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法百年战争始末(1337—1453)

1066年1月5日,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王朝君主,虔诚的基督教徒,忏悔者爱德华在郁郁寡欢中死去,没有留下子嗣。诺曼底公爵威廉,凭借微弱的血统——他的姨祖母艾玛是忏悔者爱德华的母亲——对英格兰王位提出要求,但却被英国人拒绝。随后,威廉率军渡过英吉利海峡,黑斯廷斯一战中彻底击败竞争对手,登上英格兰王位,建立了英格兰的诺曼王朝,史称征服者威廉。从此后诺曼王朝的君主就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时间到了1154年,亨利二世继英格兰王位时。这位国王还拥有诺曼底公爵领、阿基坦公国和从父亲继承的安茹伯爵领,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都有大片土地,缔造了名副其实的安茹帝国。因为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杰弗里经常在帽子上饰以金雀花枝,所以这个王朝更加为人所知的名字是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著名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一时期盛行。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由金雀花王朝君主约翰王签署。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都源于该朝。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纷繁复杂,英法“百年战争”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1337─1360)

1337年5月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宣布因为英王爱德华三世背叛法国王室,剥夺其对阿基坦公爵领的权利。当年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派遣使者到巴黎面见腓力六世,收回了英格兰国王对他的效忠誓言,并正式向腓力六世下战书,公开宣示自己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依据是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已故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亲妹妹。“百年战争”爆发。

百年战争的根源错综复杂,涉及金雀花王朝历史的深处。英法两国长久的矛盾是英格兰国王作为阿基坦公爵的地位问题。1295年,英王亨利三世同意签署《巴黎条约》,以阿基坦公爵的身份向法王路易九世宣誓效忠,放弃了金雀花家族对诺曼底、安茹等地的权利主张。从此以后,两国就摩擦不断,要么是法王想将英王领地彻底收回,要么是英王想要之前放弃的诺曼底、安茹等地。

14世纪期间,低地国家——弗兰德斯——纺织业大发展,一方面法国始终想将势力范围拓展到弗兰德斯,另一方面英国又是当时最大的羊毛产地——弗兰德斯是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就导致了英法在与低地国家的贸易战中的直接竞争。英吉利海峡的航道和贸易线路的控制权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所有问题的本质也许在这一点:14世纪,法国的中央集权和政治制度化不断加强,封建制度开始向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转变,旧式的封建制度已经不再适应两国的新情况。就像有学者曾说“法国国王逐渐将公爵们的领主权削弱为单纯的土地权,将自己的宗主权转变为主权——而这对于英国国王来说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当时的法国比英国强大。法兰西王国的光辉盖过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国国王直接控制的土地占其治下领土的四分之三——只有弗兰德斯、布列塔尼等地还保有一定的自治权。法国国王还是教宗的保护人(或者说狱卒),从1309年起教宗就住在法国阿维尼翁。当时的法国人口是英国的五倍,经济繁荣,城镇和堡垒鳞次栉比。在军事力量方面,法国也胜过英国,当时欧洲战斗力最强大的作战单位是昂贵的重装骑兵,而腓力六世掌握着西欧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骑士部队。

相比之下中世纪的英格兰只是一个贫穷小国,人烟稀少,伦敦只有3万人。森林和沼泽的面积比耕地更大,唯一的财富是羊毛。英格兰国王也缺乏法国国王的中央集权力量,爱德华三世必须小心照顾议会中领主们的情绪,这些领主包括100名男爵、主教和修道院长。军事方面英格兰也比不上法国,尤其是英王始终平定不了英伦三岛之一的苏格兰,苏格兰人经常南下劫掠,让英王脸上无光。1327年爱德华三世在一场战役中被苏格兰人打败,据说还流下耻辱的眼泪,经他谈判签署的协定被称为“北安普顿耻辱和平”。

但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却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17岁时就领导十几个年轻的伙伴,发动了一次大胆而戏剧性的政变,干净利落的从他的母亲伊莎贝拉及其情人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

战争的开端是法王腓力六世对阿基坦的加斯科涅持续三年的进攻,同时派遣海军袭击和劫掠朴茨茅斯、南安普顿、康尔沃、肯特、多佛港、怀特岛等几乎所有英国南部地区。英国人的羊毛和葡萄酒贸易遭到严重威胁。另外腓力六世还与苏格兰结盟,对英国后院制造麻烦。

爱德华三世则主要采取外交手段。主要是采取贿赂低地国家和法国东部边境的领主和诸侯,这也是英法争端中英国人的传统做法。另外爱德华三世还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手中购买了帝国总督的头衔,法理上这个头衔赋予了他对低地国家诸侯的完整宗主权。同时爱德华三世也庇护了一个逃亡者——法国阿图瓦的罗贝尔,罗贝尔曾是腓力六世最亲信的谋臣和密友,后来不幸成为腓力六世的不共戴天的死敌。爱德华的做法让法兰西国王怒火中烧。

