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中年勿读朱买臣,读后愈觉人情凉
  • 贫贱夫妻成路人

吴人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仍然穷困潦倒,他酷爱读书,却不善经营,家里生活十分窘迫。

朱买臣的妻子崔氏,起初因慕朱买臣的才华,倒也能够忍受贫贱之苦,与朱买臣颇为恩爱。

七国之乱那一年,为了躲避战乱,朱买臣夫妻俩背井离乡,逃到会稽郡的深山里,搭个茅篷居住。为了生存,两口子靠山吃山,一起到山上砍柴,然后挑到山下去卖,换些食物聊以果腹。

朱买臣挑柴背书

俗话说,“人混脸,树混皮”。要说朱买臣活了半辈子了,混到这般地步,应该觉得很丢人才是。但偏偏朱买臣不以为然,挑柴的路上,嘴里依然不停地咿咿呀呀、念念有词,大概是在背诵诗文,引来路人为之侧目,都笑话他是个傻子。

崔氏听不懂朱买臣念的啥,但能听懂路人的讥笑,就觉得很难堪,便劝说朱买臣不要再嘟囔了,她丢不起这个脸。可朱买臣不但不听妻子的劝告,反而越念越响,最后搞得像唱歌一样,响彻整个街市,吸引整条街上的人来看热闹。

崔氏连番劝说,不见成效,愈发觉得丢脸,再加上两人仅靠卖柴,往往入不敷出,吃了上顿没下顿,再这样持续下去,早晚会饿死,倒不如自己去另外寻个出路。

于是崔氏就向朱买臣提出离婚,朱买臣笑着对她说:“我五十岁时就会大富大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过不了几年,好日子就来了,你跟我已经吃了二十多年的苦,难道就不能再等几年吗?到时候我会好好报答你的功劳。”

崔氏忿恨地说:“我跟你这么多年,什么苦没有吃过,百无一用是书生,像你这样的人,最后不饿死在沟壑中就算烧高香了,又怎么可能会富贵呢?”

朱买臣再三劝说,妻子去意已决,索性大哭大闹,朱买臣无计可施,只好同意,就地写了一封休书,递到妻子手里,妻子毫不留恋,扭头而去。不久便听说嫁给了一个姓张的木匠。

朱买臣成了孤家寡人,倒也自在,每天挑柴背书如故。

清明节时分,春寒未尽,朱买臣照旧一早上山砍了一担柴,挑着下山去卖,谁知走到半路,遇到一阵风雨,将他的衣服淋得透湿,朱买臣冷得受不了,看到路边坟地里有个破败的墓穴,便蜷进去躲避,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了,又觉得饥肠辘辘,又冷又饿,头昏眼花,眼看要支撑不住。

说来凑巧,正在这时,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前来扫墓,女的不是别人,正是朱买臣的前妻崔氏,随着后夫张木匠前来祭扫祖坟。朱买臣看见崔氏,也是强充尊严,只装做没有看见,不去搭理她。倒是崔氏看见朱买臣蜷缩在墓穴里,想必是饥寒所迫,心中不免怜惜,等到祭扫完毕,便将祭祀用的酒饭,分给他吃,朱买臣顾不上羞愧,接过来狼吞虎咽,饱餐一顿,吃过之后,把碗碟递给张木匠,说了一个谢字,便扬长而去。

清明祭扫图

  • 孤身进京去求官

转眼又过了几年,眼看朱买臣快五十岁了,经朋友介绍,到郡里当了一名差役。恰巧郡里负责财务的官员上计吏要进京汇报,会稽郡郡治在吴县,大概位于今天的苏州,从吴县到京都长安,路途遥远,随行需要带着食物辎重,朱买臣想到首都去碰碰运气,就自愿担任了运卒,跟着到了长安。

汉朝时期,还没有科举考试,朝廷选拔人才,主要采取察举制,由地方荐举人才,有才能的人也可以上书求官,朝廷专门设有公车令,在司马门负责接待转达吏民上书。

朱买臣到长安后,便到司马门上书,但等了好几天也没有得到回音。朱买臣随身也没有带什么盘缠,眼看又要挨饿,幸亏带他进京的上计吏可怜他,周济他一些饭食,才不至于陷入困境。

正在这时,有个名叫庄助的官员从外地回到京城,是朱买臣的同乡,朱买臣曾经与人家有过一面之缘。朱买臣厚着脸皮登门求见,请求庄助帮忙引荐。

那个时候的人们乡情观念重,庄助也知道朱买臣是个有学问的人,便找个机会把他的情况给汉武帝汇报了一下,汉武帝是个爱才的人,当即召朱买臣进见,朱买臣抓住机会,说《春秋》、言《楚辞》,汉武帝听了之后,觉得是个人才,便赐他为中大夫,与严助一起留在宫中侍奉皇帝。

