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详解(三)

  

  

  

  

  

  

  习题集:

26.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景龙元年设置,秩为从八品,类似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全名节度掌书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很虚的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等。

27.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28.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官,西汉用以称政府、皇帝或朝廷。而一县长官,则称为县令或县长,不称县官。

B.长者,一般指年长者。也用作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年岁大而有德行的人。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居副丞相之位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执法或监察。

D.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敬禅礼佛的大型典礼。

29.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亦称庶常,是明、清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进士当中选择有潜质的人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明代属于特权阶层。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他官充任或兼任。明代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制度化。

D.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30.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

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C. “主簿”,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 “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服丧,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31.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32.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悌”,孝,指兄弟姊妹的友爱;悌,指对父母还报的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 “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行省”或“省”。

C. “宣抚使”,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管理军民参用士官。明清沿置,为武职士官。辛亥革命后仍有沿用旧名者。

D.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3.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秀才自汉代成立以来又称茂才,秀才就是优秀的人才。

B.太傅:中国古代的官职。也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C.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用语。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D.九卿:秦汉时的中央行政长官,像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管宫廷总务。

34.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官职名,“太子舍人”指太子的属官,与“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意思相同。

B.功曹史,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C.牧守,指郡和州的长官。古时郡的长官称守,州的长官称牧。

D.明公,在古代是对位尊者的称呼,文中袁昂称高祖为明公,表达自己对高祖的尊敬。

35.下列关于文言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敕有司,敕,特指皇帝命令或诏书;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专练
2023高考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组2
古代文化常识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加油~
【古代文化常识】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为了高分,来做题吧~
【古代文化常识】谓学无瑕者,虽暇亦不能学!抽个时间来做题吧~
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