双方都竭尽全力筹集军费,组建军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爱德华三世说服议会同意开征“九分之一”税,向伦巴第银行家大举举债,典当了自己的两顶王冠。在与佛兰德斯的佛兰芒人结盟的时候,甚至只能将儿女和已有身孕的妻子留在弗兰德斯的根特作为人质,他的第三个得以长大成人的儿子被称为“冈特的约翰”,就是因为当时出生在根特。

腓力六世则以允许地方议会升格为“三级议会”的条件成功开征炉灶税、出口税和盐税,他还贬值货币,有意空缺教会圣职,以攫取任职者的圣俸,除此之外还向教宗借款。

1340年,法军继续对加斯科涅死缠烂打同时,又对爱德华三世在佛兰德斯的主要盟友佛拉芒人的攻击。爱德华三世亲率大军驰援盟友。6月24日在法国斯勒伊斯港,250余艘英国战船载着2.2万英军与190艘法国战船和2万左右法军对阵。笨重的柯克战船在海战中机动力基本为零,双方都采取攀爬敌船肉搏的战斗方式,武器的最大不同是法国人的十字弩和英国人的英国紫杉长弓。法军舰队指挥官战船用铁锁相互连接成三道封锁线,只留下最后一线的战船机动,以一种将战船做为城堡防守的心态投入海战。英格兰国王也采取了完全陆战的阵型,重骑兵搭乘战船居中,弓箭手战船两侧支援,二线预备队跟进——以海战来说,双方都是外行。但是英军长弓很快压制了法军弩手,经 8小时激战,法舰队第一线舰船被击败,第二线舰船兵无斗志,大部逃生。夜战中,第三线舰船也被击溃。至25日晨,法国舰队惨败,这场战役最终以法军骇人的18000多人伤亡告终,英军伤亡四千余人。

斯勒伊斯海战是英格兰早期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胜利之一,也从此成为英格兰航海史的一部分,永载史册。

1341年春天,法国布列塔尼公爵去世,争夺爵位的两个人分别是布鲁瓦伯爵夫人和孟福尔伯爵约翰,腓力六世支持前者为布列塔尼女公爵,后者随即前往英格兰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兰西国王。在随后爆发的布列塔尼内战,最终变成了爱德华三世的英军和腓力六世的儿子诺曼底公爵之间的战争。1345年孟德尔伯爵死后,爱德华庇护了他的儿子,并且最终帮助他夺回了布列塔尼公爵领,也因此爱德华始终拥有布列塔尼盟友。

1346年7月5日爱德华三世从波尔切斯特起航,13日在诺曼底的瑟堡北部登陆,开始了他的“骑行劫掠”——类似一种“全面战争”,与日军当年在华北的“三清”政策一模一样。英军一路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打到普瓦西,法国人从巴黎城墙上就能看到远处的浓烟。腓力六世在巴黎近郊集结了一支大军,爱德华率军北撤,在渡过索姆河北望佛兰德斯后,在克雷西停下来修整。这个时候的爱德华已经完全不担心了,即使战败也可以马上撤退到佛兰德斯。而且爱德华的主要意图也已经实现,他成功的把法国人的注意力从加斯科涅和布列塔尼引开了。

得知英军渡河成功后,腓力六世立即派出步兵北行追赶, 8月22日赶到亚眠时,法军兵力膨胀到英军的三倍。8月26日,法军陆续赶到,一整天都没到齐,而在腓力六世尚未决定是立即发动攻击,还是等到第二天时,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这支庞大的军队了——控制一支中世纪的庞大军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绝望之余,腓力六世只有下令冲锋,那时候已经傍晚,太阳开始落山。法军的先头部队是热那亚人的十字弩手,随后是步兵,最后是重装骑士。

这场战役可以用屠杀来形容。十字弩的射程和频率都不如英国长弓,法军冲锋路上的逆光,英军的以逸待劳,法军糟糕的组织和英军严密的阵型,英国长弓居高临下的优势,重装骑兵冲锋时的脆弱防御,英国人充足的弓箭储备等等,所用这些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很可能都没有意义,一场战役的胜利是由无数因素所决定的,而失败则可能只需要一个。

总之,直到深夜,英国人打退了法国骑士十五次冲锋,腓力六世在劝说下退出战斗,等到达6英里外的拉布罗耶城堡时,他身边只剩下6个人。而这个时候的英国人还不知道战斗到底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人还在感谢上帝让他们免遭灭顶之灾。天亮后,英军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山下的尸体超过10000具,其中有1524位勋爵和骑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波西米亚的盲人国王约翰,而英军只伤亡约两百人。

克雷西战役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在这之前,人们很少将英国人看作军人,认为法国才拥有欧洲最强的军事力量。而在此之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一跃成为基督教世界最有名的军事指挥官,英格兰军队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英国长弓成为各国争相装备的武器。英国长弓实际上起源于威尔士,射程150码,60码内可以射穿铠甲。用来制作长弓的材料,最好的是紫杉木,弓弦由麻绳制成,弓箭手通常需要带上皮革射击手套,一个弓箭手一分钟通常可以射出10到12支箭。克雷西战役中,英军大致有7000名弓箭手,经过测算英军弓箭手可能人均发射了150多发箭矢,这个恐怖数据真正诠释了什么叫“铺天盖地”。

