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逸先生谈《王直与临安府署惠宣堂记》

文/朱思宇

王直(1379—1462),字行俭,别号抑蓭,江西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人。自幼端重,虽家贫而好学。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于文渊阁。皇上欣赏他的文章,命入阁起草诏书,不久授修撰。洪熙、宣德年间(1425—1435),升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好后,进礼部侍郎,学士如故。正统五年(1440)出任部事,尚书胡濙将部务都交他办理,他处理得井然有序,工作能力得到展现。正统八年(1443)正月代郭琎为吏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在首领也先的统领下,大举南侵,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决定亲征,王直率领廷臣力谏,说:“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暑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英宗不从,只听信太监王振的蛊惑,领兵亲征,命王直等留守。结果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京都危急,人心恐惶。王直率群臣请太后立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命郕王朱祁钰摄政。为安定人心,又劝郕王即皇帝位,是为代宗。王直自认为军事才能不及于谦,守城大事交于谦负责。于谦终于打退了也先对京都的进攻,局势得以稳定,王直被封为太子太保。景泰元年(1450)也先派使臣来京议和,答应送还上皇(代宗继位后,尊英宗为上皇),礼部议而不决,而代宗考虑到迎回英宗对自己帝位的威胁,不肯派使臣。不久,瓦剌别部阿剌(均为蒙古族)也派使臣来议和,代宗在文华殿召集大臣,说明应予以拒绝的理由。王直则坚持应遣使议和,迎回上皇。他说:“一定要派遣使者前往,否则将后悔终生。”代宗听了很不高兴。群臣退出后,太监兴安追出殿门大叫道:“你们坚持派遣使臣,你们当中有像文天祥、富弼这样能当大任的人吗?”王直大声答道:“廷臣惟天子使,既食其禄,敢辞难乎!”后决定派李实、罗绮前往。不久,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及也先使臣先后到京,要求再派使臣同去商议。因王直支持,代宗同意增派杨善。后经过几次交涉,由杨善迎回上皇。景泰二年(1451),也先遣使入贡。王直主张一面整饬军事,加紧边防,一面互通使臣,代宗深表赞同。景泰三年(1452年)加封少傅,不久兼任太子太师。景泰七年(1456),代宗有病,奸臣徐有贞、石享等乘机迎上皇朱祁镇(英宗)复避,王直告老还乡。

    王直任尚书十四年,名望很高,与金溪的王英齐名,合称二王,以所住地分,称王直为东王,王英为西王。皇帝对他特别优待,免其早朝。天顺六年(1462)在家病逝,享年84岁,谥文端。著有《抑庵集》十三卷,《抑庵后集》三十七卷,分别为其子王禾资、王稙编定。

王直的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成就。《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的作品说:“(王)直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及。虽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谓尚有典型者矣。”

惠宣堂,在临安府治之后,由明永乐时任知府陈侯所建。陈侯去京师述职,邀请时翰林侍读学士王直为之《记》。从该记中,得知临安为滇省大府,掌管五州四县九长官司,实属望郡。洪武二十二年,先为赣州同知,后左迁为通判于临安的许莘,对其府治首次进行了撒除修建,并增设有门堂廊庑,库藏厩庖暨燕嬉之居,寝息之舍,衡门功能齐备,府治形貌蔚然改观,远近府民十分欢庆。后又三十余年,没有继治者,于是府治稍颓毁焉。永乐二十年,知府陈侯,材取于山,力取于民,对其府治进行了再次修建,因其思念安南并改为临安,有临进安南之意,并增建了公堂《惠宣堂》,其临安府治终其完缮矣!惠宣堂,意为“服务于民,将天子之恩惠,由是而宣布之”。

以下为吏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师王直为其《惠宣堂》撰文为记原文,以供大家赏阅。

云南去京师万馀里,盖古荒服之地也。我太祖高皇帝既平天下,不鄙弃其民,命将岀师往抚定之,因其旧设府县以化诲焉。而临安实为大府,其所统五州四县九长官司,有地几千馀里,古公侯之封不过也。而昔之为守者,率因陋就简,廨宇痺敝,不足以称一郡之望。

时洪武二十二年,通判许莘始来是邦,乃撒而新之,门堂廊庑,库藏厩庖暨燕嬉之居,寝息之舍,靡不毕备,蔚然改观,远迩欢庆。虚三十馀年而莫有继治者,于是稍颓毁焉。

永乐二十年,知府陈侯自思南改临安。始至,问俗之不便与事之不治者,次第罢行以利民。周视廨舍,大惧,亦废坏不可治。乃修其弊陋,补其缺败,择其腐者而易之。然材取于山,力取于民,凡役之在官者,而郡人不知扰。既缮完矣,名其公堂为“惠宣”之堂,盖曰"天子之恩惠,由是而宣布之”云耳。今年春,以述职来京师,因请予文为记,将刻之石,以贻久远。

予谓陈侯可为知本者矣。夫天子有惠下之仁,而不得亲布于民,故择守令而任之,是岂私于守令哉?凡寒欲衣、饥欲食、幼者欲长,老者欲安、冤抑者之欲得其平,劳苦瘦颓之欲得其休息者,皆于守令乎望矣,此设守令之本意也。然令有不职守,得以劾去之,不难也,是一郡之休戚系乎守也明矣。然则为守而能布惠以逮下,非其职之宜也哉!厥今为府百数千,为守而皆能尽职以惠下,予不得而知也,独推陈侯之能如此,则临安之民受其惠可知矣。夫既能尽职以惠下,而又昭揭以贻后,后之登斯堂者视之,不惟知前人兴作之功,思葺治于无穷,而亦皆思尽职以惠下,则临安之人受惠于久远者,皆陈侯启之也。故予乐为之记。

陈候名礼,字正言、予同邑人,以进士发身。许莘先为赣州同知,左迁为通判于临安。皆有文学才行闻于世云。


从王直撰文《惠宣堂记》,若我们细细品读与用心体会,古人从仕为民,当官为民的本位思想与本职坚守十分用心及严格。从其“凡寒欲衣、饥欲食、幼者欲长,老者欲安、冤抑者之欲得其平,劳苦瘦颓之欲得其休息者”,可以看出体察民情,服务于民之细心周到和无微不至,吾阅此文有感欲泪,实在可作当今为官者之表率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为土木堡翻案(六)
王直(1379-1462)
【历史名人】五朝元老王直之生平及历史背景
明史-胡濙
王直(明代吏部尚书)
明军五十万败给蒙古军三万的“土木堡之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