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咖啡适合你?学会了再去薅羊毛!

最近,某咖啡品牌先是因财务造假、股价暴跌成为新闻热点,后又因消费者疯狂下单,门店超负荷运转,APP小程序崩溃事件霸占微博热搜。

股市风云总给人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不过今天我们先不谈股票的事儿,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手中的咖啡杯里到底有什么。

你真的会挑咖啡么?

走进咖啡店,最让人犯愁的想必就是点咖啡的环节了。拿铁、摩卡、美式、卡布奇诺……这些五花八门的咖啡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挑选一杯适合自己的咖啡,避免“踩雷”呢?

话不多说先上图:

你也许已经发现,这些咖啡中的基础都是意式浓缩,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Espresso,被誉为意式咖啡的美味之源。

它是由高压水冲过密实的咖啡粉饼制成,萃取时水温在88℃上下,压强却高达9个大气压,相当于汽车轮胎压强的3倍。

经过这样的处理,咖啡中的物质可以最大程度地被萃取到水中。因此,意式浓缩的味道也是最浓郁悠长的。

在意式浓缩里加入水、牛奶、奶泡、奶油、糖浆,甚至烈酒就可以调配出咖啡厅里常见的各种品类的咖啡了。

牛奶可以让咖啡的口感更丝滑柔顺,还能起到稀释作用,让咖啡中复杂的味道变淡,更易入口。偏爱丝滑口感的小伙伴,选拿铁一定没错。

糖浆、奶油、巧克力、烈酒等原料的味道或者口感十分鲜明,与咖啡原本的风味叠加在一起,能形成层次丰富,结构突出的味道,相当于一杯“液体甜点”。如果你是甜食爱好者,这些用料丰富、层次复杂的咖啡也许更适合你。

按照萃取方法不同划分,除了前面介绍的意式咖啡,还有手工冲泡的滤泡咖啡和原始独特的土耳其咖啡等。这些咖啡由于成本更高,基本不会出现在常见的连锁咖啡店里,我们只能在一些小众的精品咖啡店见到它们。

对于资深咖啡爱好者,专业、学术的咖啡研究者,以及厌倦了常见咖啡,想尝尝鲜的你,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咖啡豆: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什么

讲了这么多,你知道咖啡是怎么从非洲的一棵植物变成你手中美味饮料的吗?小小的咖啡豆都经历了些什么?

咖啡是茜草科咖啡属真咖啡亚属的一类植物。能称之为咖啡的共有103种植物,但真正被制作成饮料的主要有阿拉比卡种咖啡、罗布斯塔种咖啡和利比亚种咖啡。

>>>>咖啡果

在我国它们也被称作小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和大粒种咖啡。我们常听到的“云南小粒”咖啡,其实指的就是产自云南的阿拉比卡咖啡。

我们常说的咖啡豆便是这个红色小果实内灰绿色的部分,它是咖啡果的胚,外面依次包裹着种皮(银皮)、内果皮(果胶)、外果皮。

采摘下来的咖啡豆需要经过初加工、手选、烘培、研磨等步骤才能变成可以直接使用的咖啡粉,其中初加工和烘焙是最影响咖啡风味的。

>>>>初加工

初加工主要包括日晒、湿处理、蜜处理3种方法,目的是为了去除掉外果皮和果胶,只留下胚和外面的银皮,此时的咖啡豆被形象地称作羊皮纸咖啡豆。

银皮咖啡豆

日晒又称“干处理”,包括日光摊晒、脱皮、去杂、分级等步骤,是最古老、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

曝晒过程中,需定时翻动果子,保证干燥均匀,避免滋生霉菌。果实的干燥过程最长可达2周左右,以使水分含量达到理想程度。

湿处理又叫“水洗法”。采收后新鲜的咖啡豆需要经历浮选、脱皮、发酵、洗豆、干燥、去壳、分级等工序才能成为银皮咖啡豆。

其中,发酵这一步最为重要。在厌氧菌或需氧菌的作用下,咖啡豆外难以去除的果胶会被分解为可溶解的物质,同时产生令人惊喜的独特风味。

蜜处理乍一听好像是要用蜂蜜来处理咖啡果,其实不然,这个工艺不需要任何蜂蜜,得到的咖啡的味道也与蜂蜜无关。

蜜处理又叫“半水洗”或“脱浆日晒”,它相当于湿处理和日晒法的叠加,需要把湿处理不完全的咖啡豆再拿去日晒。这样做会使少部分果胶留在咖啡豆外,质地如蜂蜜一般,蜜处理也因此得名。

根据日晒前残留果胶多少的不同,蜜处理又分为以下几种:

白蜜处理:去除90%~100%的果胶,开放干燥,口感纯净,口味平衡。

金蜜处理:去除75%~80%的果胶,开放干燥,口味鲜活,柑橘味十足。

黄蜜处理:去除50%的果胶,开放干燥,花香味浓,带有杏味。

红蜜处理:去除20%~25%的果胶,开放干燥,口味甘甜,口感如糖浆般丝滑。

黑蜜处理:保留全部粘膜,封闭干燥,干燥过程中咖啡豆也会经历发酵,口味香甜,口感醇厚,带有深邃的水果香。

不同程度蜜处理

>>>>烘焙

同初加工一样,烘焙也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咖啡的味道和口感,也是咖啡苦味的来源之一。

烘焙指将咖啡豆在高温下烘炒,让咖啡豆脱水、膨胀、酥松,使其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分解,展现特有风味。

烘焙可分为浅度、中度和深度烘焙三种,烘焙程度越深,酸味越轻,苦味越重。

咖啡的酸味主要源于咖啡豆中的有机酸物质,其他风味则主要来自脂肪、生物碱类、糖分和蛋白质等。

经过烘焙,浓烈的绿原酸大部分被驱逐,柠檬酸、果酸和奎宁酸等被保留,在不同烘焙温度下分解出风味物质。

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在颜色上有所差异

从150~170℃时的浅烘焙开始,美拉德反应反应开始发生,咖啡豆颜色加深,并且产生一定的花果香气。

随着烘焙程度加深,Strecker开始发生,产生醛类物质和氨基酮,醛类多有水果香气,氨基酮则是后续环化形成吡嗪类化合物的基础。

170~200℃的温度下发生反应,蔗糖等复杂糖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可溶于水的糖分子、麦芽醇和呋喃等香味物质,使咖啡豆的甜度增加,产生杏仁、焦糖和烤坚果类香气。

到了深度烘焙的阶段,就可能发生干馏反应,生成酚类和吡啶类物质,能产生令人愉悦的丁香风味和焦香等风味。

美拉德反应

咖啡豆中的有些物质会在烘焙的过程中相对保持稳定,比如咖啡因,它是咖啡苦味的来源之一。

精品咖啡豆从采摘时利用人工采摘

想不到小小的咖啡豆竟是经过如此的“千锤百炼”才来到我们身边。

你家楼下连锁店中的咖啡只不过是咖啡家族中的冰山一角,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还有更多奇特的风味值得我们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分非洲和美洲豆的不同 ,区分水果调性和均衡口感
【科普贴】蜜处理知识大全!冲煮之前先来了解一下
刚入坑手冲咖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豆子?
咖啡知识│ 咖啡果实的各式处理法
咖啡产区|哥斯达黎加八大咖啡产区介绍及蜜处理介绍
科普 | 咖啡是怎样炼成的,几种常见咖啡生豆处理法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