打了个大胜仗的爱德华三世没有选择进攻巴黎,而是向海岸线推进,想要占领一个港口,他选择了加莱——这里距离佛兰德只有几英里,而且也是距英格兰最近的海港。加莱防御坚固,易守难攻,英国人最终选择用封锁的方式困死该城。到1347年8月,弹尽粮绝的加莱在看到腓力六世的援军撤走之后,选择了投降,此后的两个世纪,加莱都是英国人进入法国的门户。

爱德华三世从诺曼底登陆的攻势大获全胜,成功的开辟了第三条战线。在爱德华的大战略中,1347年的英国人,在北线的加莱,西南的加斯科尼和西北的布列塔尼分别站稳了脚跟。爱德华三世在一片赞誉声中,而腓力六世却绝望不已——钱花光了,军队被击败了,丢失了大片土地。

1347年9月,在教宗干预下,英法同意签订停战条约。

1348年6月,爱德华三世于温莎成了著名的嘉德骑士团。

1350年英国人赢得了温切西海战。

1350年8月22日,法王腓力六世逝世,他的儿子诺曼底公爵“好人”约翰登上王位,即约翰二世。

1350年至1355年是百年战争的低潮期,主要原因是黑死病。在法国,1348至1349年黑死病从马赛开始席卷全国,据说仅巴黎就有8万人死亡。在英格兰,首先出现病症的是多赛特,然后蔓延至全国,直到1349年在逐渐消失,据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黑死病。在黑死病的打击下,英法两国都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小规模的布列塔尼之战却闹出了大动静,“三十勇士之战”倒成了百年战争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1355年10月,英国人再次采取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法国发动进攻的策略,即所谓的三头蛇攻势。兰开斯特公爵登陆诺曼底,国王本人从加莱进军皮卡第,威尔士亲王则从波尔多出发劫掠朗格多克。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三世的儿子,英国王储,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黑太子”,这一称号据说来自他甲胄的颜色。

黑太子从波尔多出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杀烧掳掠,直到12月中旬才返回波尔多。在长达2000多公里的行军路线上,无数村庄、要塞、城镇、农田被摧毁,诸侯、贵族、主教和有钱人被抓捕,用以勒索赎金——这是利润最高的战争生意,而且这类“骑行劫掠”中,英军会杀光不值钱的俘虏。法国国王约翰二世也没有闲着,他召集三级会议为战争征税,虽然效果不佳,但也终于组建了一支大军,于第二年春天集结完毕。

1356年8月4日,黑太子在贝尔热拉克集结完军队后,向东北方开始进行另一场漫长的“骑行劫掠”。8月28日抵达距卢瓦尔河仅25公里的奥比尼,英军的侦察队与法军侦察队意外遭遇。黑太子由此得知法国国王正在一百公里外的沙特尔集结军队,目标正是自己。英军西行100多公里抵达卢瓦尔河上的图尔,意图与兰开斯特伯爵会合。但是一方面图尔无法攻克,另一方面兰开斯特伯爵杳无音讯,而法军主力又正从沙特尔浩荡开来。到9月12日黑太子决定南撤,但是到了9月14日,英军的侦察部队却在行军路线上发现了法军——约翰二世的军队赶到了黑太子的前面。

本来黑太子希望能够与兰开斯特伯爵会合,后世的历史学家猜测,他是意图寻求与法王的军队进行一场大会战,以建立自己的功勋,走出父亲的阴影。但是到了9月14日,黑太子就只剩下避战的希望了。教宗使者佩里戈尔在两军之间奔走,尝试避免战争,但终是失败了。战争不可避免。

1356年9月19日,普瓦捷战役,英军6000到8000人,法军24000人。这场战争究竟发生了什么,史学界仍然在争论。总的来说,似乎是英格兰的军队训练有素,组织有序,而法军缺乏有效的指挥和领导,他们浪费了自己的力量。再加上黑太子提前力排众议,布下一支160人的奇兵,趁着酣战正甚绕到法军身后,前后包夹一举击溃法军左翼,黑太子适时发出全线反攻的命令,让胜利女神的天平彻底倒向了英国人一方,而这一天对法国人来说,是他们开战以来败的最惨的一次。被俘的法国贵族不计其数,高达数十万镑赎金,其中最值钱的当然是法兰西国王约翰二世。这是金雀花王朝的王子对法兰西最具压倒性的辉煌胜利,这一战永久的奠定了黑太子的军事地位。

在约翰二世到达伦敦的时候,法国国内一片混乱,查理王太子只有18岁,王室正逐渐失去对局势的控制。纳瓦尔国王兴风作浪,扎克雷起义爆发。另一方面英法双方于1358年1月缔结《伦敦条约》,法国王太子把包括吉耶纳在内的三分之一的领土给了英国人。相应的爱德华三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但是爱德华出尔反尔,提出更加过份的要求,法国人无法接受。于是爱德华三世于1395年11月1日,从加莱出发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骑行劫掠”,所到之处,皆遭蹂躏,罄竹难书。1360年5月1日双方和谈,10月24日《布雷蒂尼和约》正式签署生效。这是英国人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让法国王室蒙羞,法兰西的国土千疮百孔,废墟遍地,农田荒芜,荒草丛生,野兽出没,人民苦不堪言。

