方。

在这个快速蝶变的时代,人生需要快速跟进,但人生不能只有快,也需要适度的慢。

有人曾感叹,慢蕴藏着大道智慧:慢下来,才能看见山脉的灵气,才能听见水流的呼吸,才能体会自然的至美,才能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发现久违的快乐!

在乡村,人们可以慢下来。于宁静中,感受到静谧带来的松弛、自然之美带来的愉悦。

结庐在青山绿水间,被缓缓流淌的溪水催眠,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唤醒,春夏秋冬看百花自放……这是城里人都向往的生活,这种生活乡村有。

在这样的乡村环境中,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放松身心。

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就写出了这种身心的自在“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回家,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都展示了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泰然宁静、欣然愉悦。

田园生活如此美好,怎不叫人梦牵魂绕?!

(敬请转发,点文后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
宋代的一首《村晚》,描绘了一幅村晚牧归图,满满的乡村生活气息
乡村田园的诗意生活
黄庭坚7岁写下一诗,便悟出一个道理,很多人却到老也看不透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