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市历史建筑阅读 第五辑 张慕贤

上海特有的优秀老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1843年开埠后从通商口岸到国际化大都市,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造就了千变上海之百年风情。一栋栋历史建筑,是上海的文脉,镌刻着城市的记忆。这些建筑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每一幢都美得惊心动魄,而且每一幢都承载着老上海的传奇故事和文化底蕴。


惠道理住宅(市少年宫):建于1924年。建筑人是艾里·嘉道理,英籍犹太人,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式大宅邸,俗称大理石大厦。宋庆龄创办的中福会少年宫在此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全国第一家少年宫。位于延安西路64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1955年建成 ,位于延安中路1000号。整个大厦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计54108平方米,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在这幢建筑顶端的镏金五角星,曾是上海的一个制高点。大厦建好后正式命名为“中苏友好大厦”,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1968年,中苏友好大厦改名为上海展览馆,1984年改称现名──上海展览中心,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建筑”之一。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五十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


工部局宰牲场:始建于1933年,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宰牲场,旧称“杀牛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三大现代化宰牲场之一,世界上仅存的一座同时代、同规模的宰牲场;古希腊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2019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现名1933老场坊,为艺术创意场所。


新华路外国弄堂:泛指新华路211弄和329弄。这里原系农田和坟堆,一片荒芜。1925年,公共租界当局越界修筑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和安和寺路(今新华路),整条外国弄堂便是由开发商美国人雷文法兰及1922年成立的上海普益地产公司为适应当时国内商贾和在上海的上层侨民建造的。外国弄堂由邬达克规划和设计,共有29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异国风情别墅,被称作“外国弄堂”。


邬达克住宅:1930年建,邬达克亲自设计建造。位于番禹路129号。1893年,邬达克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建筑世家,21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1914年一战爆发,毕业两个月后的他加入军队,两年后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由于战争的原因,成为俄罗斯军队的战俘。1918年,25岁的邬达克九死一生地从战俘营流亡到上海。到上海一家克利洋行从一名绘图员做起。后来,邬达克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上海的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就是从这里诞生的。1947年,邬达克带着妻儿和岳父母前往欧洲,离开了他生活了近30年的上海。他在加利福尼亚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除了为自己设计建立了一栋住宅,再也没有新的设计了,他几乎全部的作品,都留给了上海。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市女三中,这些都是上海人最熟悉不过的地方,都是出自邬达克之手,他为上海设计了100多幢房子,每一幢都是独特的,就像不同的音符在时空里流淌。


邬达克住宅后侧


拉斯洛·邬达克(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曾有“舍利宝塔”和“报恩塔”(有传说孙权为报母恩而建)之名。迨唐乾符、广明年间(874~881年),塔毁于兵燹。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此后的千余年历史中,龙华塔几经大火、战乱。解放后多次大修,重现宋代风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0年时的龙华塔


龙华寺:旧称空相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唐末毁于战火,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王钱弘俶重建,其后又多次毁于战火,经历代重修,今寺为清光绪年间重建。20世纪30年代,龙华寺在侵华日军炮火中受到重创,解放后政府进行了多次修复,1983年,龙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作为宋代古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天王殿


龙华寺三圣宝殿


美国乡村总会游泳池:建于1925年。地处延安西路1262号。当年上海美国侨民在西郊越界筑路区域,兴建占地13公顷的乡村总会,包括四幢巴洛克风格二层花园住宅,和一幢巴洛克式大礼堂,由邬达克设计。拥有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和弹球房、跳舞厅等设施。1951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迁此。现为时尚休闲场所。


旧上海图书馆(杨浦图书馆):1936年竣工,位于长海路266号。采用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酉的中西合璧设计,是“大上海计划”中建造的又一重要建筑。1936年2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首展中国建筑展览会在此举行。旧上海市博物馆与旧上海图书馆连同江湾体育馆,在当时被国际誉为“远东殆无其匹”。尤其是仿中国建筑鼓楼造型的图书馆,堪称近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现为杨浦图书馆。


古色古香的杨浦图书馆阅览室


杨浦巡捕房隆昌公寓(隆昌公寓):建于1930年,地处隆昌路362号。英国人设计,初名葛兰路巡捕房,为公共租界巡捕房的办公地点和拘留所。内有两座电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寥寥无几的,这里曾是上海乃至中国首先使用煤气和自来水的住处。革命烈士王孝和牺牲前曾关押于此。解放后,隆昌公寓则成为公安分局职工宿舍。现为居民住宅。