(1369-1399)

1364年4月8日,法王约翰六世去世,查理五世继位。这位新的法国君主并不打算对抗英国,也不打算推翻《布雷蒂尼和约》,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布列塔尼的战争、纳瓦尔国王、佛兰德斯爵位继承问题、肆虐的匪兵兵团。

历经20年的战争,布列塔尼的归属还是悬而未决,直到1364年9月,曾避居英国的约翰击败竞争对手,从终于恢复布列塔尼的和平。

纳瓦尔国王一直在英法之间左右逢源,曾经给法王制造了很多麻烦。1364年5月,法军深入诺曼底,攻占了纳瓦尔的要塞,纳瓦尔同法国国王讲和,放弃了自己在巴黎附近的领地。此后,他就再无法对法国王室造成威胁了。

查理五世通过教宗,制止了弗兰德斯伯爵与英国人的联姻,理由是双方有血缘关系。最终佛兰德斯伯爵的女儿嫁给了查理五世的兄弟勃艮第公爵。

英法战争对法国造成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匪兵”横行,这些“匪兵”是双方军队的残留,尤其是英国人的军队解散以后遗留下来的。这些匪兵都很专业,以劫掠为生,大多还都有像样的指挥体系。他们毫无理由的破坏和杀戮,四处征收保护费。1361年甚至抓住教宗勒索赎金。1365年卡斯蒂利亚王位争夺中,其中的一方请求查理五世的帮助,查理使人联系能够找到的所有匪兵头目,帮助这位争夺者登上了王位,短时间内解决了匪兵问题。

查理五世对未来的战争也没有闲着,他花了很长时间来做准备。最主要的是筹措军费,他建立了一支由重装骑士和十字弓手组成的常备军,同时尝试建立指挥系统,将重装骑士每100人编为一队。他雇佣了一些新的指挥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些干脆就是匪兵,例如在之后的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杜盖克兰。在战术战略方面,禁止大规模的正面战争,以游击战为主,“虽然不能赢得一场战役,却能赢得整个战争”。

黑太子在阿基坦的统治很不得人心,整个1368年,查理的密探在阿基坦搜集到近900件针对黑太子的申诉。查理要求黑太子做出回应,黑太子非常震惊。爱德华三世发觉苗头不对,建议双方履行10年前的《布雷蒂尼和约》,查理不予理会,反而向爱德华下了一道挑战书。1369年6月爱德华向查理宣战,11月查理宣布收回阿基坦,战争再次爆发。

1369年仲夏,爱德华的三子“冈特的约翰”率领一支军队进入诺曼底,约翰选择的时间恰好是收获季节来临之前。虽然约翰一路烧杀抢掠,焚烧破坏,一直扫荡到巴黎城下,但他没能攻城略地或者取得什么会战的胜利,因为法国人采取的是费边战术。法国人即使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也不打阵地战。法国统帅杜盖克兰的战术就是突击、埋伏、夜袭和侵扰,在蒙铁尔战役等多场战役大败英军。英国人对此束手无策。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黑太子于1371年1月返回英国,他病得已经太严重了,三年前面对法王查理的挑衅就已经难以统帅军队了。回到英格兰的黑太子,一直卧病在床,很少公开露面,一直到1376年4月去世。

查理五世不断收回国土,英王的土地在一天天减少。1772年8月爱德华三世组织了一次庞大的远征舰队,花费高达90万英镑,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中途夭折了。不过英国人倒是组织过几次“骑行劫掠”,但没能发挥任何作用。到了1374年,英国人的阿基坦公爵领、吉耶纳、布列塔尼差不多都丢掉了,布列塔尼公爵逃往英国避难。1374年1月杜盖克兰和冈特的约翰签署了阿基坦全境停战协议。1375年到1377年,停战范围扩大到法国全境,双方对大部分领土问题都能达成妥协,只有吉耶纳主权的问题,双方都不愿意让步。

1377年6月21日,爱德华三世去世,享年65岁。王位的继承人是黑太子刚满10岁的儿子,波尔多的理查——理查二世。也就在同一年,英法战争再次爆发,双方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英国人挡住了法国人的大部分进攻,并且收回了布列塔尼的盟友。查理五世向英国人求和,表示愿意将阿基坦地区连同昂古莱姆一起割让给英国人,还愿意让自己的女人嫁给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但是与英国人交好的,新任教皇乌尔班六世已经给理查二世安排了另一桩婚事,波西米亚的安妮。查理五世最后一次和平的努力失败了。

1380年9月16日,查理五世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43岁。查理六世继位。

1380年的英格兰需要组建一支舰队,抵抗袭击英国南部海岸的法国和卡斯蒂利亚联合舰队。需要保障英吉利海峡通道的控制权,这就需要维持加莱、瑟堡、布雷斯特和巴约讷几座海港城市的驻防费用。议会被迫同意在全体民众中征收人头税,这直接引发了1381年5月英格兰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民变,史称大叛乱。在法国沉重的税收也引发了类似的起义。两国的经济都一落千丈。这个时候佛兰德斯出现了新情况。

