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陵评论||民间传奇:分乡民间故事二则/萧启权 袁国本
userphoto

2022.11.24 湖北

关注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294  总第1060
执编:元

    萧启权,笔名萧源。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大学文化,毕业于湖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年65岁,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有《诗文欣赏》《我的原创:梦回》《春天的颂歌》和乡村民俗文化研究《分乡的前世今生》等个人专著数部,曾数次参与全国诗词和散文丶教学论文竞赛,有多篇作品发表并获奖。

  分乡历史上的“武林侠客”——王达仔

   /萧启权(萧源)

    说到武林侠客,自古以来,分乡也不乏有侠客武功高手,他就是王达仔,本名为王达。因为旧时习俗,民间喜欢对一些比较熟悉亲近的人在真名之后或是小名、绰号后面加上一个字或是两个字,听起来就显得格外亲切悦耳响亮一些,比如,原名为“自智”,取号为“元明”等等。故而,王达,姓王名达,再加上一个“仔”,“王达仔”于是知道真名的人不多,知晓“王达仔”习惯称谓的反而不少。

王达仔本为分乡王家冲老屋场的人,离分乡场集镇大约五里路。生于大清乾隆年间。身高“七尺”有余(古时一尺为八寸),膀大腰圆,虎背熊腰。因其祖上博有良田,衣食无缺,家中打杂帮忙的长短工也不少,钱财不是问题又不喜读书,偏爱武艺祖上也只好随他的意,让他自小拜师学艺,打熬筋骨于是刀枪剑戟,无所不能,又练得一手“大摔碑手”。可谓力大无穷,足可断碑碎石,武艺高强,远近闻名。
一日,他睡至三更,起来照常进行“练功”。他穿好练功服,打起绑腿后,先抓起石锁和石斗左右举上举下数百回,又拿起刀枪剑戟耍了起来只听得呼呼风响,人影一团,兴致高处,大喝一声,“起”,只见一条黑影腾空而起仿佛一只大鸟高飞,不下丈余,引得早起做事的长短工高声喝彩,掌声一片。王达仔见露了行藏,索性就丢了刀枪剑戟,面对门前一口大堰练起轻功来。说起这口王家大堰塘,直径15——20米的距离,方圆几十丈。深有数丈。此时,只见他先吞一口气,然后,在远离堰塘20米处发力助跑,每步一米开外,越跑越快,到了堰塘边处,方圆数十丈处。猛地一提气,双臂一展,“嗖”地一声,像一只大鸟,轻飘飘的过去了。然后,又转身发力在纵跳飞跃回来。他举目看见观战的人掌声不断,齐声喝彩很是得意。可是,见其中有一人把头摇了一摇,表示不以为然。王达仔仔细一看,原来是三年前到家来打工的一个四川佬,身高一米七左右,其貌不扬,黑不溜秋的。就问:“你为什么摇头呀?那人说:这也没什么可赞之处;你看我的吧。说完,那人也不怎么用力,稍微往地上蹲了蹲,一个提气,飞过了大堰塘比王达仔纵跳的更高更远。然后,又不转身,”地一声,又倒飞回来。面不改色,心不跳,露了一手高明的“提纵之术。王达仔一看,遇到了高人了。于是便倒身边拜,祈求为师。这位川人一看,王达仔为人还算心诚,答应收他为徒,传其武功。
 三年之后,这位武学大师见王达仔艺业已成,就告辞回乡。王达仔要赠送许多的金银珠宝,师傅坚决不收告诉他,自己走的时候,朝去的地方行个叩头致礼就行了回家时不要惊动家人,然后赠送他一个红灯笼。王达仔自然照办,认真准备。
临行那一日,王达仔从早至晚一直侍奉在师父身边,敬了一天的酒食到了夜深更静的时候,师傅让王达仔拿来灯笼,点上蜡烛,交给他手上然后拿上行李,一声轻喝,走了,徒儿好自为之,只见师傅手提红灯,轻轻离地而起,像一缕青烟,飘飘荡荡地向西南而去了。王达仔看到师傅这高明的轻功火遁之术,追悔不及,泣不成声,赶紧跪地行礼此后再也不敢妄称大侠,轻露武功了。
那时候,宜昌至分乡,都是靠肩挑步行和骡马托运货物的。分乡又是地处远安、南漳到宜昌交通要道,许多地方的土特产要经此地来转运,比如蚕丝,大米,木炭,香菌,木耳,茶叶;还有什么山珍以及水果之类的货物转运到宜昌后,经水路远运到汉口,湖南或是沿海一带交易,或是再向北走陆路装运到京城一带,因为货物大,进行经商交易的商贩多,于是,为沿路安全起见,各个商贩老板就请的有镖师做保护。王达仔武艺学成之后,就做了镖师。那时候,分乡金竹一带主要盛产一种优质大米和一种名叫金梨的水果,远销湖南两广一带他作镖师主要负责护送,认得的江湖侠客自然不少。
