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荣和烧坊王家,源自赤水河畔的茅台镇的百年传承!

赤水河,一条源自彩云之南的美酒河,有诗人赞美之: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众所周知,水是酒的血,当赤水河途径茅台镇的时候, 和当地的土壤岩石环境形成独特的的环境。

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土岩,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溶解了红层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变得纯净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断地渗进赤水河,这也是茅台镇酿出的酒为何会酱香突出,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原因。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以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清咸丰初年吴振棫《黔语》记载:“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赁皆烧春也。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釀,名茅台春,极清冽……”。提起茅台酒,就不能不提巴拿马1915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茅台获得金奖,而当初茅台镇选送的酱香酒,就是由当时的荣和烧坊的王家选送,另一部分是“成裕烧坊”选送的。可以说,荣和烧坊就是茅台酒的前身之一,而开创经营荣和烧坊的王家,则见证了茅台的百年荣耀。

清朝同治年间,仁怀县城三官楼石姓复业无嗣,抱养礼博里二甲笠堡庄人王映奎(更名石荣宵)继承产业,映奎更名石荣宵后,娶王氏为妻,纳郑氏、陈氏、梁氏为妾,长子王连城,名体芳,娶郑氏,有子秉能、秉恩及女秉娴,次子王鸣珂娶陈氏,生少章(1878~1930),又娶梁氏生泽生(1891~1845),王少章娶袁氏生秉坤(《族谱》写作丙坤)(1907~1961),少章又娶陈氏生秉均(1912~1962),陈氏又为少章生女秉烈,长大后去成都求学定居。

王鸣珂次子王泽生在少章故后,接管家政,泽生任过仁怀县茅台区长,娶妻周氏名善富,生子王秉乾(1916~1951)、王秉怀、王秉权、王秉龙、女王秉媛。王秉乾在王泽生故后,与母亲周氏同主家政及酒业经营。茅台村另一富人王立夫既经营盐号,有投资酿酒。其谱说落业祖名王振发(1793~1875),江西吉安府人,逃难入籍,帮“天和”盐号张老板家,因勤劳机智,做了张家上门女婿而发迹。

光绪5年,王振发的幺儿王立夫、石荣宵(王映奎)、孙全太各出资200两白银 办起了“荣太和”酒坊(以三股东年龄排序,石荣宵取“荣”、孙全太取“太”、王立夫以“天和”号之“和”取入),石荣宵管财务,21岁的王立夫管销售,孙全太因常年在在跑生意只参与年终分红,开始酿造起了酱香酒,并畅销各地。

时间到了1914年,当时美国洛杉矶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时的贵州指定,荣太和烧坊用两百斤“回沙”茅酒装瓶送筑运京,再装船运往巴拿马参加万国博览会,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级的博览会。

第二年,1915年,仁怀县温水分县单独设习水县,孙全太忙于在家乡长沙扩充势力,辞掌柜事务,后与石荣宵谈判妥协,经仁怀县知事裁决,石荣宵退二百两银子(股金和利息)给孙全太,“荣太和”变为“荣和”酒坊。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一鸣惊人,获此次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自此,茅台酒终于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跻身世界三大名酒行列。其时的《旧金山报》对荣获金奖的中国玉液茅台酒做了专门的评价:“中国名酒风味独特,又以冰晶而显其长,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睐。”至此,“茅台酒”以“酒香为媒”成为博览会上的明星,并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开始享有“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美誉,蜚声中外,“王茅”更是被尊称为“天下第一茅”。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并无茅台酒这一正式名称,当时的茅台镇的酿酒仍然是作坊式生产,最后当的政府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选取当时较大的“成义”、“荣和”两家作坊的酒样参展。获得金奖后,针对奖牌归属问题,当时的贵州省长公署进行了调查,也无法确定归属问题,当时贵州省省长刘显世以“和稀泥”方式判决:成义、荣和共同享有奖牌和荣誉。

不久之后,荣和烧坊在重庆的报纸上刊登了广告,郑重澄清此事:本烧房开设贵州仁怀县属茅台村里有年所,深蒙各界嘉许,民国四年远赴美国巴拿马赛会,蒙给奖凭、奖牌,由农商部转资来黔,承领在案。人所共闻此酒之特色,中外咸知,兹再精益求精,不惜工资改良造作,总期尽美尽善为目的,如蒙仕商赐顾者,请认明麦子商标为记,庶不致误,贵州仁怀县茅台村荣和烧房谨启(印篆写“荣和”在启字之后)。如今,位于茅台镇巴拿马1915广场上的不完整的酒罐雕塑真实再现了当年摔酒的一刻。以当年获奖时打碎的茅台酒瓶为原型的主题雕塑“茅台酒罐”,如今是茅台镇的标志景观。

位于茅台镇巴拿马1915广场的茅台酒罐,里面印有荣和烧坊在当时的报纸上发的原文,如实记载了荣和烧坊的这次巴拿马金奖之行。

王少章1930年辞世后,“荣和”由异母弟王泽生接管,王泽生民国初年读过贵州法政学堂,后供职于仁怀县经费局,接管酒厂已值壮年,此时孙全太后人孙明远在川黔边防司令侯之担部下任军官,借口股权问题找王泽生清算账目,王泽生只好送去千瓶茅酒了事。

1931年王立夫辞世,子王承俊年方十七岁,次年其母为承俊娶金沙几代为官且年长几岁的颜少禹为妻,到1936年王泽生还是让王承俊自愿退股退出“荣和”酒厂,王泽生退还了其本金并办清了退股相关手续。王泽生独家经营“荣和”酒厂至1945年辞世,后来“荣和”由泽生长子王秉乾(1919~1951)经营,秉乾毕业于贵州师范学校,任过茅台镇长,小学校长,他主持期开“荣和烧房”,窖坑由两个增到四个,酒产量由一千至一千五百公斤增加到三千五至四千公斤,后来又增加两大窖坑,产量最多能达到一万二千公斤。后来在1952年,“荣和烧房”,估价旧币500万并入“贵州省专卖公司仁怀茅台酒厂”。自此,位于茅台镇的荣和烧坊王家,见证了茅台酒的百年荣耀,特别是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高光时刻,也是荣和烧坊王家难得的荣耀辉煌。

本文由每日文旅整理编辑,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请备注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茅台文化溯源
茅台老照片,你不知道的茅台事|茅友百科
喝了那么多年茅台,可知酒中贵族的传承之路?
茅台的那些旧事
国酒之源——王茅 · 六三五三(成都)
这是一条价值不菲的河——神秘的赤水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