从1379年法王封的佛兰德伯爵路易就为了控制佛兰德斯与根特的纺织工人交战,到1382年佛兰德伯爵路易战败弗兰德斯人逐渐控制了整个佛兰德斯伯爵领,于是佛兰德伯爵路易向自己的女婿勃艮第公爵求助,而佛兰德斯人则向英国人求助,但是议会下院拒绝为英王提供经费。1382年11月法军击败佛兰德斯人,次年勃艮第公爵腓力继承了佛兰德斯伯爵的爵位。

14岁的英王理查二世,就像所有少年为君的国王一样,一心想要栽培自己的党羽。他重用德拉波尔——他父亲曾经的仆人,宠信德维尔,疏远他的叔叔们。萨福克斯伯爵德拉波尔,没能重视肯特市的求救,让法国人得到了这个重要的城市,丢掉了佛兰德斯。他激怒了布列塔尼公爵,丢掉了布列塔尼。他还允许冈特的约翰率领远征军前往卡斯蒂利亚争夺王位,而当时的英格兰正面临14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入侵,最后这次入侵在1386年11也中旬,被法国人取消了。1385年18岁的理查二世亲自率军发动了一场让人失望的苏格兰远征。

1386年10月在所谓的“美妙议会”免除了德拉波尔和财政大臣的职务,组建了一个任期一年的委员会,审计王室财政、控制国库、掌控御玺和国玺——理查二世实际上被剥夺了政权。

一年后理查试图夺回权利,结果遭到失败,“无情议会”清洗了理查身边的亲信和盟友。理查不是个喜欢战斗的国王,英国人给他的评价是“胆小懦弱”。理查的做法是一旦亲政,对内重塑王室权威,建立横征暴敛的极权统治,对外走和平路线,甚至不惜出卖利益。这样的做法使理查众叛亲离。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 

1399年,理查出征爱尔兰,柏林布鲁克的亨利借机返回英格兰。亨利是冈特的约翰的长子,被理查驱逐并剥夺继承权。亨利很快纠集一大批支持者,成功的迫使理查退位,而柏林布鲁克的亨利就是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亨利四世。

(1400—1428)

1392年法王查理六世发疯,法兰西政权实际上落到了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的手中,两位公爵都决心要统治法兰西,在几乎所有重要决策上都针锋相对,法国政治分裂为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后者得名是因为他们的领袖阿曼雅克伯爵——其女儿嫁给了奥尔良公爵的儿子。

1407年勃艮第公爵约翰指示人杀掉了奥尔良公爵路易,随后在事情即将败露的时候出逃佛兰德斯,而法兰西则陷入两派武装对立的局面。1408年勃艮第公爵约翰回到巴黎,获得国王的赦免令,并以改革者自居,逐步完成了对政府的清洗。阿曼雅克派纠集了一支军队,封锁巴黎。勃艮第公爵约翰则向英国亨利四世求助,并许诺条件,亨利四世派出远征军,打破了巴黎的封锁。这时阿曼雅克派也向英国人求助,并且开出更高的价码。到8月亨利四世的儿子率军从科唐坦半岛登陆的时候,阿曼雅克派已经向勃艮第公爵投降,两派都不需要英国人的帮助了,但是他们只能用钱才能把英国人打发走。最终法国诸侯同意向英国人支付21万金克朗,这还不算英军将领额外索要的个人报酬。

1413年勃艮第公爵斗争失败,退回家乡。同年英王亨利四世去世,亨利五世继位。第二年,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还是僵持不下,两派又都向英格兰派遣使者,亨利五世则狮子大开口,只是通过谈判为战争准备赢得时间罢了。

1415年8月11日,亨利五世率军起航,在诺曼底塞纳河口的谢夫德科登陆。他攻取了富裕的阿夫勒尔港作为新的“加莱”,代价巨大,三分之一死亡,还不算生了重病的和伤员。亨利五世却决定把伤病员送回国,在阿夫勒尔港留下一支守备军,然后他将率领剩下的士兵来一次长途奔袭,去加莱。最初英军压根没有想到过会遇到敌人,他们甚至只带了8天的给养,而法国王太子的军队打算中途拦截,法军人数是英军的数倍。一直到索姆河,亨利才意识上自己的处境,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大雨的泥泞里,逃跑根本不可能。所有人都因为法军庞大的规模恐惧,亨利释放了俘虏,向法军指挥官传信,表示如果他能安全到达加莱,会归还阿夫勒尔港,并赔偿他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是法国人没有答应。

10月24日,继续向西行军的英军看到了可怕的一幕密密麻麻的法国人在距离英军半英里的位置布阵,前往加莱的道路被封堵了。

第二天,也就是1415年10月25日的早晨。整支英军按一字型一字排开,没有预备队。由于双方都想等对方首先进攻,所以战场上几个小时没有动静。最后亨利冒险让全军向前移动,重新布置阵地,推进到距离敌人250-300码的地方,差不多是长弓的有效射程,于是他们停下来,弓箭手将事先准备的尖木桩插入地面,在阵地前面排出一道密密的栅栏。