一日,一位湖南的侠客来访,交流武功。恰逢王达仔不在家。夫人接到拜帖,出面亲手敬茶接待后,问所从来。来客作答后,夫人告诉他:“真是对不起,夫君不在家;不知大侠如何?侠客说:“不打紧的,我是来看看。不知王师傅平日练些什么功夫,可否让我看看?。王夫人就引他看看练功的器材。侠客问:请问大嫂,他的功夫究竟如何?王夫人知其心意,指着不远处一块破碎的黑色大青石说,这是他一掌击碎的油石。来客一看,自知武艺不是敌手,说了一声三年后再来拜访,告辞走了。
三年之后,侠客果然来访。王达仔又不在,王夫人知他的心意,就说:不好意思,恰逢夫君又不在,如何是好?客人问所从处,夫人回答他,前天还在在门前用牛耕田,昨天就走了。这位侠客就在夫人引导之下,来到门前田园处,果然看到犁耙都还在,很是奇怪,就问耕田怎么不用犁栓?夫人答:他平时耕田用水牛,从来不用犁栓的,只是把食指当犁栓使用。这位侠客一听,大惊失色,也想去试一试。夫人就命下人牵来水牛,架上犁耙,让这位侠客去耕。结果,这位侠客在田里还没耕上三转,就无能为力了。自知武功相差太远,只好告辞回乡,再也不敢来比试武艺了。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怕出名猪怕壮。强中自有强中手。身在江湖的人,都知道人在江湖走,天天危险有。王达仔虽武功高强,但知道常年行走江湖,得罪的人自然不少,为怕祸及家人要建一个隐身安全之所于是,在分乡河边磨磐石下一红岩对面的悬崖峭壁,凿了一个山洞,作为藏身之所。山洞高有丈余,宽深数丈。从河面到山洞高有百来米,没功夫的人,根本上不去。从山顶到山洞,有几十米,也是刀砍斧剁,无路可行,除非用吊索才可以垂直滑下进洞。还有,洞口外面全用石头长1、5尺,厚一尺见方垒得石墙壁,足可抵挡敌人的进攻,什么刀枪剑戟,弓箭、步枪之类的兵器根本拿他没办法。洞里面放有石桌石椅,还有石床以及锅、炉碗筷等日常用具。王达仔每次走镖回来,除回家拿点米、面和油之类的东西外,就经常住在这个洞里面藏身。因为他轻功好,本领高,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用飞索钢爪之类的器具,施展轻功来去自如,自然十分隐蔽安全。
当然再后来,岁月更替,日月轮回,朝代变迁了。王达仔也人老珠黄,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因为时代久远,王达仔也不知是那一年死于何时何地。但是,有关他的故事还在,他的老家土地还在,还有他常住的那个山洞,因为人迹罕至,也还存在。只是洞口垒的墙壁年深日久,历经风吹雨淋部分石块倒塌后在河边沙滩上。据我所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当地有人还把它背回家,做了自己房屋的地基脚石。哎,分乡“一代大侠”就这样灰飞烟灭了。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袁国本(1933.4-)桃子园人。从事民办教师、小教高级、学校负责人、副校长职务20年。热爱群众文化艺术,善于文艺表演和业余创作。1964年代表分乡区出席宜昌县农村文化工作经验交流暨文艺汇演大会,作大会交流发言,被评为全县十面红旗的第四名颁奖,参赛节目也获得优秀。会打薅草锣鼓,能唱400多首锣鼓歌,能打70多种鼓板,是桃子园锣鼓优秀传承人。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代表性传承人。能讲800多个民间故事,2008年在夷陵区“昌磷杯”第二届民间故事传讲大赛中获第一名,同时授予“民间故事家”。会打丧鼓,能唱50多个段子歌,400多首诗词歌赋文。会择期看地、安葬、烧五七、除灵写包袱、阴契约,是著名道士袁宗愷的得意门生。还会彩扎,如狮子、采莲船,还会舞狮子玩桌子等民间艺术。在教育战线多次被评为劳模、先进工作者,在文化战线也曾多次获奖,被《分乡镇志》列为文化名人而记载。