汉武帝画像

俗话说”好事多磨“,朱买臣虽然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窘境,但官运似乎还没有到来。

不久后,不甘寂寞的朱买臣不知犯了什么事儿,有关部门就将他免了官,朱买臣没办法,几年京官也没啥积蓄,只好到会稽郡守邸(相当于驻京办事处)借住并混吃混喝。

朱买臣丢了官,整天在办事处里白混,免不得遭人白眼,甚至当面揶揄。

  • 衣锦还乡遇故妻

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复无常,屡次不听朝廷命令,惹得汉武帝生气了。

天子一怒,可不是玩儿的,东越国紧邻会稽郡,汉武帝想到了来自会稽郡的朱买臣,便把朱买臣召来问策。

机会有一次出现在朱买臣的面前,朱买臣胸有成竹,提出应对之策,颇合汉武帝的心意。

汉武帝采纳了朱买臣的策略,并任命他为会稽太守,即日上任,去筹备攻打东越国事宜。

行前,汉武帝调侃朱买臣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你打算怎么办?”

朱买臣却没有张扬,他仍然穿着平时的旧衣裳,将太守印绶揣在怀里,一个人步行回到会稽郡守邸,官邸正堂中一帮郡吏正在吆五喝六地聚饮,看到朱买臣进来,众人只顾吃喝,没有一个人正眼看他。

朱买臣也不声张,自顾自走进后厅,和守邸的差人们一起吃饭,等到快吃饱的时候,故意将怀里系着官印的绶带露了出来,有差人好奇,走上前抽出绶带,仔细一看,居然是会稽太守的官印,差人大惊,跑到正堂里告诉外面的郡吏。

郡吏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听了差人的话,全都不信,甚至斥责他胡言妄语,气得差人脸红脖子粗,扯着嗓门说:“哪个不信,自己到里面看去!”

有个向来看不起朱买臣的旧相识半信半疑地到后厅去看,马上便跳了回来,拍手高叫道:“确实是真的,不是假的!”

众人一下子酒醒了大半,全都惊慌失措起来,有人跑去报告给守邸的郡丞,大家急忙整理衣冠,在堂前排队肃立,让郡丞进去请朱买臣出来接受大家的拜谒。

朱买臣不慌不忙地从后厅中走出来,郡丞带着众人拜倒在地,朱买臣不以为然,摆摆手让他们起来。此时,外面骏马嘶鸣,一帮从人驾着四匹马拉的高盖车,前来迎接朱买臣回会稽郡上任,朱买臣挥手辞别众人,登车而去。有几个趋炎附势之徒,想攀个近乎跟朱买臣回去谋个职务,也被朱买臣婉言回绝,碰了一鼻子灰。

古代驷马高车

会稽郡的官员听说新太守就要到了,赶紧组织当地官民夹道欢迎,地方上的男女老少,也都蜂拥而出,想一睹新太守的风采。

朱买臣回想旧日情景,不觉心潮澎湃。他坐在高车华盖之中,边走边向吴中百姓挥手致意。忽然,他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他的前妻崔氏,也挤在人群中观看太守。

朱买臣不由得触动旧情,想起崔氏和自己一起时经手的苦难,想起她在墓前给自己食物的恩惠,心中一阵酸楚,便停下车,让手下把崔氏叫到车前问话。

崔氏恍然发现新太守竟然是自己的前夫,不觉呆若木鸡,羞愧交加,朱买臣和颜悦色再三询问,才知崔氏与后夫张木匠,正充当政府修路的工役,在此地劳动。朱买臣了解了情况之后,也让人把张木匠叫来相见,并让他和崔氏一起坐上后车,一起带到了郡衙里,把后园的房屋收拾出来给他们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

朱买臣衣锦还乡遇故妻

崔氏和后夫在朱买臣的关照下,不说一步登天,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但崔氏却心态失衡起来,追悔不已,想想自己跟着朱买臣受苦多年,因为一时想不开而改嫁别人,结果将黄堂贵眷拱手让给别人,实在是越想越无法甘心,最后心里实在过不了这个坎,一天趁后夫外出,竟然悬梁自尽了。

朱买臣得知消息,嗟叹不已,取出一些钱财,交给崔氏后夫,令他买棺殓葬。

不久后,朱买臣因平定东越叛乱有功,授主爵都尉,官至九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稽愚妇轻买臣,不知并非蓬蒿人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他成功后为何前妻要自杀?
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朱买臣
朱买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二章 覆水难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