根据法国人的计划,第一阵的骑兵应该保持队形,从两翼夹击英军阵地。实际上英国人的两翼都有树林,夹击是无法实现的。本应有800-1200名重骑兵在军旗下集结,但最后只召集了约420人。法国人不仅没有足够的骑兵去冲踏英国弓箭手密集的队形,他们也无法排出密集的队形。这不仅是缺乏纪律的结果,也和战场的地面状况有关。

英军的5000名弓箭手,扬起长弓,齐射出箭雨。法国人一片狼藉,人仰马翻。法国骑兵攻击的失败还造成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无法控制受惊的坐骑,乱冲乱撞。随后赶到的法国下马重骑兵部队,也在战场上步履蹒跚。要避开战马践踏,而且还完全暴露在射手的箭雨下。不少法军披着沉重的铠甲迫近英军,两军开始短兵相接,重装骑士之间的战斗,由于从头到脚都包裹得毫无破绽,只能用力量将对方压倒,在这场乱斗中,英国人最初被数量压退,遭受了相当损失。国王自己也差点遭到相同的命运,围在他身边的十八个侍从全部战死,有人用战锤在他头上也重重的来了一下,敲下了头盔上的金边。亨利命令轻装的长弓手扔掉弓箭支援,轻型的装备此刻显得极为有效,没有盔甲的拖累,不会陷到泥中,他们轻而易举地把重装骑士绊倒在地。

就这样,法国主力部队的第一阵被打退了。8000名步战的重装骑士溃不成军,有些已经死去,有些失去知觉人事不省,有些倒在泥里或者被别人压住动弹不得。剩下的人昏头昏脑往回跑,撞进第二阵的几千名骑士中,使前面的混乱和悲剧一再重演。

战场后方,法国的第三阵依然完好无损,不少人骑在马上等着追击溃逃的敌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战局发展,他们最终离开了战场。

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法军损失了一万人,其中包括11位公爵和伯爵、120位男爵和1500名骑士,皇室总管在战斗中死亡,法军大元帅则被俘,而英军只损失了约300人,唯一重要的人物是约克公爵。阿尔库金战役也成了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例子。

1415年11月23日,亨利五世回到伦敦时,受到伦敦市民狂热欢迎。阿金库尔战役让亨利名噪一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勃艮第公爵,罗马教会都或多或少倒向了英国人,勃艮第公爵与亨利结盟,承认亨利是法兰西国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亨利为新的远征筹款简直易如反转,他利用这个优势扩充军事力量,打造“国王舰队”,并从海上和陆上同时向法国人发起攻击,屡战屡胜。当然,亨利的胜利也不仅仅是英国军事力量的功劳,当时的法国人内战正酣。1419年,英国人的势头让与亨利结盟的勃艮第公爵感到害怕,他试图与阿曼雅克派和解,但是在第二次和谈的时候,阿曼雅克派却乘机打死了公爵。这给了亨利可乘之机。到了1419年,整个诺曼底海岸线都是英国人的了——除了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此后,英国人对诺曼底的统治维持了30年,整整一代诺曼底人的记忆里,他们的君主是英国国王。新继位的勃艮第公爵也彻彻底底成了亨利的盟友。

1420年,在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后的主导下,亨利与查理六世签订协议。亨利成为法国国王的继承人和法国摄政,并迎娶查理六世的女儿。法国王后宣布由阿曼雅克派控制的法国王太子查理是她与一名情人的私生子。《特鲁瓦协定》是法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之一,与1940年贝当政府和纳粹德国签订的停战协定相差无几。其后,亨利与勃艮第公爵联手继续征服法国北部。1420年9月1日,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查理六世举行了入城仪式,英国人正式进占巴黎,开启了英国对巴黎长达15年的统治。

1422年8月31日戎马一生的亨利五世因病死在了法国万塞讷城堡,时年35岁。与所有丰功伟业的国王一样,他伟大功业的背后是一个烂摊子——3万英镑政府赤字,2.5万英镑债务,英国臣民贫困窘迫的生活现状和陷入死亡与绝望的法国人民。同年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也死了。于是,继位的亨利就成了二元君主,他是英格兰的亨利六世同时也是法兰西的亨利二世。而接下来的7年是英国人最辉煌的时代。贝德福德公爵约翰——亨利五世的弟弟——新任法国摄政、大将军索尔兹伯里伯爵是创造这一辉煌的最重要的两个人。另外还有一个人也举足轻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博尚,有人认为在15世纪的英国,没有谁比沃里克伯爵更具有骑士精神,他是那个时代骑士精神的理想形象。不过更加广为人知的是,就是他烧死了圣女贞德。在这段时间里,法兰西最主要的抵抗力量就是王太子查理——他手里只有一些孤零零的飞地。

