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因子
userphoto

2023.05.09 江西

关注

生态因子是一个生态学名词,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1]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生物,彼此不可相互替代,对生物的生存和代谢等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2] 

中文名

生态因子

外文名

ecological factor

适用领域

生产、生活等

所属学科

生态学

影响因素

光照、温度、水分等

概念释义

名词解释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3] 

主要特点

1.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各种各样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生物,不存在孤立的某一个生态因子单独作用。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大气,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就是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会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构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即使是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厍态因子也不完全相同。同时,生物本身对厍态因子的需求也在变化。 [1] 

2.     生态因子间的不可代替性和部分补偿性。生态因子中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条件(生活条件)对植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都是同等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就会使生物的生长受到阻碍﹐甚至死亡。这就是植物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同等重要性定律。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相关因子的增强而得到部分补偿,并有可能得到相近的生态效果。例如,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补偿由于光照减弱所引起的光合强度降低的效果。然而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也并非经常的和普遍的。 [1] 

3.     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形成是由于生恩因子规律变化的结果,如季节性物候、昼夜温差等生态因子的规律性变化导致了植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每一个生态因子或彼此有关联的因子结合对同一生物的各个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生态作用是不相同的。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同时,压态因子一旦对生物产生影响,其作用就不可逆转。 [1] 

4.     最低量率。每种植物所能适应的生态因子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死亡。如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9.4摄氏度,不能高于46.1摄氏度。所谓最低量率就是在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中,数量上接近于临界最低的一个限制植物的产量。这一规律是由德国人李比希(Lie big)发现的。他在作物栽培实践中观察到,作物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矿物养分,当某种矿物养分处于其临界最低值时,它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 [5] 

5.     空间差异性。生态因子在空间上不是均质的。不同生态因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直接影响植物的空间分布。随着任一生态因子在空间上按顺序增强或者减弱,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按顺序排列的现象称为生态序列。如北京附近的一些水体,在水体中间水深较大的地方出现金鱼藻等挺水植物,水稍浅时出现荐菜等浮水植物,接近岸边出现香蒲等挺水植物,上岸后首先出现苔草等湿生植物,随着地形部位的变化出现中生植物甚至中旱生植物,这就是一个随水分条件控制的生态序列。 [5] 

价值意义

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但通过生物间的交互作用会影响到群体。群落食物链中某环节的增减常导致连锁反应,例如,天气变化造成蝗群增长及其相变,继而导致迁飞,破坏迁入地的大片植被。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对于温度,各物种反应不同,有些物种能适应的温度却可能使另一些物种死亡。一般来说,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也不相同。环境在变,生物的适应性也会随之改变。一个物种可通过生理过程适应一个新环境,当新旧环境差别太大时,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适应过程,引种驯化便属于此类。在生物发展史中, [1]  作为选择因素淘汰掉不适应的物种。生态因子还可能直接诱发基因突变或重组,促进生物进化的进程。 [2] 

名词辨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子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故与生态因子的概念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 [1]  [3] 

术语分类

在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存在着很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其性质、特性和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各类生物的生存进化创造了无数的生境类型。各种各样的生态因子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非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因子(光照、温度、大气.降水等)、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其中,地形因子指地面沿水平方向的起伏状况,包括山脉,河流、海洋、平原等,和由它们所形成的丘陵、山地、河谷、溪流、河岸、海岸以及各种地貌类型。地形因子并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而是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间接起作用的因子。 [1] 

2.     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动物因子,植物因子、微生物因子及其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是由于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或者是通过改变环境而相互影响;植物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食料与栖息地,由此而引起的相互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包括和它们所形成的生物联系等。 [1] 

3.     人为因子。人为因子包括耕作因子和人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对于各种生态因子的改变(有意的和无意的)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1] 

应用领域

·            药用植物

环境生态因子种类众多,各种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其形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等都发生与生态环境适应性变化,特别在极端环境下,其结构、过程和功能通常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有利于药用植物在新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同时,药用植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也对环境产生改造的生态反作用,其中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的生存因子。此外,病原微生物、杂草等因子直接影响植物本身,有的(如地形、地貌等)通过影响生存因子而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4] 

药用植物在各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轴上,存在一个能够生存的范围。该范围两端是植物能够耐受的极限,分别为最低点和最高点,中间是生命活动的最适宜点,这三点合称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响应的三基点。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跨度,称生态幅;适宜区到最低或最高点之间的区间称耐受区,此时药用植物生命活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称胁迫;当胁迫超过植物自身调节能力极限时,潜在损伤将发展成不可逆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个体生态学
能量环境——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起走近这个新兴交叉学科——中药品质生态学
【课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_观赏树木学8_3.1基本概念与规律
四数龙胆,植物引种驯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