分乡神医刘电邦传奇

文/袁国本

一天,住在黄柏河楠木冲口长滩边上的刘家,突然来了一位远行人,神色有些不安,向刘家讨口水喝。刘家一向乐善好施,家主见来人神色疲惫,身无长物,好心地问:“先生要到哪里去?天快黑了,欲在何处安身?”
来人见刘家和颜悦色,答道:“不瞒你说,得罪了权贵之人,出来逃难。也不知哪里有人敢收留,先讨口水喝,再往前,走到哪里是哪里。”
刘家的家主说:“既然如此,不如先在我家暂住。只是我家境一般,不敢说三餐有肉,粗茶淡饭还是能管饱的。”
来人一听刘家愿收留自己,立刻抱拳谢恩:“多谢您收留之恩,微身无长计,略会些医术,若是相邻有病,我可治病施药,不取分文;若是令公子中有愿学医的,我也可以传授一二。”
家主一听,喜上眉梢,说:“先生快请进屋坐,吃茶,安顿铺睡,吃过饭,再说其他。”
先生说:“恭敬不如从命。”说着跟刘家主进屋。
吃饭的时候,刘家的三个儿子,先生都见着了。老大六锦邦,老二刘银邦,老三刘电邦,一个赛似一个。先生对老三刘电邦尤为喜欢,一问,才知大名刘国烱,号电邦。人也如名闪亮,虽十来岁,却骨相不凡,是学医的好料子。先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刘家主,家主就让刘电邦愿拜师学医,并请来附近的乡贤佐证。亲自主持了拜师仪式。
一连好些年,先生都住在刘家,履行他的诺言,认认真真教徒弟学医,带着徒弟给附近乡邻看病,然后上山采药,熬制好再给病人送去。病人好了,到刘家来谢先生。先生说:“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刘家,是他们请我来教他小儿,免费给大伙治病。将来刘家和小徒有什么危难,大家帮衬帮衬便好。”大家越发觉得刘家和这位先生是大好人。
刘电邦聪敏好学,尊师如父。师父也悉心教导。很快学到师傅八成手艺。突然有一天,师父把他叫来,告诉他有仇在身,不能再在刘家待下去。告诫刘电邦,艺学到八成以后,师父其实就教不了,剩下的两成要靠自己钻研体会。在他离开以后,一定不要荒疏学习,艺无止境,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成为高手。
刘电邦牢记师父的告诫,在师父离开以后接替师父为乡邻们治病,刻苦钻研医术。由于他的针灸推拿、接骨椟榫、脉诀施药都很到位,几乎手到病除,对病人的态度又十分真诚,视病人为亲人。一传十,十传百,远远近近都知道了他的名声,找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渐渐地他便生了荣耀之心,在众人央求下,表演断竹再接,表演鸡鸭断头再接。砍断的竹子经他接上,断头的鸡鸭经他接上,都能继续存活。只是竹子不能划篾做家具,一划就断;鸡鸭不能见老鹰,见老鹰脖子自然就断了。乡邻们将他奉为神医。
“人怕出名猪怕壮”,刘电邦的“神医”之名传得越远,不服气的人就越多,许多人来找他一较高下。当然他也不是浪得虚名,大多数乡医和游乡走方的郎中,比不过他,但他也不欺负和侮辱人家,有时还略带指点,让人家不失脸面离开。名声反而传得更远。
一天从四川下来骑毛驴的老者,闻知其名,也来拜访。走到离刘家很近的地方,故意将毛驴推到在乱石窖中,跌断驴腿,请刘电邦来医。
刘电邦看了伤势,说,三七二十一天才能医好。
老者说:“不行不行,我要赶路,时间很紧,提前点。”
刘电邦说:“再急也得七天。”
老者又说:“不行,太久了,得提前。”
刘电邦咬咬牙说:“那就三天,不然得另请高明。”
老者说:“那让我自己试试。你能给我半斤麻一碗水吗?”
刘电邦也好奇,就拿出半斤麻,一碗水,看老者如何操作。
只见老者抓住驴腿几斗几拉,然后用线麻捆绑,边绑边喷水。末了,扬起鞭子,毛驴一跃而起,那人也飞身上驴,疾驰而去,风中留下一句话:“刘电邦,原来你徒有虚名啊!”