英国人对法国的统治非常残酷,尤其是诺曼底。法兰西三级会议要拨给英国人补贴,盐税和葡萄酒与苹果酒的四分之一税,炉灶税等等让法国人负担沉重。另外英国军队的掠夺、抢劫、绑架勒索和保护费,在加上匪兵、强盗和“剥皮人”——他们经常把受害者的皮剥下来——的肆虐,农民的生活几乎过不下去了。到15世纪20年代末,英国从诺曼底获得的收入开始大幅下降——法国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

1424年,贝德福德公爵派索尔兹伯里伯爵托马斯·蒙塔古打败围攻克拉旺的法兰西-苏格兰联军,随后,贝德福德公爵指挥英格兰-勃艮第联军在韦尔讷伊会战中击败法兰西-苏格兰联军,巴肯伯爵、道格拉斯伯爵等苏格兰贵族均战死沙场,法国王太子军伤亡超过7000人,苏格兰援军全军覆没。韦尔讷伊会战被视为第二场“阿金库尔战役”,王太子查理的军事力量所剩无几,英国人还解除了苏格兰人干涉英法战争的威胁。英国人的全面胜利看起来指日可待。

这时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贝德福德公爵的步伐。英国格洛斯特公爵娶了女伯爵杰奎琳,并率兵侵入女伯爵的领地,而勃艮第公爵本来一心要获得杰奎琳的领地,于是这就造成勃艮第公爵与英国联盟的破裂。除此之外,格洛斯特公爵与大法官温切斯特主教争夺英格兰摄政,差点掀起一场英国内战。结果贝德福德公爵只好花了15个月的时间调节英国内部的矛盾,同时又花了大力气来调停格洛斯特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之间的矛盾,力图全面恢复与勃艮第公爵的同盟关系。所以直到1428年春天,局面恢复如常以后,英国人才开始期盼已久的大举进攻。

关于进攻的方向贝德福德公爵与索尔兹伯里伯爵有分歧,前者主张稳扎稳打,先谋求全面控制安茹,并把英军在法国北方的占领区与吉耶纳连成一片,但是后者认为应该占领奥尔良,并以此为据点直接攻击王太子派的心脏地区。最后索尔兹伯里伯爵的意见占了上风,但是这场始于1428年10月的围城战成了英国人的噩梦。首先索尔兹伯里伯爵非常戏剧性的阵亡,临阵换将的英国人本身就缺乏经费,兵力不足,自此就没能在奥尔良围城战中取得丝毫进展。另外,1429年4月30日,有一个人进入奥尔良,这就是圣女贞德。

(1429—1453)

1428年,一名不识字的17岁牧牛女贞德认为自己受到上帝的召唤,要赶走英国人拯救法国。从13岁起贞德就声称能听到特别的声音,1428年她的叔父曾带她找过王太子派,但没人信他,次年她又一次找到这里,这一次她见到了王太子查理。神学家对贞德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没有发现她有发疯的迹象,于是建议查理让贞德去奥尔良碰碰运气。

进入奥尔良的贞德宣称自己受到上帝的特殊眷顾,并在几天后率军突袭了英军的主要工事。这个时候的英军已经无力在进行这场战争,5月8日开始有序撤退。英军的撤退让法国人士气高涨,他们开始相信贞德带来了上帝的眷顾。6月12日法国人攻陷雅尔若。6月18日博让西向法国人投降。贞德的声望达到顶峰。

1429年7月,在贞德劝说下,王太子集结了一支1.2万人的军队,穿过英占区来到兰斯,在兰斯大教堂加冕为法国国王,即查理七世。贞德第一次以“国王陛下”称呼查理。在接下来向巴黎进军的过程中,贝德福德公爵挡住了查理七世的军队。9月8日贞德带兵进攻巴黎城墙时遭到失败,大腿受伤的贞德躺在战场上直到深夜——王太子的指挥官们没有试图拯救她。

1430年5月,在贡比涅城外的一次遭遇战中,贞德被一名勃艮第士兵从马背上脱了下来。教会法专家进行了漫长和不择手段的审讯,诉讼方指证贞德擅自在信件上签署基督和圣母的名,声称自己受到上帝启示,还声称自己一定会被拯救,这些言论都是对教会权威的蔑视。另外还有一些小罪名,比如穿男子衣服,这正是上帝所厌恶的。比如声称圣徒们说的是法语而不是英语,这也是僭越的妖言。1431年5月30日,法官判定贞德是异端,将她烧死在鲁昂的市场上,并让人看清楚,这只是个女人,当时贞德只有19岁。查理七世从来没有试图营救过贞德,不过他在20年后下令调差贞德死因,最终让教宗宣布对贞德的判决无效。直到1920年,贞德才被封圣,而在当时处决贞德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百年战争总归是一场利益之战、继承权之战、财富之战和地盘之战,而这些战争实际上都是少数人的战争,绝大多数普通平民是被裹挟着而已。而贞德似乎让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圣战——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在许多法国人心目中——于是也就让这场战争变成了所有人的战争,当然,现在看来贞德在当时的影响要比后世所认为的小得多。