巴金故居:建于1923年。武康路113号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居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40多年,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


大境阁:建于1815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人民用3个月时间,在老城厢四周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的城墙,用于抵御倭寇的侵略。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大境阁等四座建筑。此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称关帝殿,道光十六年(1836年),两江总督陈銮游此,题“大千胜境”四字刻于东首石坊上。于是此阁名声大振,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霁雪”景点。清代后期上海城墙拆除中,这段城墙和大境阁是唯一保留下来的。1992年开始,南市区人民政府经三年的努力,动迁居民31,单位9个,耗资900万元,将这段古城墙和大境阁按原样修复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为申城旅游热点之一。


大境阁关帝殿


关帝殿前古时留下的“信义千秋”四个字。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孔祥熙公馆:1924年建造,位于多伦路250号。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西班牙风格的2层楼住宅,该宅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孔祥熙在上海的四处旧居之一。孔祥熙为孔子75代孙,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


王造时住宅:1920年建造,位于多伦路93号。带有巴洛克特征的独立住宅。原英商杜德洋行买办赵植初住宅,后中国近代历史名人、“七君子”民主斗士之一王造时1950年至1955年住此。


慈安里大楼:1906年竣工,位于南京东路114—142号,属于20世纪外滩地段清水砖墙老大楼的典型遗存之一,英商爱尔德公司设计,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屋顶老虎窗立面为巴洛克式。此大楼为南京东路唯一的一幢居民大楼。


贝轩大公馆:1934年建造,位于南阳路170号。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著名金融家贝祖诒先生曾居于此,贝轩大公馆因此得名。贝氏宗族声名显赫,贝祖诒之子——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颜料大王”贝润生、美国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贝聿恺均为贝氏后人,在此渡过了他们的同年童年。大堂内的 “天龙”楼梯犹如从天而降般俯冲而下,气势磅礴,十分震撼,是上海老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旋转楼梯之一。


董家渡天主堂:兴建于1847年,1853年落成,位于董家渡路185号。它的外观造型属西班牙风格,建筑风格则归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签定后,西方教会利用中国政府对老天主堂的赔地,在董家渡建造这座教堂,定名为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这是中国第一座可容纳2000余人的大型教堂,也是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


礼和洋行大楼:1898建造,位于江西中路255号,原为利和洋行(德),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外廊式,呈安妮女王时期风格.20世纪40年代后曾为中华储蓄银行。


下海庙:1941年重修。位于昆明路73号(虹口区提篮桥,居民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提篮而过桥,故名提篮桥),俗称“夏下海庙”、“义王庙”。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l736~1795),当时仅有房屋九间,是当地渔民、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间神庙。因庙宇近海,沿海百姓崇拜护海神妈祖,因此也以天妃娘娘及其它地方神一起奉神祀在庙中。抗战初期,下海庙房屋被日军炮火全部焚毁。1941年起,由觉莲法师募资重新修建,至解放以后,基本保持原有规模。


杜聿明住宅:1930年建造,位于愚园路1015号,独立花园住宅,法国风格建筑,曾是抗日名将杜聿明的住所,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也曾经在此居住。


徐光启墓:位于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1957年进行修整,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是中国明末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对于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出生于当时的松江府上海县,其一生治学严谨。


衍庆里,建于1929年,地处南苏州路971号,苏州河畔那幢英式老仓库,历经风雨洗礼,百年沧桑,而其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是旧时上海滩地产大亨周湘云、周纯卿兄弟的产业,如今华丽蜕变成时尚中心。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典型的上海旧式石库门住宅,建于1920年,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当时的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式中西合璧石库门建筑的小阳台,石库门建筑是上海历史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百年建筑史 1840——1949》,伍江著,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4
2.《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王唯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邬达克建筑设计作品集锦(更新ing)
多少电影在上海这里取景!汾阳路79号和150号两幢白楼的故事 | 睡前分享
2021年上海老洋房大事件盘点
邬达克建筑(3)盘滕住宅
上海最美的私家花园
衡复建筑|延庆路130号,曲线流畅、雕刻精美的巴洛克风格花园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