刘电邦一惊,知道遇到高人了,连忙去追赶。他原跟师父学过轻功,纵步赶了三里才赶上。或许是老者有意等他追来,不曾施展真功夫,总之是让他赶上了,跪到了毛驴前,死死抓住驴缰绳,恳求那人收他为徒。老者知他是个善良之人,一片真心学艺,就随他回到刘家,住了一个多月,每日教他医术。刘电邦带艺参师,虚心好学,专检骨节眼上的问。老者看中他的底子和潜力,几乎倾囊相授。经过一番加工深造,刘电邦的医术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为人越发谦虚谨慎,再不与人显摆,哪怕别人找上门来,也不争胜斗狠,该让就让,使挑战者能有脸面地回去。
他的医术高明到何等程度呢?据传,他后来收了徒弟,悉心指导徒弟学习医术。一日,徒弟到屋后山上砍柴,斧子不慎砍进脚里,他痛得高声大叫。被在屋里的刘电邦听到了,他高声喊:“你别动,师父给你取出来!”只见他来道场上,把脚一跺,手往徒弟砍柴的方向一指,斧头自动跳了出来,徒弟的脚竟然完好无损。从此刘电邦的名声更大,方圆百里,宜昌、兴山、远安三县几乎人人尽知。
人们还传说刘电邦死后还能显灵。只要求医心诚,他能够显灵治病。为祭拜他显灵治病之能,民国年间,人们在桃子园石板店子垭口的大黄楝子树下,修建了石墙瓦屋庙,供奉他的塑像。远近缺医少药的人生了病,就带香纸来祈祷。据说很灵验,连有钱人家生了病也来祈祷进香。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依然香火不断。病愈后来答谢的人很多,以至于因为香火太盛,庙傍边一棵七人合抱的大黄楝子树几度被烤焦几度又发芽。
桃子园刘治同1961年曾被刘电邦所救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刘治同五十年代初住在刘电邦老家斜对面的黄柏河边,五十年代后期买进插旗八组袁国超的屋搬家,按辈分是刘电邦的第五代侄玄孙,一辈子以捕鱼、放排为生。1961年他回桃子园八队老家弄鱼,顺便在河边山上砍了些柴。下山时脚底一滑,摔倒悬岩下,昏死过去。他老屋那段河边无人居住,莫说重伤不省人事,就是轻伤高声呼喊,孤山野岭也无人知晓。昏迷中,他隐约看到一个白胡子老人为他治疗,极像传说中的神医刘电邦。他默默感谢祖宗为他疗伤,并许愿痊愈之后,给他搭红、放鞭、烧纸、磕头。不知昏睡多久,刘治同醒了,试着动一下身子,竟然不痛,一使力,还站了起来,一拐一拐回了家。第二天就拄着棍子,来到石板店子刘电邦庙旁的黄楝子树下,搭红布,放鞭炮,烧香纸,磕头。那时庙因多年失修,长满刺藤,无法进去。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还有人携鞭炮香纸来黄楝子树下求医,后来大黄楝子树再次被香火熏死未能返青。神医的故事依然在流传。

认证文艺微公号,入驻360图书馆,同步发布作品,经审核公开后,可供读者转为个人馆藏。

“夷陵评论”微刊专栏专事文艺作品推介、评论,兼顾文化建设;“元辰私坊”专栏只发布个人作品。

微主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本号总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共同打造优秀平台。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猴 奸
清末奇案:花甲老翁,占了儿媳,灭了满门,坏人变老依然是坏人
什么叫书法?这特么才叫书法!
【长篇连载】李晋成:太阳花(50)
1_刘舜曾先生的松
民间故事:女子丈夫失踪,三年后回转,木匠却说:再同房你必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