如果说英国人只是为了打击法国人的反抗决心,消灭一个女抗英英雄,那也是不客观的。的确,很多英国士兵非常惧怕贞德,但并不是因为贞德代表上帝。至少在贞德死后的两个世纪里,英国人始终坚信,贞德是个女巫——女巫的魔力来自于魔鬼的交易——“让许多人的心灵远离真理,转向欺骗和谎言”。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也附和了这个观点,说贞德是“凶恶、残忍的女巫和妖妇”,还描绘了她与魔鬼交易的情景。

然而后来,这个来自于多姆雷米的女孩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比她在世时要多得多。中世纪晚期的诗人维庸认为贞德与其他闻名于世的女性并驾齐驱。从伏尔泰、萧伯纳到现代,许多大作家都对这位女性的故事着迷。而法国的传统主义者也将纪念这位女性作为真正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就当时来说,把英国人从法国赶出去,贞德所起的作用很小。

真正起作用的是勃艮第公爵。英国人守住巴黎之后,公爵发现英军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而且他想要得到杰奎琳伯爵的领地以及荷兰,这可能需要贝德福德公爵的友谊。另一方面英国人付给勃艮第公爵15万英镑,另外还把香槟省转让给公爵,同时付给他5万金克郎,以换取公爵两个月的军事协助。慢慢的贝德福德公爵稳住了局面。

但是法国土地上的破坏,田地的荒芜,无边的废墟,出没的狼群,饥饿的人民,这一切让法国人对英国人很失望。到了1432年英国人的地位明显下降。贝德福德丢掉了沙特尔——巴黎的重要的补给供应地。到了年底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妮去世,贝德福德公爵与勃艮第的联系缺了一环。而勃艮第公爵也终于得到了杰奎琳伯爵的领地和荷兰,他开始试探性的与查理七世接触。而贝德福德公爵为了平息议会对他的猜忌于1433年回到英国,他审查王室财政时发现,债务高达6.4万英镑,几乎是王室年收入的3倍。这一时期,盔甲和武器更加精良,新式火炮大量使用,战争的花费远高于爱德华三世时期。贝德福德公爵非常缺钱。

1434年英国人的开局不错,取得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但是各地危机四伏,巴黎险些失陷,诺曼底农民起义,英占区民众对英国人的敌意在加强。第二年勃艮第公爵找到《特鲁瓦协定》里的一个漏洞,开始背叛英国人,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在鲁昂去世了。这个来自英国的法国摄政,不管在他生前还是死后,都得到了大部分法国人的尊敬。多年后,有人提议摧毁贝德福德的纪念碑,路易十一世拒绝了,他说“让贝德福德葬在我的领土内,于我是一种荣耀。”贝德福德的尸骨此后就一直埋在鲁昂大教堂。

1435年查理七世与勃艮第公爵签订《阿拉斯协定》,勃艮第派与阿曼雅克派的纷争终结,查理七世得到勃艮第派的承认,勃艮第公爵抛弃了英国人。接着英占法兰西全境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1436年4月英国人终于丢掉了巴黎。1436年8月英国人在勃艮第进行了“骑行劫掠”,然后退回加莱,造成勃艮第与佛兰德斯的战争。

事实上在失去勃艮第公爵这个盟友以后,英国人已经很难在进行战争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体面而不激怒整个英格兰的情况下结束战争,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英法双方一直打打谈谈,边打边谈,但英国人已经没有什么战争进展了,基本处于守势。

1444年萨福克伯爵向御前会议申请了一份正式的免责证明,然后率团与法国人谈判,在法国人没有做出任何妥协的情况下签订了《图尔停战协定》,他还为亨利六世定下一门婚事,对方是查理七世的外甥女玛格丽特。消息传回国内,全体国民一片哗然。但是身在法国的英国人却表现出巨大的喜悦——他们终于可以拜托恐惧和危险了。

随后的几年里,虽然英国人表现的像是要永久占领诺曼底一样,但实际上亨利六世的年收入仅有3万英镑,仅宫廷花费就要2.4万英镑,王室债务接近40万英镑,英国王室根本已经没钱打仗了。诺曼底的英国驻军因为迟发军饷不断哗变、开溜,兵力越来越少。与此相反的是法国王室财政状况良好,税源和现金源源不断。

查理七世为了军事改革花了一大笔钱,供养了一支常备军,建立起职业化军队。1449年7月3万法军进攻诺曼底,尽管英国人想尽办法,但是1450年8月12日,法国人还是收复了整个诺曼底。丢失诺曼底在英国造成巨大动荡,下议院谴责萨福克公爵把诺曼底出卖给法国人,但这实际上更像是迁怒情绪下的寻找替罪羊。另外肯特发生一场危险的叛乱。

1451年4月法国人进入吉耶纳,通过战争和贿赂,很快几乎征服吉耶纳全境。1452年至1453年英国人对吉耶纳的远征是英国发起的最后一次努力,这次战役体现的爵士技术的革新其中一个就是证明了法国加农炮比英国长弓更有威力。1453年10月19日吉耶纳首府投降。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百年战争已经结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分钟看完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 (中4)
英法战争
简明英国全史(十六)百年战争下半场—忽悠男和忽悠女的大舞台(上)
英国脱欧,全怪六百年前一个美女!
圣女贞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